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處於頂峰時,日本商人不僅買下了洛克菲勒大廈,甚至有一個日本商人想購買美國的總統山運回日本,為日本人瞭解美國文化而設立一個公園。這對於日本在文化上的“拿來主義”,可謂做了最極致的詮釋。

  此時,美國人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日本企業競爭力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這給了美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極大的震動,同時也引發了美國研究日本的熱潮。美國派出了眾多學者開始研究日本,包括彼得·德魯克、邁克爾·波特等管理大師。

  透過研究,美國學者發現,日本企業具有一種特殊的元素是美國企業不具備的,這個元素被美國學者確定為“企業文化”。

  文化是種像釘子一樣堅硬的“柔軟”東西:實施起來十分艱難,取得的效果卻牢不可破。不管你是否注意到,文化其實遍佈你的周圍,它會影響到你生活和工作的許多方面。

  而企業文化,則是企業中一整套共享的觀念、信念、價值和行為規則的總和,它能促成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共同的行為模式,這種共同的行為模式便是企業文化最強大的力量之所在。

  一、企業文化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郭士納在IT業井噴初期接手IBM,柔韌而堅定地發動了一場企業文化變革,使得這家連年虧損的IT業“病獅”重振雄風;李在TCL遭遇國際化重創危機時刻,開始了“鷹的重生”的企業文化變革,使TCL得以扭轉劣勢重獲市場認可……

  這些都表明:優秀的企業文化對推動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有作為的企業家,他提出,實踐和塑造企業文化,使企業上下產生一種認同感,進而提煉出一種共同的價值觀;他無時無刻都需要思考這樣一些問題:

  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目的是什麼?

  我的最終奮鬥目標是什麼?

  產品如何被人們所接受?

  我如何製造出最好的、最有競爭力的產品?

  怎樣把最好的人才集中到公司來,並最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如何創造最好的戰鬥力,以團隊的力量去戰勝一切?

  建議企業管理者問問自己:“這些問題,對於我自己的企業以及我個人,意味著什麼?”把這個問題考慮清楚之後,再問:“我的企業應該採取哪些行動才可以打造出真正的企業文化來?”

  回答這些問題並付諸行動,可以顯現出企業文化的力量,而擁有這種力量,可以推動企業管理者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清醒的認識,讓企業執行在正確的軌道上,並保持優越的競爭位置。

  但如果不是美國遭遇日本企業的強力挑戰,企業文化這一概念還不會如此迅速地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話題。

  如果沒有日本企業的強大競爭力,也就不會出現企業文化這個概念,所以帶來競爭力的`一個核心元素就是企業文化。

  一個擁有企業文化的企業,一定會擁有競爭力,反之亦然。今天,企業的成功越來越多地源於高效的企業文化管理。

  例如,在全球擁有2500多家咖啡連鎖店的星巴克公司,其價值觀是:“我們對待員工的方式影響員工對待顧客的方式,而顧客如何對待我們則決定了我們的成敗。”

  這個信仰使得公司設計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管理原則以提高員工被重視的感覺。利用企業文化管理來獲取競爭優勢已經越來越成為企業的共識。

  二、判斷文化競爭力有四個標準

  當我們用戰略管理的視角關注企業核心競爭力時,有四個標準幫助企業判別哪些資源和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1、是否具有價值。企業文化有沒有價值,首先要看它能否在企業獲取市場的過程中做出貢獻。曾有研究者用一些著名公司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得出,企業文化對企業長期經營業績有著重大作用的結論。因此,企業文化對企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2、是否稀有。企業文化是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它不僅與企業所處的國家、地區、行業等有關,還與企業的建立者、領導者以及所處的生命階段有關。

  對於具有強烈個性的繼任者來說,企業往往是變革的試驗田。TCL總裁李就是一例,他認為TCL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建立開放的企業文化體系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3、是否難以模仿。企業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行為規範和思維模式都是無形的。無形,就意味著難以學習與模仿。

  4、是否不可替代。無形本身也是難以替代的。企業文化的持續性讓生活在其中的個人,心甘情願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企業,直到將這些規範內化於心中,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從本質上說,這種規範也是無法替代的。

  三、企業文化變革是個系統工程

  每個企業都有企業文化,自然形成的企業文化大多對企業經營沒有明顯作用,有的甚至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主動的匯入和塑造才能形成一個深具企業個性和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從而對企業經營產生積極的影響。

  企業文化變革是一項全面而系統的工作,不僅歷時長久,而且需要一個系統的步驟。

  1、描述現有文化

  文化變革必須在瞭解這個組織的文化背景下進行,為此,首先需要對公司的文化現狀進行內外部的調查;然後在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總結,得出分析報告;最後對報告中的各種現象進行深層次分析。

  2、構建新的文化體系

  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目標,支撐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環境的支援,因此,構建新的文化體系時一定要與企業戰略、企業環境相匹配。

  3、制定文化管理計劃

  由於文化具有阻礙變革的天然傾向,在制定變革計劃的過程中,管理者必須預計到現有制度中哪怕是一個微小的變化將會如何影響到企業中的其他方面。

  4、制定一個標準的變革計劃

  變革模式的選擇,變革牽涉到的部門,變革的階段與進度,變革中的計劃人員和執行人員的安排等,都應在計劃中明確列出,以保證整個工程的連貫性,同時也讓企業清楚變革所到達的階段。

  5、執行文化管理計劃

  執行文化管理計劃困難的原因在於:

  (1)僅規模本身就是問題所在,讓成千上萬的人共享一個價值觀和標準是一項艱鉅的工作。

  (2)許多企業並不是首次進行文化變革,員工們可能已經疲於變化。

  (3)信仰、價值觀本身就是是非常難以改變的。

  除了配合新企業文化的一系列推廣活動外,企業家還要知道文化變革是一個全員參與的工程。雖然決策在於企業家和高層管理人員,但執行和鞏固卻在全體員工。

  因此一定要注意員工行為和觀念上的更新,這就需要系統的培訓。這包括企業文化理念、員工行為培訓等。

  6、文化監控

  很多企業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下定決心改變並制定了完善的變革計劃,可是不久就發現,企業不僅沒有變得更好,反而不如從前。

  這說明,文化的迴歸力量是如此巨大,因此,對新文化進行監控和追蹤以確保它繼續發揮作用並獲得預期的成果十分關鍵。

  另外,在構建有競爭力的企業文化過程中,我們還必須關注員工的心理感受和領導的表率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組建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管理團隊也至關重要。

  四、企業文化決定經營模式

  不同的文化蘊含著不同的經營與管理模式:

  歐洲注重人本自由和設計,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強勁的滿足個性特徵的差異化能力;

  美國強調技術和創新,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強勁的技術產業化能力;

  日本強調品質和服從,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強勁的成本和品質能力。

  這些公眾的價值取向決定了產品的內涵和管理的風格,也使得經營模式有所不同並取得成效。

  從企業所追求的價值出發而非產品本身出發,是優秀企業和一般企業之間的差距。

  隨著技術和市場的開放,產品之間功能上的差異不會有太大的距離,產品僅僅是載體,而打動顧客的“內涵”是企業的價值和追求。

  當消費者購買產品時,就等於購買這個品牌所代表的某種信念和態度,產品反而是隨著購買這些觀念而來。

  中國企業在學習歐洲、美國或者日本成功的經驗時需要明確的是,必須理解自己的經營背景和管理背景,挖掘中國文化中明確的價值取向。

  讓公眾的價值取向與經營和管理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自己文化的作用,才能找到屬於中國的經營模式。

  給產品賦予“生命的意義”,是中國企業縮小與世界優秀企業之間距離的根本選擇。

【企業文化是企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