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能源技術> 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論文

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論文

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論文

  一、改革背景與培養目標

  (一)改革背景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重大戰略選擇。2010年,國家確立了重點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湖北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之一,為適應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高校人才需求的新期望、新要求,湖北省教育廳於2010年首批批准武漢科技大學等3所本科院校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車輛工程專業(簡稱“車產”專業),並於次年秋季招生。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是目前世界汽車行業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型別。根據汽車行業的這一發展方向,我國確定的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目標是:著力突破電動汽車領域內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等重要部件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二)培養目標

  立足社會發展需求、緊跟時代科技發展潮流是確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武漢科技大學“車產”專業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目標是:學生應具備機械工程、汽車工程、資訊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專門知識,能在汽車、新能源、機械工程等領域從事產品開發、製造、試驗、技術運用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具有新能源汽車產品開發、製造、試驗、技術運用與管理等的能力。

  二、課程體系改革思路與主要特點

  課程體系改革一直都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為使“車產”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達到預期效果,在突出“新能源汽車”本色的前提下,課程體系改革堅持以社會需求作為課程的重要來源,以學生作為課程的最根本的服務物件,以知識作為課程基本來源的課程配置導向,合理規劃課程體系以實現課程之間有機融合,努力把社會需求、學生個人發展,學科進步貫穿於課程體系設定之中,構建體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課程體系。

  (一)改革思路

  1.固機強電。即在鞏固普通車輛工程專業機類工程知識的基礎上,增加資訊科學與技術知識即增加電類課程,以增強學生機電融合的工程能力。

  2.最佳化組合通識教育平臺課程。主要是對通識教育平臺中英語、體育等多學時、多學期授課課程及其內容進行重組最佳化。

  3.校企聯合,強化實踐。在學生學習專業課期間,將專業生產實習時間延伸、內容擴充套件,即鼓勵學生利用暑假結合生產實習任務與要求到相關新能源汽車企業實習基地實習2—3個月,且實習單位安排企業導師指導。

  4.導師制。“車產”專業班的每名學生從進校開始配備專業課老師擔任導師。大一、大二期間,導師定期就專業學術問題開展專題講座,以培養學生熱愛專業、探索專業問題的積極性和對學科前沿發展的關注力。

  (二)“車產”專業課程體系的構成

  為保證教學過程有序進行,武漢科技大學“車產”專業課程體系的`構成形式及其學分要求與其他專業完全相同:課程體系構成仍然採取模組化結構形式,本科階段學習需修滿的總學分為174學分,整個課程體系分為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專業課程模組,實踐教學模組、素質拓展模組。

  1“. 強電”安排。課程體系改革的核心是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鑑於電子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比例越來越高及電動汽車對電類知識的高要求,從“強電”的要求出發,在原有“電工技術、電子技術”等課程的基礎上,“車產”專業在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模組中新增加了“微機原理與微控制器”、“電動汽車電機拖動基礎”、“動力電池技術”、“電力電子技術”4門課程(共計152學時),並在實踐教學模組中安排了一週的“電氣電子工藝實習”對相關知識予以鞏固強化。

  2.重組最佳化通識教育平臺中相關課程。根據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目標及“車產”專業學生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要求,在對普通車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車產”專業的課程體系對其理論教學部分的相關課程與內容配置進行了重組最佳化。具體就是在通識教育平臺中重點對的英語、體育、政治理論課等多學時、多學期授課課程及其內容進行了重組最佳化,

  3.突顯“新能源汽車”的專業本色。新能源汽車專門知識既是“車產”專業與普通車輛工程專業的重要區別,也是“車產”專業的本色特徵,為突顯“車產”專業的“新能源汽車”的專業本色,“車產”專業的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模組構建方面,除了保持普通車輛工程專業配置的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試驗學等專業主幹課程外,特別新增設了“新能源汽車原理與應用”課程(32學時),同時配套安排了二週的“新能源汽車原理與應用課程設計”,旨在增強與強化學生的新能源汽車專業知識。

  4.加強課程實踐性。培養適應性強的高素質人才須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基礎,高度重視課程與實踐環節的構建與完善,使實踐技能培養貫穿課程教學與實踐環節全過程中。在“車產”專業課程體系中,為鞏固“強電”相關課程的學習效果,專門增設了一週的“電氣電子工藝實習”;為加深學生對新能源汽車專業知識的理解,專門增設了二週的“新能源汽車原理與應用課程設計”。

  三、改革效果與建議

  自我校“車產”專業開辦以來,透過近幾年的教學改革,本校“車產”專業特色教育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①在校期間參加省級、國家級大賽獲獎數量;②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科技活動(入選學校大學生方程式賽車隊數量);③畢業生的就業率和考研率上。

  綜上所述,我校“車產”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方向是正確的,課程體系模組配置是合理的,成績是明顯的。為推動“車產”專業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特提出以下建議。

  1.課程體系中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專業課程模組,實踐教學模組的總體學時數量及相互間比例關係仍然受到較多因素制約,突破比較困難,這不利於突出專業重點與特色。

  2“. 車產”專業課程體系中應進一步加強電類基礎知識,進一步突出“新能源專業”本色,多配置相關課程,適當壓縮緊密度較小的相關課程。

  3“. 車產”專業改革要求中對學生素質要求、對教學管理部門、對實習實踐教學配套環節要求均比較高,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尚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亟待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

【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