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服裝/紡織/皮革> 服裝專業傳統教學模式的調查分析與思考論文

服裝專業傳統教學模式的調查分析與思考論文

服裝專業傳統教學模式的調查分析與思考論文

  【摘 要】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傳統教學模式,是採用學科課程體系來組織教學,各課程之間缺乏必要聯絡,教學內容難以有機結合,不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前的職業教育需求。傳統服裝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服裝行業人才工作的實際需要。透過對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傳統教學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推行素質技能一體化教育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高職教育;傳統教學模式;素質技能一體化教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一、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傳統教育教學

  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傳統教學模式,是採用學科課程體系來組織教學, 以課程為中心,將理論課、實訓課程分段實施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各課程之間缺乏必要聯絡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難以有機結合,知識內在聯絡得不協調,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掌握技能的週期拖長、效果差,不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前的職業教育需求。傳統服裝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服裝行業人才工作的實際需要。

  傳統的服裝專業教學模式一般是採用三步曲教學模式:老師理論講授部分——老師技能演示部分——學生技能訓練部分。這種教學結構模式忽略了學生技能學習的特點,過分突出了老師講授、老師為主體的作用,忽視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的作用。因此,整個課堂教學一味追求時間在各個部分的合理分配,以達到整節課在結構上的平衡, 嚴格按照課堂程式安排,忽略了技能教學的特點,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傳統的服裝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被教育者,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教師把人的培養僅僅侷限在知識的傳授上, 教學觀念的偏差和侷限,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二、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推行素質技能一體化教育

  在進行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中,要構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一體化”教學體系的課程理念。

  1.打破“學科為中心”的課程知識觀念,樹立“工作過程為核心的任務驅動”的專案教學理念。高等教育中傳統的專業體系的設定是以學科為中心的學科知識體系,以學科知識體系和理論思維訓練為中心構建出來的課程和教學模式,是以學術知識為主的課程理念。目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要求勞動者具有技術水平高,應用性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其課程體系的構建就不應以學科知識為中心,而是以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因此培養以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理念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樹立以實踐操作為主,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透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勇於創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中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給學生更多發言、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了主動性和表達能力。因此要改變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樹立以實訓為主,以學生為主,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服務學生”的教育理念。

  三、建立健全職業資格鑑定制度,建立國家職業資格框架

  要培養知識經濟時代的高技能專門人才,需要有過硬的職業綜合素質和技術實踐素質,發達國家高職教育起步早於中國,因此在職業教育研究和實踐中已經處於成熟階段, 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的職業資格框架,在勞動就業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是說如果想找到相應的工作或者從事相應的職業就必須有相應的職業證書。因此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和就業率就受到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率的約束,這個框架不但約束高等學校,也約束就業市場。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就業市場之間聯絡少、矛盾大,存在著嚴重的脫節。長期以來,高等學校在研究人才培養問題時候只是較多地在教育領域裡面討論問題,不與社會接觸,比較單一,片面,但是人才是為社會服務的,這樣片面的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為社會培養了一些過剩的人才,而社會需求的人才又沒有。因此為了建立健全職業資格鑑定制度,建立國家職業資格框架,國家行業管理部門根據崗位職能和職責制訂等級證書,完善約束勞動力市場,教育部門按照崗位技能和職業技能證書提出的要求結合職業教育自身的規律來組織教學。學生參加相應的考試,合格可得到證書,然後持有資格證書、學歷等相關材料,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如此迴圈往復,建立一個良性的'迴圈系統。畢業生是否能夠就業,與當前社會的需求成正比,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直接影響著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裡,要充分考慮技能水平的考核,大力推進技能證書制度,學生畢業前要求獲取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級證,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在學生畢業前還應根據自己特長和崗位需要任選獲取時裝設計師、服裝CAD設計員、服裝設計定製工等技能證。增強就業競爭力,提高就業率。

  四、改變傳統的靜態教育模式,確立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動態教育模式

  合理的教學模式是建設高等職業教育快速超常規發展的保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傳統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模式已經阻礙了高職教育的發展,當今,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為教學模式的建設在理論上指出了方向,新的形勢下我們要培養同“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傳統教育教學,較長時間內基本採用的是“5+1”式結構體系的教學模式:3年的學年前5個學期實行理論教學,在最後一學期進行大量的綜合實踐環節教學。由於理論和實踐完全分開教學,彼此之間脫節,理論與實踐課程結構時間相隔較長,而且實訓時間過短,學生很難將所學的知識較好、全面地轉化為實踐技能,我院服裝設計專業,將通行的“5+1”式結構體系的教學模式,調整為“理實一體、階梯式”結構體系的教學模式,經過驗證,是高職教育發展中理論與實踐課程結構體系較為科學的一種結構模式:在一二年級的四個學期中對學生進行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和基本專業技能訓練,中間理論知識與大量實踐環節課程融為一體進行教授學習,貫穿於五、六學期的大量的實訓實習內容。如校外生產性實訓、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畢業設計、畢業實習與等教學內容,大型實踐性環節從課程結構體系上始終把握能力培養的主線。在每個學期的具體課程:分析崗位能力需求和職業資格證書進行崗位群劃分,將服裝專業分為幾大模組,每個模組劃分出若干個子模組,每個子模組按照必需夠用原則確定知識點,進行理論與實踐完全一體的一體化教學訓練。各個模組根據需求可以自由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進行自由的動態教學。

  專業指導委員會由學院和服裝企業家與經營家成立,定期進行探討專業教學改革,把服裝行業中的新動態、新規範、新裝置、新工藝、新管理機制等納入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儘早地接觸實際生產過程,使理論與實踐更相符合。減少了學生與企業的磨合期,為儘快適應社會最好準備,達到素質技能一體化的基礎複合型、技術專門化的服裝專業人才。

【服裝專業傳統教學模式的調查分析與思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