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參加市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有感

參加市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有感

參加市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有感範文

  時光匆匆,歲月無痕。不知不覺間,從教已有十幾個春秋;不知不覺間,在語文教學的講臺上,一站就是十幾年。我摯愛我的事業,我熱愛我的專業。總感覺做老師的收穫,是“春種一粒籽,秋收萬棵粟”;總感覺做語文老師的味道,就像窖藏的老酒,愈久愈醇香……

  收穫是醇美的,但醇美的背後也許是迷醉。迷醉了就會少幾分清醒……

  十幾年前,剛參加工作不到兩年,我就有幸在市語文評優課活動中獲獎。那時候,對語文教學的新奇和熱愛是我孜孜不倦研讀教材教法的十足動力。記得有一次從別人手裡借來一本板書設計,愛不釋手。但無處可買又無法據為己有,就在假期裡趴在床上整整忙活了三天,圖文並茂的竟抄了將近100頁!後來,這本手抄版的板書設計在案頭陪了我好多年。那時候,備一節課捨得花費許多心血,講一節課願意聽取很多意見。記得有一次講公開課《蘇州園林》,事先已經精心準備了好幾天,一堂課下來自我感覺良好,但還是捧著本子挨個兒向各位聽課老師虛心討教,一圈下來居然又記了四十多條意見!而今再想想那時候的收穫,真是日進斗金啊!

  但不知從何時起,隨著年齡的增長,理性多了,熱情少了;經驗多了,創新少了。總感覺自己對教材內容已成竹於胸,總認為駕馭課堂已輕車熟路。殊不知事物的發展規律有時是會發生逆轉的,多次的教訓經過總結的確會變成寶貴的經驗,但如果把多年的經驗奉為經典而一味因循守舊,這也許又會成為新的教訓,成為超越自我時無法逾越的障礙,也會成為新時期語文教學發展的瓶頸。實踐證明,固步自封的結局只能是裹足不前!“瞻前顧後”,我的確是需要清醒了!

  感謝我市教育局與市27中聯合舉辦的初中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活動。讓我有幸參加並在聽完27中幾位青年語文教師的精彩講課後,能與來自全市的50餘名骨幹語文教師暢所欲言,共同交流探討教材教法及心得體會,欣喜之餘我深受觸動和啟發。我開始深深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回來後認真羅列了一番,發現這些問題其實也是我周圍好多老師,尤其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頗有共性的問題,我就把對自己的幾點要求寫了下來,算是對自己語文教學工作的警示,也順便給與我有同樣問題的同仁提個醒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啦!

  (一)別丟了基礎知識

  我們作為語文老師要講解一篇文章,往往喜歡帶領學生欣賞文章的情節結構,藝術特色,給學生講修辭的運用,懸念的設定,講人物的性格,事物的特徵。。。。。。。好像這些才是”技術性”的知識,而往往忽略了或不屑於基礎知識的教學。認為那是小學階段重點學習的東西。其實,小學階段僅僅是個開始,而大量鮮活的詞彙還需要繼續積累,易混易錯的常用字詞還需要我們繼續引導學生去辨別分析,諸如字的音形義,詞的詞性詞義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短語的型別特點,簡單單句的句子成分,二重複句中用來區分關係的關聯詞,以及病句的修改等,都應該系統的做一些講解。但因為許多老師有急功近利思想或單純應試思想。認為我省的中考已經多年不涉及此類問題,所以總在教學中大膽棄捨,但實踐證明,規範的語法教學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益處多多。近幾年來我們的中考命題者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並且已經在考卷中有所體現。而很多考生在中高考試卷中基礎知識部分丟分嚴重的'現象,也反映出我們基礎知識教學環節的薄弱。也許有些東西中考不會直接涉及到,但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嚴格要求,常抓不懈,循序漸進,積少成多。時間長了,紮實的基礎知識的隱性作用和長效作用就會凸顯出來,它會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項訓練活動中舉重若輕,,大受裨益。

  (二)別丟了教材內容

  好多年了,我省的中考語文試題因為遵循穩定原則而保持格局基本不變:古詩詞默寫,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寫作。後來又增加了名著考查,基礎知識考查和綜合活動能力考查。但有兩點是不變的:文言文總在課本之內,現代文總在課文之外。這就又使我們的一部分語文老師有了自我調整的教學方案:文言文和古詩詞我就重點講課程標準上列出的各版本都共同選入的,即我們常說的文言文16篇和古詩詞34首其餘的一律不再講解分析,尤其是在初三複習階段。而現代文閱讀則更是自由靈活,因為知道絕對不考原課文,就大膽省而略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課外現代文閱讀訓練。我認為這實在是捨本求末之舉!

  文言文和古詩詞的誦讀學習是讓我們的學生多多接受古典文化的薰陶,用以積澱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初中三年裡,各版的語文課本里都有數量可觀,質量上乘的名篇佳作,讓學生在記憶力旺盛的青少年時代多多誦讀,其實是給了他一筆寶貴的財富,而不是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況且積累多了,閱讀文言文欣賞古詩詞的能力自會提高。所以我們不主張只圈定16篇34首。但是我們冀教版的現行教材,不論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沒

  有講讀與自讀之分,如果都細細處理,任務量的確又很大,怎麼辦?我的辦法是,每一單元中重點講解一篇文言文和一篇現代文,其他的都以閱讀文訓練的形式來處理。

  文言文重點抓住精彩段落或句子,讓學生認真誦讀,根據以前所積累的古漢語知識疏通文意,然後老師再設計問題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賞析。學生對作品理解深刻了,精彩段落或句子的背誦也就不是大問題了。現代文則按三分法(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或四分法(小說詩歌戲劇散文)分類定位,歸納每一種文體常見的問題及解題的思路方法,課本里的典範文章如果精析細講,確實可以收到以一當十,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明文有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議論文有吳晗的《談骨氣》,記敘文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小說有契訶夫的《變色龍》,詩歌有餘光中的《鄉愁》,散文有朱自清的《春》。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並作出完整的答案。老師只做適當的補充。這樣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從方方面面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字的音形義到詞的感情色彩到修辭方法到篇章結構到景物描寫到人物性格到故事情節,從說明物件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說明內容到論點論據論證……學生在出題答題的過程之中,消除了出題的神秘感和做題的緊張感,鍛鍊了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既完成了學習任務,又提高了閱讀水平。當然,老師要善於總結歸納,讓學生學會做”這一類題”而不是“這一道題”。總之,踏實而系統的學習,比拋開課本讓學生盲目而散亂的去做大量粗製濫造的課外閱讀題,效果要好的多。

  (三)別丟了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無論做什麼事情,自主總比被動的效率高。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尋疑解疑答疑的效果,確實比老師在黑板上一味的填鴨式講解好的多。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合作,共同探討問題,比師生單純的一對一問答式啟發教育效果也不錯。但我們做老師的有時候就是放不下一顆拳拳之心吶。總認為那樣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好多問題就自己包辦著一堂課講下來了,儘管講的旁徵博引,聲情並茂,但臺下的學生並不領情,有的甚至已經夢遊周公去了。其實,我們做老師不必這樣辛勞,但這需要技巧。上一堂課之前,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要巧妙的設計問題,課上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儘量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學生自己悟出的道理和方法,印象深刻,一輩子都不會忘掉,當然,這需要老師在課下的功夫做足。這叫課下以勞待逸,課上以逸待勞,別捨不得,試試看,說不定學生會在課堂上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新奇和驚喜!

  (四)別丟了情感教育

  以前我們常說德育教育,但我總認為用情感二字涵蓋的範圍更廣,它包括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感情傾向,個性發展,道德品質,氣質修養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在這一點上,語文課是當之無愧的陣地和前沿。想想看,還有哪門課能像語文這樣,優美含蓄的凝練深刻的蘊藏如此之多的至真至善至美啊!

  但我們往往一上課就是新舊知識的聯絡,考試範圍的劃分,重點難點的分析,大題小題的羅列。我們往往忽略了,沒有了情感的滋潤,語文課堂就是一片荒蕪的沙漠。

  《揀麥穗》裡純純的人性之美,《爸爸的花兒落了》中成長的憂傷,《晏子使楚》的智慧雄辯,《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的忠肝義膽,范仲淹的先憂後樂,杜子美的“安得廣廈千萬間”……精美的文章總有唯美的思想,我願語文課成為孩子們真善美滋長的第一課堂。

  (五)別丟了寫字教學

  我發現我們現在的學生,書寫能力是真差!說實話,有時我看著收上來的學生作業,看著看著我的腦袋就大了。為什麼?又髒又亂又難看!我再統計考卷中他們的作文分,字髒的基本上是二類文以下。

  學生書寫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小學基礎沒打好,比如作業太多沒時間練,比如網路時代鍵盤輸入的普及……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做語文老師的不重視。我認為每週設一節寫字課很有必要。現在國家很重視人們的漢字書寫能力,已經準備為學生的書寫定級,不管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我們語文老師最起碼都應該教學生一筆漂亮的硬筆字。

  還有,對我們的學生,別丟了耐心,別丟了熱情,別丟了大語文教學的環境;別丟了公平,別丟了公正,別丟了那幾個所謂的後進生……而對於咱們自己,別丟了對專業的認真,別丟了對工作的熱情;別丟了不斷完善和充實,別丟了不斷提高和進步;別丟了跟同事們交流的習慣,別丟了向同行們學習的每一個機會!

【參加市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