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瓦爾登湖的讀後有感

瓦爾登湖的讀後有感

瓦爾登湖的讀後有感

  冷冷的冬夜,坐在書房裡,捧著這一本19世紀美國最經典的散文集,每次讀它,都會依稀聞到瓦爾登湖邊那片樹林的青澀氣,和那湖水潮溼的新鮮的水氣,《瓦爾登湖》讀後感 1012 周穎。內心感覺有一種來自遙遠時空的愉悅,感覺自己的思想跟著梭羅在這本書裡自由自在地跑步呼吸。也許寫下什麼獲得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聲的語言帶來的巨大思維空間,就像康德鎮瓦爾登湖面吹來新鮮的溫柔的風,似乎把另一個我從書桌前端正的坐姿裡分離出去,在另外的世界裡自由飛奔。 “曾經有個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樣崇高,在那裡,他的羊群每小時都給予他營養。” 梭羅的文字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彷彿來自純粹生命深處的自然歌吟,完全不像維多利亞中期散文那樣的散漫、用詞精細、矯情和具體,也沒有朦朧和抽象的氣息。梭羅的文字應該是乾淨而安靜的,就像這個冬天的雪,可以清涼浮躁的靈魂。 讀著文字,似乎感覺梭羅還活著,他活在一個地方,離我的住處遙遠、離我的感覺很近的一個地方。

  目光透過文字,我彷彿看見一個叫作梭羅的28歲的年輕人,孤身一人來到距離康德鎮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在最短的時間裡,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雙手在湖畔蓋起了一座實用的小木屋,並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梭羅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用收穫的果實來填飽自己的肚子和補貼家用買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隱居生活。無論是晴天麗日,還是風雨雷電,都可以看見梭羅獨自穿行於鬱鬱蔥蔥的大自然中,就一個人,十分簡單,十分安靜地面對著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生活猶如春水般的不涼不熱,又有如夏日中的黎明時分,充滿神秘和陽光的氣息。 其實梭羅並不是一位隱士,而是一個生命的探險者,他不是為了逃避生活,而是想以一種赤裸裸的姿態去直面生活,走進生活的深處,為人們提供生命的真資訊。在《瓦爾登湖》的第一章中,梭羅就已經向讀者說明,他在瓦爾登湖的隱居生活是為了證明一個觀點,即人類真正的生活必需品透過簡單的勞動就可以輕易地獲得,讀後感《《瓦爾登湖》讀後感 1012 周穎》。

  在書中,他這樣說明自己來到瓦爾登湖的意圖:“我隱居在林中,因為我希望活得從容,只和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周旋,看我究竟能否領略其中的奧秘。以免待我將死之時,才發現我原來聽天由命,我想深入生命,以攝取精華,我想藉此堅忍不拔與精心簡樸的方式,剔除生活中的一切累贅,以大刀闊斧的方法,摘取生命之核,顯其最根本之面目。生命如無核之果,我也將此顯露給世人,如能透過體驗而獲正果,也可將其福音帶給世人。”在書中,梭羅還從經濟角度詳實地記錄了他在隱居期間的所有經濟記錄,他用他記錄的數字證明了簡樸的生活方式——個人隱居生活的實際可操作性,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透過自己的生活實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麼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而他短暫的一生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梭羅,他的`思想比我們走得深遠,他超越了感官的愉悅讓思維的觸覺深入生命和自然的核心,讓靈魂找到了一個依託的所在,同時將自己的內心對生命的種種感受,提純為一種精神一種智慧,他勤奮著書,創作了二十多部思想性的隨筆來潤濡千千萬萬讀者的寂寞心靈,讓人們從中獲得生活的勇氣和智慧。特別是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讀著《瓦爾登湖》,會感覺心情恬靜下來,覺得他的文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人衷腸。”(最初譯者徐遲語),會讓我們自然而然地聯想起“種豆南山”、“採菊東籬”的陶淵明,這位歸隱田園的東方自然之子,他自耕自作,觀照自然和生命的本身,讓生命和自然相融,同樣也曾給我們以最直接最真實的啟示。這是梭羅們的偉大之處,也是所有偉大心靈的非凡之處,他們的光芒總是輻射人間,讓許多在塵世漂泊的靈魂找到安寧的家園,不至於在紛爭的名利場中迷失自己,不致於被氾濫的物質異化而喪失了人性的本真。

  海德格爾曾說:“我們詩意地棲居於世界上,生命於對存在的領悟中,領悟生命需要不斷尋求新的途徑。” 也許我們如何怎麼努力都無法成為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擁有偉大的元素。“一派書香做知己”,如果你有時間,不妨也讀讀《瓦爾登湖》這本靜靜的書,走近那些偉大的心靈,聆聽智者睿智的語言,不僅讓你提高自我認識,多識大自然鳥獸草木之名,而且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感受,採集到生命的美果,從而獲得一種簡單、獨立、大度和充滿信任的生活,不斷走向更高的生命境界。

【瓦爾登湖的讀後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