閱讀屋>教材> 高師鋼琴教材亟待改革論文

高師鋼琴教材亟待改革論文

高師鋼琴教材亟待改革論文

  內容摘要:鋼琴教學作為高師音樂教學的必修課,一直以來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因為它培養出的學生直接關係到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成敗。鋼琴教學過程即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知識的基本內容來自教材,高質量的教材既能促進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增強能力、提高教學水平,更能促使學生透過學習得到系統的。實用的知識。因此,教學質量的優劣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教材質量的高低。

  關鍵詞: 高師鋼琴必修課 教材 多元化

  我作為專業院校的鋼琴教師,在和同事、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經常談到關於高師鋼琴改革的話題。許多高師的朋友在談及此事時都略顯無奈。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師鋼琴教學模式大都沿襲了專業院校的教法,他們自己就是被老師用這套方法教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總也跳不出古老的框框,給學生留作業的時候依舊是練習曲、復調、奏鳴曲、樂曲;講課時也主要強調技能技巧等等。作為非師範專業的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反覆的思考,認為除了教師的觀念應該更新以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鋼琴教材。因此,我找出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能在這裡同大家一起探討。

  一、教材內容的多元化

  教學內容單一,是師範專業與非師範專業共同存在的問題。大部分教師給學生留的鋼琴曲目不外乎就是那幾位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因此有些學生認為歐洲音樂就是世界音樂。尤其對於師範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今後即將成為中小學音樂教師,他們需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才能對音樂教學應付自如。如果只知貝多芬,不知劉天華的話,那麼他們的“產品”——學生,豈不也走向了極端?我相信高質量的教材既能促進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增強能力、提高教學水平,更能促使學生透過學習得到系統的、實用的知識。因此,師範專業鋼琴教材改革中應呈現多元化趨勢。

  1、多元化的理論依據

  多元化是時下流行的一種學術觀點,自20世紀初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首次提出後,湧動起了一股“多元文化”思潮。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這種思想在文化、音樂、教育乃至越來越多的領域中得到認同和接受,影響越來越廣泛,形成了一股國際化浪潮。1994年佛羅里達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音樂聯絡的方方面面:傳統與變遷。”大會開幕式上主題發言人H·李斯講道:“單一的西方文化體系確實成為一種極度的單一化”,“世界各傳統音樂面臨威脅,本土音樂面臨著挑戰”,“如果我們落入了一種固定的思維圈套,那將是一種悲哀。”在我國中小學的音樂課及藝術課本中,以音樂為基礎的多元化大致體現在中國各地域的多民族音樂;西方的宗教音樂、作曲家、創作風格;世界五大洲的音樂文化等方面。

  2、多元化應以民族音樂為基點

  面對世界上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國際潮流,作為我們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東方大國來說,無疑要以全球化的音樂文化視角審視這一新的音樂教育思想,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音樂教育實際,吸收一切合理的外來音樂觀念,以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教育體系。

  綜觀世界各國的音樂教育,無論其教育觀如何表述,無論其怎樣注重外來文化,無論怎樣進行改革甚至革命,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一一那就是強調本民族音樂文化的中心地位和立足點。前蘇聯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樂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須從民族音樂、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三個方面來選擇。但首先必須立足於本國民族音樂的巨大重視。”①

  對於鋼琴必修課教材而言,則是要立足於本土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再吸收各國的音樂文化精髓。我國是有著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在長期的發展中,都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音樂。這些音樂在結構、調式、旋律、音型等方面都表現出各自的不同。但我們的學生卻對這一點認識不足,他們往往認為只有外國的音樂作品才可以稱得上是“高雅藝術”。試想,一個以推動民族音樂教育為根本任務,一個肩負弘揚民族文化為重任的傳播者——教師,他本人就不熱愛自己民族的音樂,不願意彈奏本民族的音樂作品,他又如何在今後的音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呢?殊不知民族音樂文化才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文化家園。

  3、多元化鋼琴教材的具體內容

  為了讓學生更適應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更好地發掘我國民族音樂的.寶庫,鋼琴教材中應包括一些改編、修飾的民歌、童謠、練習曲等“母語”文化。優秀的中國音樂作品是作曲家在吸收了民族民間音樂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音樂技法與個人的創作思維而成的。中國的鋼琴作品大都採用中國五聲調式,並且在旋律、調式、節奏、樂曲結構、織體、音律等方面都與外國音樂作品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彈奏中國的音樂作品,不僅對於學生深入理解民族民間音樂的特點和建立民族音樂審美觀,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依據,同時對學生加強五聲調式的和聲感覺及規律十分必要。

  其次,是對外來音樂文化的吸收。我們要立足於本土,放眼於世界,放眼於未來。要吸收、容納世界各地優秀的、豐富的文化遺產。縱覽我國曆史,“盛唐之音”文化遺存,就體現了多元文化音樂發展的時代特徵,盛唐時期的音樂,以漢魏以來形成的風格各異、形式多樣的音樂歌舞為先驅,以溝通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為血脈,經過新的融合、創新,最終形成了中國古代音樂史上一個堪稱繁盛發達的音樂文化發展新局面。

  作為世界音樂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歐洲音樂,以它毋庸置疑的地位,受到了教材編寫者一貫的高度重視,在這裡便不贅述。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以來,我們沒有把亞洲、美洲、非洲等鋼琴文化納入到教材中來,以至於使學生誤解為西方音樂便是歐洲音樂。

  一些爵士樂、布魯斯音樂等是很受學生歡迎的。從中我們不僅瞭解到了樂曲的節奏特點、和聲配置等,也瞭解到了相關的音樂背景。再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學生除了要知道“阿格麗奇”外,還要對他們的“國藝”——探戈有所瞭解,它除了是一種舞蹈外,還是器樂曲及歌曲體裁。由它改編的鋼琴曲節奏明快、多用切分音或附點音符,旋律用小調式寫成,帶有幾分傷感。

  多元化原則還應該體現在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上。鋼琴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透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新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等。

  綜上所述,音樂應該是世界的,沒有民族好壞之分,沒有國家窮富之分,只有民族差異之分。在鋼琴基礎教材的編寫中,我們要充分發揚各民族個性,盡力保護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挖掘其豐富、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蘊,與此同時,廣泛吸納各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使其和鋼琴教學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有中國特色的鋼琴基礎課教材。

  二、教材編寫中需協調的問題

  1、知識,學生和社會的關係

  鋼琴教材體系、結構和內容的改革,要兼顧三大要素,即鋼琴學科體系、學生髮展、社會需要。而且要特別注意克服學科本位論的偏向。所謂學科本位論,有三種表現:一是絕對地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統性,把學科與科學等同起來,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現有程度,也就是學生的可接受性考慮不夠,對社會需求的定位不恰當。二是在對待鋼琴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係時,缺乏宏觀的整體觀念,片面強調本學科的重要性,以致造成教學內容的深、難、重。三是隻重視本學科及教學,而不重視活動課程、活動教學多能起到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教材體系要加強本學科的縱向銜接和照應,更要注意同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絡和配合,避免脫節和不必要的重複。教材結構要整體最佳化,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2、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我國的鋼琴基礎教材編寫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同時也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訓,這為新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對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思想文化的新成果、新成就,應該及時地不斷地充實到教材中,成為教育資源。這是時代的要求,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是國際競爭的要求。誠如《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指出:“學校教材要反映中國和世界的優秀成果以及當代科學技術文化的最新發展。”

  在吸收現代科學新成果、新成就的同時,要正確對待教材中傳統的東西。認為凡是傳統的東西都是經典,都是基礎,動不得,固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認為凡是傳統的東西,都是老的、舊的、沒有用的,都應該在刪除之列。實際上,相當多的傳統內容、經典內容,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精華的結晶和積澱,是可以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基礎知識,是需要長久保留的基礎知識。

  從總體上說,教材由於編寫、出版週期長,總是滯後於知識的增長速度。也正因為如此,教材的編寫者更應具備敏銳的前瞻性、超前性。要吸納最先進、最新鮮的內容,使之滲透到教材之中。

  3、基礎性與層次性的關係

  高師鋼琴教學是培養能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師,而不是培養專業人才。高師鋼琴教材結構和內容當然要堅持基礎性,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另一方面,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也具有差異。因此,鋼琴基礎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也要體現層次性,既有必教必學內容,又有選教選學內容;既有精講內容,又有泛讀內容;做到根深葉茂,既有強勁的主幹,又有茂盛的枝葉。

  “我們強調人人平等的目標,但並不意味著每個學生都只能達到同一個層次,不允許挖潛,不允許拔尖。正確的理解應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只有這樣做,才能解決一部分學生吃不了,一部分學生吃不飽的問題;才能解決教材程度和分量的基準和定位問題;才能使學生既打好共同基礎,又打好分流基礎;才能保證全體學生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相結合相統一;在全體同學吃得飽的基礎上,進而使一部分同學吃得好。”②

  三、結語

  教學質量的高低,在某種意義上首先取決於教材質量的優劣。伴隨著新一輪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衝擊,它在給高師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機遇。高師鋼琴課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以其特有的方式幾乎貫穿了整個音樂教學,因此,高師鋼琴教學應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對沿革多年的陳舊的教學體系作一次徹底的改革。基礎教育改革以來,我們通常只強調鋼琴教師的觀念應轉變,卻很少注意到教材對教師以及學生的影響。其實一套結構合理、構思巧妙、曲目新穎的教材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開拓教學思維。

  高師鋼琴教材在經歷了近四十年的發展後,已越來越成熟。所以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鋼琴教材出版發行,在繁榮了高師鋼琴教材市場的同時,也激發了更多的專家、教師投入其中。本文只是對個別方面作了論述,真心希望能引起廣大教師的關注!

  註釋:

  ①轉引自《樂府新聲》1996年第1期第30頁

  ②呂達《關於我國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5頁

【高師鋼琴教材亟待改革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