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端午節的回憶經典散文

端午節的回憶經典散文

端午節的回憶經典散文

  一年又一年的端午節從生命中經過,帶走時光的碎片,留下人生的痕跡,而那些與端午節有關的往事,卻成了一生的珍藏……

  在我年少時,我們家鄉過端午節並不包棕子吃,但是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那時候我還小,並不知憂愁的滋味,所以我很喜歡過端午節。因為端午節有既好看又好聞的香袋可以佩戴,還有五股線可以佩戴。我那時候佩戴的香袋與五股線,都是母親在農忙中抽時間親手做的。

  記得那時快過端午節時,村子裡就會來一些賣香草與雄黃的人。他們推著破舊的腳踏車,車把上掛著提包,邊走邊喲喝:“香草,香草,賣香草了。雄黃,雄黃,賣雄黃了。”這時,村子裡女人和小孩便會圍攏過來。女人是為了買香草與雄黃,而小孩子只不過是來湊熱鬧的。母親聽到賣香草的也會前去購買香草與雄黃,以便閒時給我們姐弟四個縫香袋。

  縫香袋可是個眼力活,心靈手巧的自然縫的漂亮,眼力差的縫得就有點兒欠缺美觀。而在我的眼中,母親縫的香袋是最漂亮的。母親縫香袋時,會先找來幾種顏色鮮豔和幾種不太鮮豔的碎布,還有雪白的棉花。然後再從大蒜頭上剪下蒜梗,這樣就可以開始縫香袋了。

  母親先把碎布片剪成各種形狀,然後根據想要縫的香袋形狀來縫線。母親首先會先縫大香袋,大香袋是最漂亮、大氣的,也是縫起來最麻煩的一種香袋。縫大香袋要用上三四種顏色的布片,還有多一些的棉花與香草。那些布片在母親的穿針引線下很快就縫成了一個花樣的正方形,不過這樣正方形是雙層的,而且留下一個小口子沒有縫。那個小口子不是母親忘記縫了,是為了好把裹著香草的棉花放進去。母親縫好後就把帶針腳的一方翻到裡頭,這樣露在外面的就看不到針腳,會很好看。然後拽一小團棉花,把棉花撕開一個洞將香草倒進去,之後用棉花把洞口堵上,最後塞進縫好的布袋裡。此時,母親就會把留下的小口子用最細的針腳縫上。縫好小口子,母親會把一根線穿在香袋的最上面,然後拉著線的兩頭一拉將上面的兩個角並在一起縫起來。這時,香袋就縫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給下面的兩個角做花穗子。

  做花穗子首先得把蒜梗剪成一釐米左右長的小蒜梗,然後把各種顏色的布剪成一釐米左右的`小正方形。接下來先把三四個小正方疊在一起用針線穿起來,然後穿一個小蒜梗,之後再穿幾個小正方形花布,再之後又要穿一個小蒜梗。如此這般按規律穿下去,一會就做成了一個長長的花穗子。花穗子做好後,根據與香袋相襯的尺過截成三截,然後在香袋下面的兩個角處各綴一個花穗子,再在兩角的距離中間綴一個花穗子。現在,一個漂亮的香袋就做好了,剩下的就是給香袋配五股線了。

  五股線,是用紅、黃、藍(也可黑色)、綠、白,幾種顏色的線做成的。做的方法就是把五種顏色的線像搓繩子一樣搓和在一起,這就是五股線了。五股線除了用來縫到香袋上便於佩戴到脖子上或衣服上,還要綁到手腕上和腳腕上。母親說,在端午節那天佩戴香袋和綁五股線可以驅蟲避邪,消災免難。所以母親做起香袋和五股線絲毫不含糊。母親還說,五股線要戴陰曆六月六才能剪掉,剪掉後要扔到流水道口那裡。而且那五股線會在流水中變成神奇的小蛇,保佑小孩子不被蟲子咬。

  母親除了縫大香袋,還會縫雞心香袋、小紅辣椒香袋、紫茄子香袋等等。它們的做法與大香袋大同小異,只不過形狀不同而異。總之,母親會變著花樣給我們縫香袋,好讓我們歡喜地佩戴在身上。

  到了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就一個一個的幫我們佩戴香袋和綁五股線。那個晚上,我們姐弟四個可以在母親縫的香袋中挑選喜歡的香袋佩戴。我和二妹、三妹都歡喜的挑選了自己喜歡的香袋,欣喜地放在鼻子上聞香氣。弟弟並不積極挑選,只是站在一旁笑著看我們。母親給我們姐妹仨人佩戴好香袋和五股線,就就拉過弟弟給他綁五股線,然後會挑一個顏色不怎麼鮮豔的香袋給弟弟佩戴上。弟弟拿起香袋放在鼻子上聞了聞,就不好意思地把香袋藏到了衣服裡。

  端午節的早上,母親會早早地叫醒我們。我們來到院子裡時,小鳥已經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此時,父親已經從地裡割回來了艾草,並把艾草捆成一束懸掛在門邊。父親說,艾草可以驅邪,殺菌消毒。我長大後才知道,有一句詩:“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母親已經煮好了雞蛋與蒜頭,等著我們洗臉刷牙。不過那天洗臉可不是如往常用清水洗臉,而是用兌了清水的煮蒜水洗臉。母親說,用蒜水洗臉好,去毒氣。所以那天,我們洗過臉後都笑自己成了蒜人,因為身上散發著熟蒜香氣。

  早上吃飯時,母親喜歡給我們幾個小孩子分好雞蛋與蒜頭,每個人的量都一樣,不偏不向。母親說,誰的量誰得一天吃完。父親坐在一邊看著我們,開心地笑。

  我們領了自己的雞蛋與蒜頭後,都會爭先恐後地送給父親一個雞蛋,並說:“爸爸,生日快樂!”。是的,端午節那天正是父親的生日。所以,端午節對於我們家人來說,更具有意義。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姐弟四人都會送給父親一個雞蛋。父親見我們如此孝順,自然高興,一一收下“禮物”,並剝了一個雞蛋給我們,我們都不要。父親就會遞給在一旁微笑著的母親,母親接過去,就會把手中剝好的雞蛋遞給父親。其實到了最後,父親與母親也不過各吃了一個雞蛋,而父親收的“禮物”大多又回到了飯桌上。等我們玩餓的時候,就又成了我們的口中食。

  端午節那天,我最不喜歡吃煮熟的蒜頭,可母親非盯著我吃蒜頭。母親說,吃了煮熟的蒜頭,可以去身上的毒氣,對身體好。無奈在母親的監督下,我只好把自己領到的蒜頭吃完,這才能出去玩。

  端午節吃雞蛋,我們並不會安安靜靜地吃,而是喜歡跟小夥伴們比賽碰雞蛋。當兩個雞蛋同時碰在一起時,誰的雞蛋破了,那就是敗將,誰的雞蛋沒破,那就是將軍。所以,那天的小孩子在早上吃過一個雞蛋後,就會在口袋裡裝上兩個雞蛋,去尋覓比賽的對手。有時候,也會幾個小孩子聚在一起一個一個的比賽,只到最後選出將軍。那場面熱鬧極了,又是開心的笑語,又是失落的嘆息。不過,最後都一個個排著坐在一起吃雞蛋。不管是敗將,還是將軍都會進入肚子裡。

  中午,母親會親手為父親做長壽麵,面自然是母親最拿手的手擀麵。而我們幾個小孩子和母親會陪著父親一起吃長壽麵。母親說,一起吃,替父親咬災。意思就是把父親所有的災難一起咬沒有了。

  晚上,母親會把兌了酒的雄黃酒端過來,讓我們一個一個的坐著,由母親用雄黃酒給我們幾個抺耳朵、鼻子等。母親說,用雄黃酒抺過之後,小蟲子就不會往耳朵、鼻子裡面鑽了。

  後來,我們長大了,知道害羞了,就不願意佩戴母親做的香袋了,母親也就很少做香囊了。只是端午節,母親依然會煮雞蛋與蒜頭,叮囑我們要吃雞蛋,要用蒜水洗臉,也依然會為我們抺雄黃酒。

  這些年,每年過端午節,我們姐弟幾個大多都會陪在母親身邊。而父親,卻因病去世十多年了,所以現在的端午節對於我們來說增加了很多的傷感。我們姐弟幾個再也沒有機會送給父親“禮物”了,而母親在端午節那天再也不做手擀麵了……

【端午節的回憶經典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