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詠華山課後教學反思

詠華山課後教學反思

詠華山課後教學反思

  在學校舉行的語文教研活動中,我有幸代表年級組執教一節“凝心課”,課題為一年級下冊《詠華山》。這確實是凝心聚力的一節課,不論是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後,我都得到了許多領導、老師的指點和協助。使我堅定並領會“紮實”、“有效”這一課堂教學理念。

  一、有效的目標。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古詩巧妙地包括在敘述寇準與先生登山的故事中。“詩”是“文”的話題開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資料和形象說明。

  針對新課程規範對一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對課文第二自然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的重點、難點。

  目標定得不明,內容就會取捨不當。要麼課堂密度太小、效率低,要麼密度太大、無法落實,這些都是造成課堂低效的原因。一堂紮實的課,要使學生和聽課者感到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留下深刻的印象。

  簡明的目標,就是有效的目標。

  二、有效的設計。

  (課件)詩文對照,讀懂詩句。本課的文意即詩意,沒有必要將詩剖開分析。我便將前文的兩句話與古詩放在一起,聯絡起來,讀讀想想,看誰能自身讀懂這首詩,充沛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再說說詩句的意思。在指導朗讀背誦時,我引導學生移情入境,練習吟誦古詩,並且讓他們自身做動作讀,增加了情趣,更調動了氣氛。

  課堂上學生始終能被課堂所吸引,一堂課中始終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學生的個性得到充沛張揚,在強烈氛圍的渲染下不知不覺地度過40分鐘。

  學生學得輕鬆,就是有效的設計。

  三、有效的訓練。

  (課件)為什麼“遠遠近近”能說,“快快慢慢”不能說,講了牽扯時間,還講不透。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降低難度,把“仿寫詞語”變為“改寫詞語”。 讓學生跳一跳才幹摘得到,讓人看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步和生長。

  貼近學生實際,就是有效的訓練。

  四、課堂效果檢測。

  課後,為了驗證這節課的有效性,我對本課教學效果進行了檢測,檢測過程中我沒有對學生進行任何提示。

  從八分鐘時第一位學生完成練習開始,大區域性學生陸陸續續完成。到十二分鐘時,只有五位學生沒有完成,十六分鐘最後一位學生完成。準確率高,特別是課堂上訓練過的知識點。

  這節課,從第一課時、第二課時到練習,教參上規定三課時多的教學時間,在教學實際中只用了兩堂課多十幾分鍾,大大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體現了課堂的高效,我想這就是一節有效的課堂。

  五、缺乏之處。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經過我的師傅張曼麗校長的指點,我明白了一節課中,學生該記住的東西就要讓他記住,會認的字,會寫的字詞,要求背誦的篇章都儘量在課堂內完成,讓學生在課堂內就感受到勝利感。不要把這些任務留到課外,使語文教學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來。

  在前不久的宿遷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賽上,再次上這節課時,我把“欣賞動畫,整體感知”的環節,改為“欣賞動畫,為動畫配音”。體現了“背誦”這一目標,彌補了原來的遺憾。

  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師傅張曼麗校長對我的指點,感謝一年級全體語文老師對我的協助,最後請各位老師多提珍貴意見,謝謝大家!

【詠華山課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