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當代建築創作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應用和探索論文

當代建築創作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應用和探索論文

當代建築創作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應用和探索論文

  摘要:陝西彬長煤田新辦公大樓設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建築中的體現手法的一次全新的嘗試。透過對專案設計特色的闡釋,結合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分析在當代建築設計中應用傳統文化的各種方式和手法,對當代建築設計思路提出新的探討。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建築設計;高層辦公樓

  0引言

  中國傳統建築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之一,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曾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對世界建築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步入近現代社會以來,由於西方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西方建築文化逐漸成為了世界建築文化的主流,中國的當代建築也多以西方建築形式為模仿物件,在各個大中城市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或玻璃盒子建築。在這種建築發展的形勢下,中國的傳統建築文化並未徹底消亡,中、外建築師一直進行著在當代中國建築中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索。

  陝西彬長煤田新辦公大樓從方案設計到施工圖設計,再到現場的建造實施,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從一個全新的層面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到建築創作中。力圖在當代建築設計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目前專案已建成使用,獲得了各方的好評。現對其設計過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應用所進行的努力和探討方向,總結如下。

  1“院落式”的辦公佈局

  在高層建築中的體現在中國傳統建築中,“院落式”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建築佈局形式,其優點在於增強空間的圍合感和建築的整體性。在當代建築設計中,“院落式”的佈局比較多的應用於低層建築或組群建築中,而在高層建築,特別是高層辦公建築中應用較少。

  當前高層辦公建築的佈局形式多為“一”字形和“回”字形為主。

  彬長煤田新辦公大樓的設計將標準層平面佈置為“凹”字形,用於豎向交通的核心筒佈置在兩側的內轉角處,辦公空間環繞佈置而成半圍合的形式,形成了一個個空中的“辦公院落”。透過辦公空間的合理劃分,使得每個辦公室均獲得良好的朝向和通風條件,並擁有最佳的視野角度。在營造現代化的合理舒適的辦公空間的同時,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院落式”的建築佈局理念,同時避免了“一”字形和“回”字形辦公建築中,枯燥的走廊和辦公空間,使得使用者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鬆。

  2流動的空間體現“天人合一”的觀念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是把天地萬物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把人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這種整體的理念在中國的傳統建築中,有著鮮明的體現。在單體建築中,講究空間的通透和與自然環境的流通;在單體建築與其他建築之間,以及建築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之間,又有柱廊結構將它們聯結為一個整體,體現空間的流動性。“人”“、建築物”與“自然環境”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有機整體理念,是中國建築最基本的哲學內涵,在著名的紫禁城建築以及江南庭院建築中,隨處可見這種建築文化的體現。

  彬長煤田新辦公大樓的設計,透過平面佈置手法的變異,將內部功能與建築造型相結合,在建築內部以及建築與外部環境之間,處處營造出流動的空間形式。透過在主入口廣場設定的通往二層主入口平臺的室外大臺階,將外部廣場空間引入到的建築入口空間;二層入口大廳頂部的逐級抬高的.波浪形的鋼結構屋面,在造型上延續了入口大臺階的空間形式,同時將外部空間自然而然的引入到辦公平面的“凹”形內部;在建築18層“凹”形平面連線處設定為室外休息屋面,將建築在南北方向形成了空間視線的通透、自然環境的流通。

  透過營造流動的空間,形成建築內部與外部環境的交匯融合,從而達到人與建築物和自然環境的整體性,是本設計力圖體現的“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文化理念的設計手法。

  3建築技術體現“師法自然”的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是中國古代推崇的“師法自然”的重要哲學觀點,在建築領域有著各個方面的體現。在建築方位上,中國建築崇尚“背山”、“面水”、“向陽”的自然方位。在建築形式上,被人們視為中國傳統建築特色之一的“大屋頂”,也有其順應自然的實用功能。可以說,中國古代建築處處體現著尊崇自然的思想,因自然而生,順自然而長。

  彬長煤田新辦公大樓設計試圖將這種“師法自然”的傳統理念,透過巧妙的建築設計手法得以體現。在建築朝向上,在傳統的採光通風均良好的南北向基礎上,透過“凹”形的平面佈局,既使得每個辦公空間均獲得良好的朝向,同時利用建築體形本身形成的外部遮陽形式,結合在“凹”形空間的上部設定的大型的鋼結構透空屋架,共同形成對建築各個方向的良好的遮陽。在建築西側和東側的外窗,均設計了凹進較深的視窗形式,以增強遮陽效果。

  建築18層“凹”形平面連線處設定的室外休息屋面,將建築主體形成南北通透的格局,對自然風向形成導流,使得夏日建築內部達到良好的自然通風效果,營造建築微觀環境。

  設計力圖採用與建築功能相結合的、儘量簡單的設計手段,達到節能、舒適的建築環境。在節約建築造價的同時,也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師法自然”的建築理念。

  4隱喻的建築造型

  在當代建築設計領域,不乏對中國古代建築的某種造型進行模仿、變異和沿用,利用現代化手段在現代建築中體現傳統文化意境的案例。如以北京西客站為代表的“大屋頂”類建築,以及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等,都是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重現中國古代木結構的構造樣式,以大坡屋頂的外表和鋼筋混凝土椽子等,對中國古代建築進行形式上的模仿。再如建築造型構思來源於中國古碑的上海商城(美國波特曼事務所1990年設計);建築造型有如中國古代傳統重簷寶塔的上海金茂大廈(美國SOM事務所1997年設計)等等國外建築師在中國的當代建築案例,都是力圖在建築形式上對中國傳統建築實現再現、延續。

  彬長煤田新辦公大樓設計利用“凹”形平面頂部設定的圓形鋼結構透空結構,將半圍合的建築造型聯結成一個整體,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佈局手法,以下部規整四方的辦公空間為“地”,以上部圓形分隔的鋼結構棚架為“天”,天地之間是公共入口大廳和室外休息空間,形成和諧、延續、融入自然、天地人合一的建築空間。在建築中隱喻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

  彬長煤田新辦公大樓的設計,不同於平常的追求建築“形似”,或是生搬硬套傳統建築手法,而是在滿足現代辦公建築本身的功能需求前提下,融會貫通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精髓,借鑑傳統建築文化的內在理念和優勢,靈活運用到當代建築設計中;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建築中應用與探索中,在一個嶄新的層面的一次新的嘗試。

  參考文獻:

  [1]羅哲文.中國建築文化大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楊秉德.新中國建築-創作與評論[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3]潘基躓.中國建築的傳統性和現代化—雙重的辨證與批判[J].中外建築,1997(1):8-9.

  [4]許蓁.論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價值[J].中外建築,2000(6):12-13.

【當代建築創作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應用和探索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