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對國中生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對國中生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學生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多元文化思想進入中國社會,多元化的價值觀取向也隨之出現。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社會生活中,中學生心理現象的表現呈現多樣化:有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對社會的不良誘惑缺乏辨別和抵抗的能力,沉迷於網路遊戲荒廢了學業;有的學生心胸非常狹窄,動輒為一點小摩擦或小矛盾而打架鬥毆;有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的與別人溝通而導致人際關係不好,沒有朋友,凡此種種,暴露出的學生缺乏理想、勤儉節約、寬容、珍愛生命、堅強意志、抗挫折能力差、團隊合作意識差、閉鎖等心理,造成許多學生的不健康心理,已經為社會所重視。這種種不健康心理現象的出現,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學校、家庭的原因。本人認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迷失。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道德修養、修身克已,講究以他人和社會為重,因此,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較強的制約作用,以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用中華美德和民族精神滋養學生心靈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提高文化素養,樹立遠大理想

  中學生理想觀念模糊,價值取向有的發生扭曲現象。而作為肩負著歷史使命的中學生不但在文化上要有所追求,在精神上也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這方面可以從傳統文化中的各種名人故事、傳記、史料的介紹和學習中如趙普、屈原、蘇武、史可法、譚嗣同等,此外結合我國曆年來的雙百人物評選中的雙百人物的典型事例等吸取我國曆代歷史名人的人格理想,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習其對信念、理想堅定不移地追求、堅守,為了維護自己的理想人格,為了堅持理想,弘揚信念,寧願付出一切代價。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志存高遠。堅定的信仰是人生路上的指南,不至於使人迷失了方向,走上歧途,培育堅強的意志品質,勇於戰勝挫折,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用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許多激勵個人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思想,《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對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精神的概括和生動寫照。

  二、用傳統文化塑造學生的誠信觀、提倡勤儉節約

  許多中學生在現代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受到當前社會中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更多的是追逐金錢、私利,互相攀比,缺少公德心,缺少誠信和社會責任感。自古以來,就有人無信而不立的說法,它是衡量個人品行優劣的道德標準之一,以傳統文化中的誠信觀點,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對即將步入社會生活的他們來說尤為緊迫。傳統文化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等典故和名言都值得我們在加強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勤儉節約方面加以學習與借鑑。用我們傳統中現成的東西來教育學生講求誠信,注重信譽,構建資源節約型節約型社會。

  三、用傳統文化提倡孝文化

  我國正逐漸進入一個老齡化社會,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精髓,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一個能遵循孝禮的人,絕對不會妄自尊大,凡事都能做到不忘所自,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一個不孝的人則易忘本,通常表現為惟我獨尊,惟利是圖。中國自古就有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尊師重道、孝敬父母、忠誠仁德都是傳統留給我們的美德,但中國現在對這些傳統的繼承還不如韓國和日本,這一代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出來的小皇帝小公主其本能地在潛意識裡認為世界都應該以自己為中心,自私自利,目無尊長,這的確令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汗顏。因此,應該大力加強對學生仁義禮 智信 忠孝廉悌忍等傳統文化中關於道德操守的宣傳和理解,以靈活新穎的方式使之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眾多古文無疑在孩子們的誦唸當中把傳統道德理念深入學生心中,不斷健全自己的人格。豐富的道德教育內容: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內容十分豐富和廣泛,概括起來是:孝敬父母教育,尊師重道教育、團結友愛教育,立志勤學教育,自強不息教育,謙虛禮貌教育,誠實守信教育,嚴己寬人教育,人貴有恥教育,見義勇為教育,整潔健身教育,求實創新教育,敬業愛崗教育,勤勞節儉教育,見利思義教育,清正廉潔教育,愛國愛民教育,天下為公教育等,這些鮮活充實的教育內容可以豐富新時期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內涵,可以說中華民族歷史上所有的優良傳統道德以及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切優秀成果,無不包容其中。

  四、用傳統文化培養樂觀性格,珍愛自己生命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人的殺身是為了成仁,為了理想、國家。其實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重生的.思想,有著很強的生命意識。在對現世人生的關注、執著,在為現世人生尋找安身立命之所這一點上,無論儒家哲學還是道家哲學,都是如此。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何其樂觀豁達,賢人孝子身體髮膚源於父母,怎可以擅自輕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當前中學生存在自殺現象,這種輕生的觀念顯然與傳統文化精髓相悖。樂觀豁達,肯定、尊重、悅納、珍愛生命,回報父母,回報社會才是人生真諦。

  五、用傳文化影響學生的禮儀觀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以禮儀之邦著稱。我們通常認為不能對學生要求過於細緻,擔心適得其反,事實上,這種擔心是沒必要的。文雅的舉止、禮貌的言行體現了一個人應具備的素養,人心向善,絕大多數學生是很樂於接受這些東西的。當習慣養成後,學生不會再覺得這是一種負擔,而是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

  用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學生情操,從而影響學生行為,以達到提高學生道德水平這樣一個治本的目的有著重大的意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要看到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路程。這需要我們老師付出相當的努力,並且必須要有堅持的耐力,以身作則的態度來提高我們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國傳統文化對國中生的影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