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西遊記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西遊記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西遊記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西遊記》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分析。“大鬧天宮”突出他熱愛自由、勇於反抗的品格。“西天取經”表彰他見惡必除、除惡務盡的精神。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後,經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鎮壓,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作者在承認這種處境變化的前提下,從另一方面,即抗魔鬥爭中,歌頌了他的戰鬥精神。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變,就是鎮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徵。紅孩兒捏緊拳頭,口吐“三昧真火”,燒得他九死一生;他依然抖擻精神,強行索戰。小雷音群神被擒,孫悟空卻孤軍深入,仍舊與惡魔相鬥。他又善於變化,以假為真,把妖精愚弄得不知所以。他經常變作蟭蟟蟲、小蠅子鑽到妖洞裡去摸底,或者化為妖精的母親、丈夫去欺騙它們。他好幾次運用鑽腸入肚的方法反敗為勝。例如獅魔張口來吞,他立時順水推舟,在它肚子裡“跌四平、踢飛腳”,“打鞦韆、豎晴蜓”,疼得獅魔滿地打滾,滿口求饒。等他決定鑽出來時,知道妖精乘機要咬,便機警地先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門牙。他跟妖精糾纏得越久,經驗也越豐富,鬥志也越昂揚。比起八戒、沙僧來,孫悟空是最得力的護法弟子。

  然而孫悟空的性格仍有其前後一致的地方。這除了抗魔的英勇頑強外,還表現在他對神佛的桀驁不馴上。參加取經,他先講條件,觀音菩薩才答應他“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取經途中,他經常驅遣山神土地、四海龍王、值日功曹前來效勞,稍有拂逆,那就要“伸過孤拐來,各打五棍見面,與老孫散散心”!僅僅為欺騙兩個小妖,他便要玉帝閉天,“若道半聲不肯,即上靈霄殿動起刀兵”!所以連玉帝也無可奈何地“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終於答應他“犯上”的要挾。對慈悲的觀音,孫悟空敢罵她“憊懶”,咒她“一世無夫”;對莊嚴的佛祖,他敢說是“嬌精的外甥”。而他那種斬盡殺絕的鬥爭風度,更直接牴觸了佛教的戒律。這位“西天取經”的孫悟空還屢屢以“大鬧天宮”的歷史為榮,但最忌諱別人提起“弼馬溫”的舊名。因此可以認為,孫悟空前後的命運是互相矛盾的,然而在性格上卻自有一致之處。

  《西遊記》中的唐僧保留著歷史人物玄奘虔誠苦行的一面,老師筆記《《西遊記》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分析》。他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真理,明知西行途中“渺渺茫茫,吉凶難定”,仍毅然束裝前進。女人國逼配,滅法國受阻,地靈縣齋僧……九九八十一難沒有挫敗他取經的信念,美色與富貴也不能動搖他西行的決心。惟其如此,那三個桀驁不馴的徒弟才能一意同行,沒有拆散這小小的取經隊伍。

  但是吳承恩筆下的唐僧,比歷來取經故事中的形象更有創造性的發展。在唐僧身上,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諷刺性地得到了統一。他一碰上妖魔,就嚇得滾下馬鞍,涕淚交流;離開徒弟,連一餐素飯也無法撈到,以致悟空時時稱他是“膿包”。遇到大小神佛,他一概頂禮膜拜,不問真假;朝見各國君王,他統統山呼萬歲,無論賢否。八戒在天竺國好心好意高聲唱喏,驚了王子;唐僧就板起面孔教訓:“‘物有幾等物,人有幾等人’,如何不分個貴賤!”對那些口口聲聲要吃唐僧肉的妖魔,他也想慈悲相待。可是保護他的孫悟空,只要主動尋妖除怪,就被他罵作“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原來他自己害怕妖精,又怕別人去鬥,去殺,會惹出禍來。為了阻撓孫悟空抗魔,他動輒閉起眼睛大念緊箍咒,結果使悟空受盡痛苦,自己也反而招來災殃。然而這位對“頑徒”很有辦法的高僧,在妖精面前卻總是毫無辦法。“玄英洞唐僧供狀”一回寫他在妖精威逼下,被諕得“戰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饒命,饒命’”!他有問必答,毫不遲延,大洩悟空的底。為了討好妖精,他甚至當場罵悟空“不知好歹”。正是透過這種性格對比,作者大大肯定了孫悟空的戰鬥精神,批判了唐僧向惡勢力屈服的軟弱態度。這一思想高度,是以前任何取經故事所無法企及的。

  豬八戒是全書最重要的陪襯人物,他的出現總是伴隨著引人發笑的東西。這一夯漢,儲存著不少小私有者的特色。他的優缺點都在粗魯憨直的形態下暴露無遺。取經途中的重活、髒活都由他幹。挑行李,背死屍,埋人頭,清除稀柿衕沒他不行。這一切,卻正是那位“秉性高傲”的哥哥不屑一顧的。對妖精,他從不求情,即使掛在牛皮袋裡等死,也照樣罵不絕口。這一點,又勝過唐僧。

  然而豬八戒身上的缺點還是十分明顯的。他好吃貪色、喜愛財禮,多次因此幾誤取經大事。甚至在路上,他還攢私房,央銀匠煎塊四錢六分重的銀子,塞在耳朵眼裡,到底被行者化成勾命鬼詐了出來。他能勞動,卻極懶惰,讓他巡山,他偷睡大覺;因此在許多場合,總是弄巧成拙。他有時也愛弄玄虛,耍耍鬼,扯扯謊;但那種豬八戒式的聰明,卻往往一下就露了相,給作品增添了不少滑稽場面。像“三藏不忘本,少聖試禪心”一回便是典型的例子:豬八戒女婿沒作成,反被“繃巴吊拷”在大樹上。正因孫悟空經常使他當眾出醜,所以他心懷不滿,幾次不顧大局,挑唆師父驅逐“潑猴子”。可是一遇到妖精逞威,唐僧被擒,自己對付不了時,他又只得請求悟空回來。這種種嚴重缺點不使他成為取經四眾中最不堅定的人。他可以在激烈的戰鬥裡,假借出恭,逃避鬥爭;然而戰局將定的時候,他又怕孫悟空獨佔頭功,連忙趕來築上幾耙;一旦形勢險惡,鬧著分行李散夥的是他,要回高老莊找渾家的也是他。但因他生性憨直,作者在大力批判之後,仍讓他走完取經的路,成了“正果”。

  《西遊記》除了這幾個主要形象之外,還用大筆勾勒出一個井然有序的天上世界,一片莊嚴神聖的西天佛土和一批各具體態的神魔形象。像玉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明顯地反映出現實社會統治者的某些特點:色厲內荏、暴虐詭譎,千方百計地鎮壓、欺騙反抗自己的人。對西天的諸佛菩薩,作者的基本態度是肯定的;但是並不妨礙他在卷末對佛教的一片讚頌聲中,特意安排下阿儺、迦葉“要人事”的場面,把神聖不可侵犯的佛祖寫成一個創業守成、傳子傳孫的老財主。在一個宗教題材的故事裡,居然諷刺教主,這又是作者相當大膽的嘗試。至於妖魔鬼怪雖只有幾筆漫畫,依然輪廓鮮明:青獅怪的愚蠢兇狠、大鵬怪的陰險狡猾、九頭蟲的殘忍粗暴都各具特色。這些形形色色的“大王”、“將軍”,或潛伏水府,或盤踞山洞,或幻化人形,大都稱霸一方,殘害生靈。紅孩兒把一批窮神剝削得“裩無襠,褲無口”,手下的小妖還要“常例錢”。通天河的金魚怪要吃一個童男一個童女,又須豬羊供醴,否則就給村民降禍生災。它們固然給取經事業增添許多障礙,同時也使人聯想到封建社會中土豪惡霸的種種罪惡。

【西遊記中主要人物的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