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攝影> 淺談郎靜山攝影風格流變論文

淺談郎靜山攝影風格流變論文

淺談郎靜山攝影風格流變論文

  攝影術1893年發端於西歐,隨後迅速傳播至全球。經歷了200年的發展,攝影由一種技藝成為一門被普遍認可的藝術,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電影這門大眾藝術。攝影術傳入中國後和中國文化碰撞、融合演變成具有中國文化內涵及中國獨特審美的藝術形式。中國的文化人甚至一些和美術關係較遠的人士也對於攝影這門新興的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對於攝影進行了很多評價和解讀。在這種文化土壤裡順理成章的產生了既具備中國式審美又具備攝影知識的攝影家。郎靜山就是一位這樣的有著中國傳統文人情懷及審美趣味,且對新的潮流敏感的攝影創作者。

  郎靜山祖籍浙江蘭溪,出生於江蘇淮陰,五歲開始讀唐詩、隨後開始讀書、畫畫,自幼受到中國的傳統文化薰陶。14歲時就讀於上海的南洋中學預科,在此期間除了讀書學畫,郎靜山也學習了攝影知識和暗房技法。這段經歷奠定了郎靜山一生的事業的基礎。

  成年後,郎靜山進入《申報》工作,雖然工作內容並非攝影但其利用閒暇時光進行攝影創作和實驗,不但創作一些優秀攝影作品,也為將來積累了素材。1919年郎靜山成立了自己的廣告公司,事業的發展使得他更有條件發展自己的愛好。隨後他的風景攝影作品《荷花柳樹》發表於1920年的《時報畫報》上。同年,他的三張攝影作品展覽於“上海攝影會”舉辦的“中國文化攝影展”中。1928年郎靜山進入《寸報》成為一名攝影記者。在此期間郎靜山的拍攝了諸如“西湖博覽會”、“遠東運動會”等重大新聞事件和活動。這一時期郎靜山的攝影風格已經初現端倪,除了新聞照片之外,其攝影作品多關注於中國傳統的景物。創作方式為寫實的畫意,無論是山川還是花鳥抑或是暮色中的村落均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題材。法國土魯斯“水之堡”攝影美術館館長杜傑德(Jean。ieu za id e)曾這樣評價:“樹木、花朵、動物,整個外在世界幾乎都是中國的。郎靜山以他對性情,用不同的眼光觀看。他觀看的方式使這種歐洲發明的藝術浸淫了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統。”

  除此之外1928年郎靜山開始嘗試進行人體創作。算是中國人體攝影的先行者之一,杜傑德對於郎靜山的人體攝影也有較高評價:郎靜山讓我們知道,攝影技術可以表現對造型世界的情感,對大自然的感觸和對造物者的禮讚。

  1929年,安徽省長許世英設立了黃山建設委員會,為了開發黃山風景名勝聘請了諸如張大千、黃賓虹、郎靜山等人進行創作並舉辦了相關題材的攝影與繪畫的展覽。此後郎靜山與黃山結下了不解之緣,黃山成為了郎靜山作品中常見的素材來源。郎靜山的攝影作品也讓黃山的風景愈發為大眾神往。其1933年的作品《黃山迎客松》已經初步體現了郎式攝影的審美意趣:前景是我們現今熟悉的迎客松,僅略具輪廓並無太多細節與肌理,遠處是浮於渺茫雲海之中的的蓬萊仙山,影調反差較大,黑白分明,像極了傳統中國水墨畫。在1934年,郎靜山以關於黃山的另外一幅照片《春樹奇峰》向世界展示了其獨特的集錦攝影以及屬於中國的攝影美學。所謂集錦攝影乃是選擇攝影多數底片中景物配合與一紙而參融之,即舍畫面之所忌,而取畫面之所宜者。在相紙上呈現出氣象萬千的繪畫效果,畫面中的元素不限於一時一地,甚至不限於一個國家只要風格合適都可以納入到同一張作品中來。郎先生的.鉅製《湖山攬勝》其素材分別來自於法國,黃山,南京玄武湖等地。這樣的集錦作品與繪畫的區別僅在於創作工具的區別,在創造性上是一致的。

  攝影術在其誕生後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傳統的藝術界所排斥,被認為是難以和繪畫、雕塑等其它美術門類相提並論。就其原因只不過就是多數人認為攝影更接近於一門技藝而非具有創造性的藝術。一般看來攝影確實更多的是忠實的記錄客觀世界在表現上乏善可陳,而郎靜山的這種把原始底片打散並重新組合的方式賦予了攝影以生命力。當然這種在暗房中重組圖片元素的方式並非郎靜山所獨創,1857年英國攝影師雷蘭得就曾以類似對方式製作了攝影作品《人生的兩條路》。但郎靜山把它發揚光大,並利用其特點表達了中國畫的理念,成為了最早將攝影進行中國化探索的人。康定斯基曾說過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多藝術,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或者說每個國家的藝術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美國攝影學會會長肯尼迪曾說過:“郎先生為中國人,並且又研究中國繪畫,所以他是將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到攝影上的第一個人。”

  1956年,受到法國影像藝術家曼雷的影響,郎靜山開始以實物與相紙疊加然後曝光,獲得影像作品。這種被稱作影繪的攝影方式是郎靜山後期離開大陸後最具有試驗精神的攝影嘗試。

  郎先生自幼熟讀詩書,及長,交友皆張大千、齊白石等美術大家,故其創作不能不深受傳統中國審美趣味的影響。無論是其早期的風光攝影,還是後來的集錦攝影,甚至晚年的影繪均充滿著濃濃的中國味道。

【淺談郎靜山攝影風格流變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