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中班語言《微笑》課後的反思

中班語言《微笑》課後的反思

中班語言《微笑》課後的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在活動開始的第一環節中,我嘗試讓幼兒看圖講話。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的表達能力比較弱,另外留給幼兒的時間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表演的機會。我班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在講述故事時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

  (1)故事的名稱;

  (2)有那些角色;

  (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

  (1)為爸爸媽媽做什麼;

  (2)為小朋友做什麼;

  (3)為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但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較侷限,所要體現的閱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因此根據這類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閱讀後,就可以安排幼兒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透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再聽 老師完整講述。另外教師在安排幼兒的繪畫活動時,把重點放在幼兒繪畫出快樂的笑臉上,透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透過這次活動,我覺得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根據自班幼兒的特點進行教育活動才會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後的語言教學中,我會繼續發現新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

【中班語言《微笑》課後的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