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設計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設計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中提供的資訊回答問題,並進行分析,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

  培養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根據統計圖中提供的資訊回答問題,並進行分析,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同學們,你們喜歡電腦嗎?經常用電腦做些什麼事情呀!(打字、編輯資料)

  對了,有位同學也是這樣做的他打了一份稿件,到底他用了多長時間,打了多少個字呢?他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告訴我們了,看誰從所給的資料中看出的內容最多?分析出來的問題最多,請看大螢幕!(出示小明錄入稿件字數統計圖)

  二、觀察這幅統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1.請仔細觀察統計圖,把你所瞭解的資訊寫下來。

  (1)橫軸表示小明所用的時間,單位是分。一共是25分鐘,每個小格是2.5分鐘,兩個小格表示的是5分鐘。

  (2)豎軸表示小明所用的`路程,單位是個。一共是900個,每個小格是100個。

  (3)5分鐘時小明打了150個字,10分鐘時小明一共打了350個字,15分鐘時小明一共打了500個字,20分鐘時小明一共打了500個字(你發現了什麼嗎?),25分鐘時小明一共打了800個字。

  2.根據你剛剛得到的資訊回答下面的問題:

  小明哪段時間錄入的字數最多?

  150 200 150 0 300(用減法)

  小明在錄入的過程中,休息了多少分鐘?(5分鐘)

  不算休息時間,小明平均每分鐘錄入多少個字?800/(25-5)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如:小明平均每分鐘錄入多少個字?800/25(注意與第三小題的區別)

  小明那段時間錄入的字數最少?(05分鐘、1015分鐘、)

  小明實際工作了多少時間?(20分鐘)

  3.小結:透過這道題的學習你對摺線統計圖有那些瞭解?

  折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後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