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求平均數》優秀課後反思

《求平均數》優秀課後反思

《求平均數》優秀課後反思

  冷 靜 地 對 待 學 生 的 作 業 錯 誤——《求平均數》課後反思建始縣實驗小學 劉梅芳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統計與機率”作為學生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求平均數》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後進行教學的,它包含兩部分,即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在上此課之前,我認真地作了備課準備,仔細研讀《教師用書》和教材,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並取之精華,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課上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所蘊涵的豐富、深刻的“統計與機率”的背景,幫助他們認識到“求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與廣泛應用,並能在新的情景中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必要的發展。一節課下來,我覺得我教得順暢,學生學得應手,課後感覺非常好。

  學生的作業一交上來我傻眼了,美好的'心情只被氣憤和傷心代替。學生都會列式,但大部分同學的計算結果都不正確,有的結果簡直就是錯的離譜。這典型的屬於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在辦公室和同事說要敲敲學生的“緊箍咒”了,還大發感慨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教,“懶”成了他們的通病,該想個法子治治他們的“懶”病。說著說著上課鈴聲就響了,帶著糟糕的心情我走進了教室。

  我強忍著怒火把一個錯例板書在黑板上:籃球隊的五名隊員身高分別為168釐米、166釐米、170釐米、165釐米、171釐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釐米?

  (168+166+170+165+171)÷5=196釐米我剛板書完,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就開始嘀咕了:“啊!最高的不過171釐米,平均身高怎麼可能是196釐米呢?”我讓其中一位同學大聲重複了這句話後,就讓做錯的同學說說自己為什麼算錯了。這位同學很緊張地說:“我一看這麼多數字就覺得算起來很麻煩,所以隨便寫了一個結果”。我隨後調查了一下其它同學出錯的原因,除了認為自己是不仔細外,其餘也都是這個原因,怕麻煩。看來我猜得沒錯!借勢好好教育他們一頓。但我轉念一想:“在老教材中五年級的教學內容讓三年級的孩子學,對他們來說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看到一大串數字怎麼可能沒有畏難情緒呢?再說發一陣脾氣,講一通大道理之後結果會怎樣?難道學生就會全部算正確嗎?要冷靜!當務之際是引導學生怎樣儘量不算錯才是解決問題之本。

  我調整好心態,便耐心引導學生:數字確實又大又多,算起來是比較麻煩,我們能不能想個簡單的辦法來計算它呢?

  我以上面的題目為例,進一步引導學生:就這道題,首先你們觀察5個數字,最小的是哪一個?最大的是哪一個?我們的平均值應該在哪個範圍之內?

  生:最小的是165釐米,最大的是171釐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應該在165釐米---171釐米之間。

  師:那可以肯定他們的平均身高至少都應該是多少釐米?

  生:165釐米。

  師:他們5個人的實際平均身高比165釐米多還是少?

  生:應該多一點。

  師:到底多多少,可以怎樣簡單地算出來?

  分小組討論生:哦!老師,我們明白了,先以最少的165釐米為標準,看他們分別比165釐米多幾釐米,然後把他們多出的釐米數加起來平均分給5個隊員,把這個平均數加上165釐米就是他們的平均身高。

  如:(168+166+170+165+171)÷5(3+1+5+6)÷5=3釐米 165+3=168釐米生:其實就是我們學的移多補少的辦法,我以為只能在圖中或較小的數中用,原來在大數目的計算中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生:呀,這樣計算起來就簡單多了。

  在和學生的交流探討中,他們緊鎖的眉頭舒張開了,在思考中自己找到了簡單的新方法,在隨後的總結中還進一步明白首先要根據題中的資料找到平均數的大致範圍,也就是進行正確的估算,最後要利用這個估算值進行檢驗,就不會出錯了!在接下來的鞏固練習中,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明顯提高。我的心情又被聰明可愛的學生調整得無比愉悅。

  課後,我深刻地進行了反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錯是正常的事,如果人人都會都是天才還要老師幹什麼?面對學生的出錯,哪怕是不應該的大範圍出錯,也要冷靜對待。首先要弄清學生出錯的原由,反思自己的教學,引導學生想出好辦法不出錯才是根本。其實面對學生的錯誤無論你說多少遍”要仔細,要認真“,沒有行之可效的糾錯方法無異於空話。少些埋怨,多一些溝通和理解,放下老師的架子,走進學生的心理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我慶幸我的冷靜!做老師不容易,做一名稱職的老師更需要下大功夫!

【《求平均數》優秀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