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芻議學習者分析與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論文

芻議學習者分析與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論文

芻議學習者分析與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論文

  【摘 要】一個優質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必須考慮學習者的諸多因素。文章主要從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一般特徵、學習型別、學習規律以及學習者的視聽規律等五個方面對“學習者與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這一問題加以闡述。

  【關鍵詞】學習者 多媒體教學軟體 開發

  1 引言

  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理論和技術諸多領域的知識,是在教學設計理論指導下綜合處理和應用符號、文字、圖形、影象、聲音、動畫、影片等多種媒體資訊的一套綜合技術。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的具體流程可簡單表示如下:

  從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流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學設計是開發的基礎,對多媒體教學軟體的設計起著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然而,在教學設計龐大的理論體系中,關於學習者的分析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0世紀70年代末加涅提出“為學習設計教學”,人們對學習者分析的重視程度又有了新的提高,教學設計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習者的學,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都從學習者的認知和態度行為中表現出來,而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學習者又是以自己的特點來進行學習的,比如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學習者的一般特徵、學習者的學習型別、學習規律以及視聽規律等。多媒體教學軟體的資訊內容是否能夠方便、快捷的被學習者接受,取決於教學軟體開發過程的教學設計,是否是有教學成效,顯著取決於開發中對學習者的重視程度。

  2 教學軟體的開發與學習者的諸多因素相互統一

  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不是單方面的過程,而是與學習者的諸多因素聯絡在一起,下面從五個方面對這一問題加以闡述:

  (1)多媒體教學軟體的組織結構應和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相統一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者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獲取更多的、更充足的資訊。當學習者面臨軟體提供給他們各種各樣的資訊內容時,應該怎樣進行處理?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著名的“認知結構說”強調:新知識與學習者以前形成的認知結構是相互聯絡的,只有學習者把外來的刺激同化進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人類的學習才會發生。因此,多媒體教學軟體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者的認知結構應具有相似性,兩者越相似,軟體的知識內容就越容易同化進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學習者學習起來就越方便、快捷。具體的說:在計算機的整體控制上採用線性結構;在對知識單元的編排組織中常採用樹狀結構;當深入某一知識單元時,對更小更細的知識要點的編排則採用能夠自由航行的超文字結構。這樣的編排形式反映了知識的系統性、全面性,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符合學習者循序漸進的接受知識、同化知識的原則。

  (2)多媒體教學軟體應和學習者的一般特徵相統一

  學習者的一般特徵指在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生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年級、認知成熟度、學習動機、社會背景、生活經驗等。一般來說,學習者的一般特徵與具體學科內容沒有直接關係,但卻影響學習內容的選擇、組織。開發一個多媒體教學軟體,必須注意學習者的一般特徵,這是因為學習者是教學軟體的直接操作者,他們的心理特徵、生理特徵和社會特點直接影響教學軟體中重點內容的呈現方式、兩屏之間的鍵入鍵出方式,以及文字、圖形、動畫、色彩等的表達形式。如何讓每個學習者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自主的控制學習環境、學習進度以及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這是一個成功的教學軟體必須要考慮的。如:對於小學生在學習“獅”這一生字時,在螢幕的左中位置設計一個田格,裡面寫上“獅”,字型的設計最好是楷體或宋體字;在螢幕的右中可以配上獅子的彩色圖片,並且要有聲音按鈕,只要學生一按聲音按鈕,則發出獅子的吼叫聲。另外,再加上鼓勵和糾錯的反饋按鈕,就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這樣的指令碼設計則可以抓住小學生喜歡形象思維、學習動機以興趣為主、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簡單的一般特徵。對於大學生或成人學習者而言,他們思維的抽象性和理論性較強,社會經驗較為豐富,學習的目地性較強,在學習動機方面以信念型的內部動機為主,所以,這類課件的學習內容在螢幕上的體現更多的是科學化、系統化,而對彩色、動畫、聲音的要求就少一些。當然,音樂、美術、廣告等專業的教學軟體除外。總之,一個多媒體教學軟體是否能抓住其適用物件的一般特點,是衡量這一教學軟體質量的重要標準。

  (3)多媒體教學軟體的設計與學習者的學習型別相統一

  由於教學組織形式的不同,便產生學習者的不同學習型別。對有些學習內容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進度自主完成,而對於有些學習內容,學習者必須透過相互的交流、討論、合作才能完成。那些需要自主學習的內容,開發人員則設計出個別化教學軟體。這些軟體首先在內容上是完整的,學生可以不透過教師的講授直接進行完整、系統的學習;其次,個別化教學軟體的設計既要方便學習者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學習新的內容,又要方便學習者靈活進入任何單元、任何知識環節自由的複習;最後,因為是個別化教學軟體,所以要針對各知識環節提供形成性練習題並且要有反饋、鼓勵以及各種導航措施。可以看出:這種教學軟體的設計結構既包括線性結構,又包括樹狀結構和網狀結構,有著非常方便靈活的操作介面。協作學習是除個別化學習之外又一種重要的學習型別,此類教學軟體的設計和開發不以呈現大量資訊為主,而是為了共同的目標或任務,為“合作者”提供一個共享環境的介面,讓“合作者”透過計算機網路相互交流、相互討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一型別的軟體設計以最大限度的互動為主,包括“人——機”的互動、“人——人”的互動。

  (4)多媒體教學軟體的設計與學習者的學習規律相統一

  行為主義、認知理論、人本主義無不貫穿於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設計中,這主要是由其理論本身的內容特點決定的。行為主義理論將環境對個體的影響看作是刺激,把伴隨刺激而產生的行為看作反應,只要有刺激,就能引起學習者的反應,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其理論中的“環境決定論”、“教育萬能論”都說明行為主義非常重視外界環境對學習者的影響,因此,這類教學軟體的開發應充分考慮刺激——反應機制,在不斷的`刺激——反應過程中強化學習者的正確行為,從而達到知識增加、技能提高、態度行為改善這一學習目的。在具體設計開發時,這類教學軟體把一完整的教學內容按照難易層次劃分成許許多多小的單元,學習者一般先學習較為簡單、基礎的知識,然後層層深入,在學習完每一個相對完整的小單元之後,軟體會出示相應的練習題,如果回答正確,則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如果回答錯誤,軟體提供補習分支或跳讀教材分支,輔導型、練習型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大多采用這種程式教學的思想。

  (5)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要與學習者的視聽規律相統一

  心理學家赫瑞特拉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證明人類獲取資訊有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這就說明人類接受外界資訊主要靠視覺和聽覺兩種感官。因此,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應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去發揮學習者眼睛和耳朵的作用。軟體的製作可以以文字、圖形、影象、音訊、影片、動畫等多種媒體資訊充分調動學習者的視聽覺。比如:文字的色彩、字型、排版要符合學習者的視聽習慣;圖形的運用要合理、流暢、自然;在設計影象畫面時要考慮色彩搭配的協調性,考慮光影佈局的合理性;在聲音方面,教學軟體中音樂和解說的節奏、音調以及所表達的感情色彩要符合軟體的框面內容;動畫的運用要恰到好處,濫用動畫不僅不能起到畫龍點睛、引起注意的作用,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總之,高質量的有聲有色的框面內容,會讓學習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提高學習興趣,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3 結束語

  學習者是教學軟體的直接操作者、直接應用者,學習者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軟體所提供的資訊與技能是評價一個多媒體教學軟體質量的重要指標。文章主要討論了進行教學軟體開發時應著重考慮學習者的五種因素,即: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學習者的一般特徵;學習者的學習型別;學習者的學習規律;學習者的視聽規律。透過對這些要點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習者是一個複雜的主體,開發一個成功的教學軟體應不斷的對學習者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繼穎,張振亭.關於基於Internet的協作學習環境的構建.電化教育研究,2001,(9).

  [3]鍾柏昌.學習軟體質量評價.電化教育研究,2001,(5).

  [4]何克抗.兒童思維發展新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5]張燕麗.教學設計的方法論反思及展望.現代教育技術,2008,(1).

【芻議學習者分析與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