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電影片名的翻譯論文

電影片名的翻譯論文

電影片名的翻譯論文

  【摘要】電影片名翻譯不同於一般產品的翻譯,它以吸引人眼球、誘惑觀眾進場觀看為目的,本文介紹了電影片名翻譯的幾種常用方法。

  【關鍵詞】電影片名翻譯技巧

  電影是一種商品,其批發商將考慮什麼樣的電影名字能為其帶來最大的票房收入,如果這名字很吸引人,就能引起觀眾的興趣,觀眾就會踴躍購票。如果太貧乏,其票房一定讓人失望。要讓觀眾過目不忘,這就需要我們有很強的翻譯技巧,在電影片名翻譯中,我們通常用直譯、音譯、意譯以及直譯意譯相結合、音譯意譯相結合的方法。

  一、直譯

  直譯,從表面上講,就是不改變原作的詞與句。但嚴格說來,就是不改變原作的觀點和風格,而且忠實於原著,是對原作在思想內容和寫作風格上的一種再現,並且儘可能多的忠實於原作的修辭。

  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許多片名中英文重合程度驚人,幾乎可以達到字對字翻譯。如將Schindler’sList譯為《辛德勒的名單》,FourWeddingandaFuneral譯為《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theJurassicpark譯為《侏羅紀公園》,《黃土地》譯作YellowEarth,《南京大屠殺》譯作NanjingMassacre等。

  另一些則須根據譯語特徵,略微改變源語的詞序或結構,在總體上仍趨於同源語形式保持一致。英譯漢如:ManinBlack譯為《黑衣人》,theRiverWild譯為《狂野之河》。漢譯英如將《高山下的花環》譯作WreathsattheFootoftheMountain,《青春之歌》譯作theSongofYouth,《天雲山傳奇》譯為LegendofTianyunMountain。

  我們知道,許多電影都是根據名著改編的。改編成成電影后,藉助名著本身的藝術魅力和轟動效應,創作人員保留了原著原名。與此相聯絡,當這些名著被譯成別國文字,介紹給他國讀者時,由於早期譯者對這些著作的書名採取了直譯法,因而使這些作品從書名到內容早已深入人心。因此,面對以這些名著為藍本而改變的電影,可以直接將作品名“挪用”過來作為電影名稱,既方便又自然。如AMillionPoundsBankNote譯為《百萬英鎊》,TheGodfather譯為《教父》,UncleTom’sCabin譯為《湯姆叔叔的小屋》,TheSilenceofLamb譯為《沉默的羔羊》。

  當然,直譯電影名絕對不僅僅陷於上述情形。有時候,我們並不確定是譯作先於電影,還是電影推動了翻譯作品的出現和傳播,而且許多電影在本國並沒有以文學作品的形式出版發行,抑或即使出版過也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但無論怎麼樣,總的說來,直譯的片名都是繼承了原片名的簡介明瞭、資訊量大、易於引起觀眾好奇心等特點。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片名不帶有濃厚的異域文化色彩,不會導致觀眾在理解上和接受上的難度。如AllQuietontheWesternFront(《西線無戰事》),DanceswithWolves(《與狼共舞》),DeathontheNile(《尼羅河上的慘案》),(EvilUndertheSun《陽光下的罪惡》),LoveorBullets(《愛情與子彈》)等。

  二、音譯

  音譯也是傳統翻譯中比較常見的方式,這是全球文化雜合的結果。隨著各國文化相互滲透的

  不斷加深,文學讀者對原語文化的瞭解也越來越多,對外來文化成分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願也不斷增加。音譯常用來翻譯外國人名或專有名,如JaneEyre(《簡·愛》),Hamlet(《哈姆雷特》),Macbeth(《麥克白》),Cassablanc(《卡薩布蘭卡》),RomeoandJulia(《羅米歐與朱麗葉》),TheCassandraCrossing(《卡桑德拉大橋》)等,或是文學名著,或源於歷史事件,早已經被國人所熟知。

  三、意譯

  由於中英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如果片面強調保留片名的形式,就會導致以形害意。為使譯語觀眾能真正領會原片名的內蘊,實現原片名與譯語片名在資訊、審美等方面的等值,就需要採用意譯法進行翻譯。

  意譯強調“得意忘形”,即以改變片名形式為代價,最大限度地儲存原片名之內容。在具體操作中,譯者經常運用增詞、減詞、轉類、擴充套件等方法進行翻譯,從而起到深人傳達原片內容,增強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請觀察以下譯例:BloodandSand用加詞法譯作《碧血黃沙》,Piano加詞譯為《鋼琴別戀》,theIndependenceDay增詞譯為《獨立日烽火》,theThreeMusketeers增詞譯《豪情三劍客》SheisSoLovely減譯為《可人兒》,IntheheatoftheNight減詞為《炎夜》。短句式標題TomorrowNeverDies轉譯為名詞性的《明日帝國》,ItHappenedoneNight根據中心詞OneNight擴充套件為《一夜風流》,Entrapment擴充套件為《將計就計》。意譯後都形神兼備,自然貼切。

  四、直譯意譯結合

  有時會出現直譯、意譯都難以恰如其分地體現原片內容,激發觀眾審美愉悅的情況:有些翻譯後,晦澀難懂,不倫不類;另一些則平淡無奇,了無意趣。此時就需要拋開原片名的形式和內容,以原片內容為基礎,另起爐灶,把譯語觀眾眼中平淡無奇的源語片名,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出來。

  比如,Ghost(《人鬼情未了》),初看Ghost有種恐懼感,想有個“鬼”題目的電影,一定是恐怖片,但電影是圍繞感情鋪張的,毫無恐懼感。描述了一段動人的人和鬼之間的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背景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社會悄然興起了道德復興運動,這股浪潮迅速波及到了好萊塢,於是敏感的電影人迅速推出了一批既能迎合大眾心理,又能順應時代潮流的電影作品,如Ghost。讓不知道情節的觀眾有想法去看,它讓故事情節和題目緊密相連,達到翻譯想要的效果。所以一經放映,很多觀眾排隊買票,也許這就是名片配好的名字的效應吧

  五、音譯意譯結合

  由於東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採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稱作為片名的電影,除了可以根據觀眾是否熟知為原則分別採取音譯或意譯外,還可先音譯再結合影片內容適當增詞,以充分表現原片內容,或更符合譯語習慣。如動畫片Shrek,譯成《怪物史萊克》肯定比《史萊克》要好得多。因為單純從字面上判斷不知道史萊克是什麼東西,而“怪物”一方面,顯得生動有趣,突出了動畫片的風格;另一方面,能勾起觀眾的好奇心。

  由此可見,儘管直譯法和音譯法在影片名的翻譯中佔有主導地位,但電影翻譯不同於一般的書名翻譯,它其實是一種廣告翻譯,也就是一種因為實際需要而故意灌進原來沒有的意義的一種傳達方法。所以不必嚴格追求“信、達、雅”的標準,只需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就可以了,其重點在於在翻譯允許的範疇內最大程度的吸引觀眾。

  參考文獻:

  [1]賀鶯.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外語教學,2001,(1).

  [2]祝豔春.電影名字翻譯之初探[J].克山師專學報,2004,(2).

  [3]盛青.淺談電影名稱翻譯[J].才智,2008,(1).

【電影片名的翻譯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