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國小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國小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小學教學反思

  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統領和指導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髮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於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鬥爭的結果。因此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育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無從談起,教育觀念一轉變,許多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以前我們教學生為學而教,只注重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重演示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重統一輕獨創。對教師設定的相同或相仿的訓練題目得心應手,而遇到新的問題或出現故障時,卻手足無措。這種做法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教育觀念,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就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們應該徹底改變教育觀念,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在讓學生怎樣自己解決問題上多下功夫,幫助學生找到最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熟練運用計算機來獲取、分析和處理資訊。就像騎腳踏車一樣,只要掌握了騎腳踏車的方法,什麼樣的腳踏車都能騎。這樣才能體現出計算機這一現代化學習工具的優越性,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小學計算機課。有趣味、多角度、有創新地教學,使小學生願學、樂學、愛學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於沒有教材,沒有演示裝置,教師的“幹”講,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學生還出現了厭學情緒。這時我就採用了“暢所欲言”教學法。首先,我在前一節課時,故意加大練習量,讓學生無法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訓練,學生問的問題也故意留下幾個,等下節課的時候,我首先表揚上節課勤於發問的學生,然後激發其他同學提出上節課未解決的問題,這時沒有機會發問的學生爭先恐後地說了起來。聽完後我“故意”說:“哎呀!這個問題我怎麼不記得了,其他同學誰能說說?”樂於助人的孩子們就搶先發言了。這樣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再放手讓學生互相解決,最後老師來點撥講解共性的問題,這樣孩子們會聽得更認真、更仔細、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課題效率,從而達到了資源共享和自己的預期目的。

  另外,每次上計算機課時,總會有一些聰慧的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機時總想千方百計地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將設定改變一下,將圖示移動或者設定大螢幕等等,如果解決不好這類問題,不但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正常的教學。而計算機課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更新快的學科,“一題多解”常常出現,為了把這些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時機請這些“小能人”上來給大家介紹他們的“經驗”,然後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學生相互討論此經驗的正確性和科學性。這樣不僅透過科學的教育方法轉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量,而且使優秀的學生獲得了成功感,增強了學習信心,並且還激發了聽講學生的求知慾,樹立了他們趕超好學生的信心,三方互動,良性迴圈,高效省時。

  經過短暫的實驗,效果還是不錯的,但也有一些問題存在。比如: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是一遍一遍反覆練習,形成思維定勢的時候才能掌握。這就要求教師精心打好“埋伏”,創設意境,引導學生走進新課,課的效果才會很好。經過一段訓練令我欣喜的是,學生自己樂於發問了,主動學習了,雖然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要不了多久,學生就會熟練掌握學習方法,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因此,我們要明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願、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規律;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觀察,代替學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所以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科學的教育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再單純地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注重結合學生的經驗,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長此下去,我們一定能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進而真正完成學生“全人”發展這一艱鉅的任務。

【資訊科技國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