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突破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突破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關於突破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上強調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教學中對課文內容大膽取捨,從小學生知識基礎和認識水平出發,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根據教材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的特點;課堂上,老師點其“要害”,巧妙設疑,讓學生帶問題自主學習,進入“腹地”,這便是教學上所用的突破法。它可使課堂結構緊湊,訓練紮實,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領會深刻。在閱讀教學中,可酌情運用以下幾種突破方法:

  一、 題目突破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內涵極為豐富,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題目有突出時間、地點、人物或中心等幾種形式。教學時,可以從剖題入手,精心設問,各個擊破,使講讀精要,理會深切。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先抓住“借”字解題:“誰借箭?文章在哪一部分寫借箭?”轉入重點段(借箭經過),讀讀議議,弄清為什麼會借到箭,進而體會諸葛亮在借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智慧才幹。接著再圍繞“借”字提出:“為什麼要借箭?事情的最後結局怎樣?”等問題,讀議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弄清借箭的前因後果,滲透重點訓練專案的要求。這裡以“借”為突破口,創設問題,一環緊扣一環,層層深入,導讀全文。

  二、詞句突破

  小學語文課文多是出自名家之手,一字一詞獨具匠心,一些重點字詞堪稱“文眼”,有的句子言簡意賅,言盡意遠,統領全文。教學時,可以從這些詞句入手,深刻剖析,層層推進,串聯全篇,這樣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如教學《狼和小羊》一文,可圍繞“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事找碴兒”這個重點句,設計提問,帶動全篇:什麼叫“碴兒”?“故意找碴兒”是什麼意思?學生明白之後又問:狼非常想吃小羊,一共找了幾次碴兒?這樣引導學生把狼每次找碴兒時的動作、神態和說的話讀讀議議,再繼續追問:為什麼說狼是故意找碴兒?狼既然要吃掉小洋,為什麼要故意找碴兒?這說明了什麼?

  三、中心突破

  四、學法突破

  段落是文章結構最小的組織部分,它標誌著作者思路發展的步驟,不少課文,作者採用反覆的'手段,安排結構相似的段落。教學時,可從一段入手,指導學法,先扶後放,舉一反三,這樣可節省教學時間,培養學生自讀能力。如《再見了,親人》一文,教學時就可採取這樣的方法,重點指導學習第一段(志願軍與大娘告別的情景),然後歸納學習方法,再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自學二三段(志願軍與大嫂、小金花告別的情景),在學生學習第二段時,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撥,到第三段時,完全可放手讓學生自學。又如《桂林山水》、《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均可採用此法。

  五、 過渡突破

  過渡是文章段落、層次間連線轉換的結構方法,許多文章結構嚴謹,段與段之間巧妙地運用了過渡句(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內容渾然一體,而且概括了文章主要內容,標明瞭文章中心之所在。教學時就可由此為突破口,雙向展開,化繁為簡。如教學《偉大的友誼》一文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熱忱地幫助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他們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教學時,可以此為突破口組織教學,讓學生找出文中哪些段落寫恩格斯在生活上怎樣熱忱幫助馬克思?他們在事業上又是如何互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合作的?最後,再進一步深化主題,點明為什麼說他們的友誼是偉大的友誼?再如《太陽》一課也可抓住“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密切。”這句過渡句,採用過渡突破法導讀。

  六、線索(思路)突破

  文章材料一般圍繞主線組織,主線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抓住它能收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教學時從這入手,抓綱舉目,沿“路”展開,化難為易,既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謀篇佈局能力。如《凡卡》一課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寫信過程中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寫的。這麼複雜的內容組合,學生較少碰到,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師以此為突破口,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分清哪兒是作者的敘述,哪兒是信的內容,哪兒是凡卡的回憶,再讓學生把凡卡給爺爺的信的內容連起來讀,理解課文從哪幾方面說明凡卡學徒生活“連狗都不如”,激發學生對凡卡的悲慘的命運的同情。最後引導學生將信的內容與凡卡想到的事情聯絡起來理解,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就能對凡卡孤獨、悲慘的生活有更深的體會。這樣導讀既可突出重點,又能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導遊”。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發現突破口,巧妙運用突破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能讀書,使學生在自學中突破,在突破中求知,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突破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