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發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發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學的研究通常要達到以下一些目的:

  1、描述,對所要研究問題的表象予以翔實的陳述或記錄,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

  2、解釋,根據研究資料分析發現各因素間的相關關係或因果關係,籍以解釋問題表象背後的真相;

  3、預測,根據對問題原因的相關關係或因果關係的瞭解,預測將來在同類情境下問題重複發生的可能性;

  4、控制,根據描述、解釋與預測所掌握到的問題性質,對造成問題的因素加以控制,使同類問題不再發生;

  5、應用,將研究結果或研究方法擴大應用於其它方面,或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橫斷研究

  橫斷研究是指在同一時間內,對不同年齡組被試進行觀察、測量或實驗,以探究心理發展的規律或特點。

  橫斷研究最突出的優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較多的資料,有助於描述心理發展的規律與趨勢;此外,樣本也易選取與控制。因此這種設計成本低,省時省力,見效快,目前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多采用這一設計。

  其不足在於,由於被試的取樣是幾個年齡點,帶有人為拼湊的性質,故不足以確切地反映出個體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和轉折點。依據橫斷研究所描繪出的心理發展曲線有可能受到“世代效應”(cohorteffect,也稱群體效應)的影響,即不同世代群體由於所處社會文化、歷史條件和遭遇歷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現出心理發展上有差異的現象。例如,如果測量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對搖滾音樂的興趣,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結論:興趣隨年齡增長而減弱。但事實上,這更可能與不同的社會時代對音樂的興趣變化有關。

  利用橫斷研究得出的資料表明,60歲以後智力大幅度下降。那麼,這種下降是年齡發展本身引起的呢,還是由於老年組被試的受教育程度不及年輕被試引起的呢?

  二、縱向研究

  縱向研究又稱追蹤研究,是指在較長的時間內對同一群被試進行定期的觀察、測量或實驗,以探究心理發展的規律或特點。

  縱向研究的特點是,透過長期的追蹤研究,可以獲得心理發展連續性與階段性的資料,從而系統、詳盡地瞭解量變與質變的規律。

  縱向研究還有助於探明早期發展與未來心理發展的聯絡,對了解發展的原因與機制十分有益。

  兒童行為問題

  1984至1995年間,在南京開展了針對同一群體兒童的追蹤調查研究。1984年初次調查了697名學前兒童,平均年齡5.7歲,其後分別於1988年(平均9.7歲)、1990年(平均11.7歲)、1994年(平均15.7歲)對這些兒童作追蹤調查。調查均用父母報告的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CBCL)。

  行為問題的總分值隨年齡的增長而明顯的.下降;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行為問題,男女性別具有不同的發展趨勢。提示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行為問題差別只有少許,且發展到青少年期這些差異有大致消失的趨勢,“行為改善”更多地見於男孩而非女孩。

  例:瑞典心理學家馬格納森(D.Magnusson,1993)的個體發展與適應(IDA)研究:

  目的是弄清楚個體與環境因素如何互動作用以支配從童年到成人的發展;特別感興趣的是構成社會適應不良(如酒精中毒、犯罪、心理障礙)基礎的發展過程。

  研究開始時的物件是3、6、8年級的學生,約有1400人。研究的資料大多是透過測驗、觀察、調查、訪談等從被試本人獲得的資訊,此外也有來自父母、教師、同伴及公共記錄(如犯罪、精神病學診斷記錄)等方面的資訊。

  在研究中,馬格納森考察了女孩生理成熟對社會性發展的影響。生理發展的差異與在家裡(如出走)、學校(如曠課)、業餘生活(如吸毒或喝酒)中的問題行為之間是否有什麼聯絡?追蹤研究發現,15歲時在這些問題行為上有明顯的差異,表現為早熟女孩比晚熟女孩有更多的問題:早熟女孩飲酒行為比率更高、與成人有更多的衝突、對學校和未來職業較少感興趣。早熟女孩對社會關係的關注比晚熟女孩大得多。

  儘管15歲時這些差別很大,但到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時,許多差別明顯消失了。到成年時,早熟和晚熟的被試在問題行為和社會關係方面幾乎沒有差別,也就是說,早熟女孩的問題行為存在於一個特定的時期。馬格納森認為,只有縱向研究才能理解個體發展中的各種變數之間的關係。

  三、聚合交叉研究

  時序設計是將橫斷研究與縱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發展變化的特點與轉折點。

  以成人的性別角色態度為例,看看時序設計是如何來考察性別角色態度是如何隨年齡、社會生活事件的變化而變化的。

  假設在1945年對20歲群體樣本(1925年出生的群體)進行性別角色態度評定,然後在他們40歲(1965年)和60歲(1985年)時再作重新評估。在1965年,對另一組20歲群體樣本(1945年出生的群體)進行性別角色態度評定,以後也是每隔20年再重新評估一次。在該研究中,包括兩次縱向研究,同時也有橫斷研究,如1965年就分別對20歲和40歲的樣本進行了評估。

  A:年齡效應

  B:群體效應

  C:測量時間效應

  四、雙生子研究

  同卵雙生子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而成的兩個胚胎各自發育成的兩個個體,兩者具有幾乎完全相同的遺傳特性。因此,同卵雙生子所表現出來的心理與行為上的相似性,可以看成是遺傳對發展所起的作用;同時可以把同卵雙生子心理與行為發展的差異歸因於環境因素。

  研究發現,人的體徵的遺傳制約性比行為能力的遺傳制約性要大,其中髮色、眼色的遺傳最為明顯;不同的心理行為受遺傳的制約程度不同,如言語、空間、數等能力的遺傳一般要大於記憶、推理方面的遺傳;人格方面也存在著遺傳效應,如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發現,個性中的好奇心與第11對染色體上的基因有聯絡,而在第17對染色體上則存在與焦慮有關的基因。

【發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