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高中語文《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故都的秋》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文章“景”與“情”和諧統一的寫作特點,聯絡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秋景中所寄託的感情。

  (二)聯絡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進一步掌握散文“形”與“神”的關係。

  (三)根據自己的主觀色彩,有意識地選擇幾處景物,寫幾個片段。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分析:本文透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讚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了嚮往、眷戀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了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

  (二)本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分析:本文分為總起、分寫、總括三部分。總起(第1、2段)總寫作者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達對北國之秋的嚮往之情。接著分寫部分(從“不逢北國之秋”到“才感受得到底”)從記敘和議論兩方面記敘故都紛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讚美北國之秋。記敘部分,採用並列結構,根據“清”、“靜”、“悲涼”這一特色上的聯絡,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風物。議論部分,從理喻的角度,進一步讚頌秋,讚頌北國的秋。最後總括全文,與總起部分照應,再次強調南國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國之秋,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無比眷戀之情。

  (三)本文主要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1)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作者身處的社會環境,使他內心投下了憂慮和冷落的陰影,他追求“清”、“靜”,並籠罩著淡淡的'“悲涼”。正因為這樣,他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自然也就籠上了一層主觀感情色彩。文章不寫富有“暖色”的香山紅葉,也不寫遊人如織的頤和園;而寫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牛花。但是,“故都的秋”,又並沒有因為作家的主觀感情而受到扭曲,失卻了它固有的特徵。那牽牛花,那槐樹的落蕊,那秋蟬的殘聲,那秋風秋雨,還有那棗子樹,多麼逼真,多麼清晰!作者只用了寥寥數筆略作勾勒,便將讀者帶進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物”“我”之間完美的交融和統一,顯示了作家卓越的藝術才華。它既是對北平之秋的客觀描繪,又是作者當時心情的折光和反射。

  (2)語言明白曉暢,簡潔清麗。

  課文不用生僻的詞彙,不用拗口的句式,但由於作者的精心錘鍊,認真琢磨,在細膩、清新的敘寫裡,充滿了詩情畫意,展現出優美的畫面,給人以高度的藝術享受,琅琅上口。如下面兩段對槐樹和秋雨的描寫: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

  這兩段文字像輕輕飄浮的白雲,又像叮咚作響的山泉。作家用明白如話的語言,在娓娓的敘述之中,創造了無窮的詩意。這裡有動有靜,有聲有色,亦情亦景,字裡行間滲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調。

  (四)本文寫故都的秋天,為什麼不詳寫故都秋天的著名風景?

  分析:作家為什麼對於北平秋天內那些著名的風景,只是點到為止,而看上去描寫普遍存在於家家戶戶、街頭巷尾的那些景象。

【高中語文《故都的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