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元節> 中元節俗的隨想雜文隨筆

中元節俗的隨想雜文隨筆

中元節俗的隨想雜文隨筆

  下班了,從單位往居住的小區趕有好幾站路。通常我都是騎上電瓶車,又安全又環保優哉遊哉地沿著縣城環城西路東北方向回家。今天好像不一樣,環城西路在堯渡河大壩底下,連過三個立交橋,都聞到壩上壩下飄蕩著香、紙、火炮味兒,且是霧濛濛的樣子,感覺氣氛很不一樣。

  天下著小雨,絲絲的,像淚滴,也像洗滌天空。我心頭默頌著日子,應該是七月十五,中元節到了。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照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在堯渡河大壩底下的二壩臺上,有一老伯率一家老小在那遙祭老家的先人,口裡唸唸有詞,圍著一群打恭作揖之人。老伯又直起身子站到路邊像是思索,掏出一支香菸點上望著香火吸起來,我趁機停在老伯身邊攀談起來:“老伯紀念先祖呢?”“是的,老家路遠,孩子們都要上班,也時興一回遙祭。聽說只要給郵差一份紙錢,就能快遞到呢。”老伯很虔誠的說道,接著健談道,“中元節啊就是祭祀先人的節日,先人在等著呢。關於上墳燒紙,有的地方習俗,是在上午燒,不能過午時的十二點;也有的地方,要等到天黑了再燒。總之,按各地的習俗就是。只要是燒了,把話說到,他們都能夠收到所送的錢,能夠收到親人所送的禮物,也能聽明白我們所說的每句話。所以,我們若是能記得逝去的親人活著時喜歡吃些什麼點心,可以多準備一些,與紙錢一起送給他們。他們過的好了,也會在暗處庇佑我們,我們後人也就做事更順,發財也就更容易。這就是,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越講究逢年過節時給親人“上墳”,不是他們有了錢才這樣做,而是他們相信這樣做的道理。”我很受教育,點著頭像是受到了點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禮儀孝道教育都潛入一個個故事裡,讓你在說聽中感受、感染,得到傳承和延續。

  我是從事司法行政工作的,就和老伯商談:“這樣焚燒的結果難免不汙染空氣吧。”“不會的',不就是一點香、紙、火炮嘛,又不是焦煤焚燒,很容易消解的。”老伯肯定的說著,我想也是,千百年來多是如此。

  這樣想著,我也告別了繁忙的老伯,放慢了車速,車把頭一拐,進了一個小巷子,到老買東西的店家去。今天一定和往年一樣,店門口一定坐著一位老先生,手執毛筆,問清姓甚名誰,就幫你打理起香、紙、火炮來,拿起大號信封寫起寄往先人處的包裹來。服務方式也忒完備,真是有股賓至如歸的感覺。我也不好還價的付清了款項,旁邊的女店主又客氣的科普起知識來“要找一靠水的地方燒紙,水性柔,柔屬陰,面對老家的方向,郵差會順風順水的送到。”真的會運用老祖宗的學問啊。

  我不敢延誤時間,拎起包裹就騎上車,一路想:老祖宗的節日沒有錯,傳承孝道文化,不忘祖先恩德,讓公序良俗盪漾在每個後人心田,為了這,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參與著。

  我們小區的後院就是梅城河堤壩,是有水的地方,下班回老家肯定是來不及了,也學回遙祭吧,不能讓我的先人們在巴巴的守望著,寄上紙錢,寄託哀思,受累的該是郵差,得益的是兩界心安。

  今天的雨是下午四、五點是才下的,當時我端坐辦公室,是雨打窗戶提醒了我。或許是天人感應吧,大家都在做著祭祖之事,難免煙霧繚繞,這樣一來空氣又清新許多,絲絲細雨著實打溼了不少思念的臉龐,這便是中元節。

  難到不是嗎?

【中元節俗的隨想雜文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