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一:《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為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放在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中需要用豎式計算的方法,以及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計算習慣。

  這幾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絡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加減混合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坐公交車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學時,我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情境圖中的“動作過程”,提出問題,並聯系過程列式計算。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列豎式的過程中,比如安排的兩道有聯絡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的時候,學生的靈活性不高,先讓學生們自己去發現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和第二個算式中有什麼聯絡,結果學生髮現的積極性差,換一下問的方法時,學生能及時回答。

  在鞏固練習時應加大訓練力度。由於部分同學計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講解的過程中,再次重點強調豎式經常出現的問題,耽誤時間多,使得鞏固練習時,速度慢的學生和速度快的學生拉開了距離,有些慢的學生這道沒寫好,就開始思考下一道,這樣有幾個學生出現了髒、慢、亂的豎式。

  在這兩節課的教學中,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比如連加時,特意安排有聯絡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

  在連減中,安排有聯絡的減法算式進行板演,就為學生探索連減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透過連加、連減的鞏固練習,學生在做加減混合時,就顯而易見的簡單多了,但問題同時也出來了,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一著急該加的加了,但在列豎式時,結果正確,該標退位點的,卻標成了小1,為了讓學生明白自己出錯的地方,在加減混合練習時,我特意安排兩位同學,舉例練習,讓兩名同學分別扮演退位點,和小1,讓學生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完成做題的過程,而且正確率明顯提高。

  課堂教學中是結合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進行的各種教學改革後,依據改革的實效性、實用性進行的全新教學。在課堂中,首先,我徹底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理解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放手給學生的同時,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動手能力,動腦能力。適合本節課內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處理,有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在本節課中,我和其他教師之間共同的困惑存在於以下幾點:

  1、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在計算加減混合時,不要標錯退位點和小1,每個班都有學生出現這個問題,讓學生在練的過程中,發現它們的作用性。

  2、在加減混合時,列豎式計算時,帶括號的算式是否能用簡便演算法,如同前面連加、連減列豎式時,一個豎式列下來呢?經過老師之間的討論,以及極個別學生的發現,當括號外面是加法時,可以列一個豎式計算,但為了學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帶括號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須用簡便演算法。讓學生自己掌握自己的演算法。

  在課堂上,還有課下練習以及作業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小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跟不上計算快的同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特意照顧速度慢的學生,分層出題,讓他們也在慢的練習中,掌握住學習目標。

  課堂上,由於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在計算順序上,學生已掌握的很得當,在列豎式的時候,有的學生能主動的發現,帶括號的算式不能用簡便演算法,有幾個孩子能在進一步的練習中,發現有的題可以用簡便演算法。這是課堂上沒有想到的,孩子們卻能思考到的,留懸念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結束了本次內容的講解後,經過反思,我覺得再教的話,反思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會彌補掉,對於課堂上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會繼續應用。課堂的靈活性也會再提高點,教學中出現的“美麗的火花”,會讓它在再教中,更加閃耀。

  篇二:《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在計算方法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那麼我就重要引導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本課是從學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車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學時,我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情境圖中的“動作過程”,提出問題,並聯系過程列式計算。這類加減混合式題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的順序相同,所以教學時讓學生進行類推,先填好分步計算的第一個豎式,並計算出得數,再填寫第二步計算的豎式,並計算出結果,然後讓學生自己想簡便寫法的豎式。把學生的主動探索和老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使學生再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學習能力。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透過觀察情境圖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和計算順序。所以在例題和“做一做”的練習中注重讓學生說圖意,根據圖意列式計算,以更好地理解計算順序。 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對於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還是掌握較好的,計算速度也較快。這部分內容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為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放在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中需要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結合情景圖例1,先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怎樣寫就比較簡便?簡便在什麼地方?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兩個豎式連寫比較方便。在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中,讓學生結合連加的豎式寫法類推出來。這樣既鞏固了前面的知識,又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整節課的效果很不錯。在進行鞏固練習時,我採用一貫的方法,讓全班學生每人出一道題,內容可以是連加的、也可以是連減或加減混合的。然後全班一起計算,教師強調書寫格式和進位、退位的計算。這樣感覺學生計算自己出的題興趣很高,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和思考能力。 在本節課中發現不足的地方是學生在自己出題時考慮不是很周全,有的題最後的結果可能超出了100,這樣就給學習困難的學生增加了難度。另外還有學生在計算的

  過程中進位和退位容易出現錯誤,審題不是很清。需老師在以後的練習中注意這方面的指導,讓學生認真審題,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篇三:《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2013年蘇教版新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為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放在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中需要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結合情景圖,先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怎樣寫就比較簡便?簡便在什麼地方?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兩個豎式連寫比較方便。在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中,讓學生結合連加的豎式寫法類推出來。這樣既鞏固了前面的知識,又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整節課的效果還不錯,只是有個別學生在列豎式時不太規範,有必要加強指導。

  篇四:《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絡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法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習是一種個體的認知活動,由於每個人的認識水平,思想方法的不同,所以在面臨一個新的知識時,就會出現不同的解決方法。例如,本人在教學連加連減的豎式時,學生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豎式方法:一種是用兩道豎式來求出得數;一種是直接把三個數加在一起算出得數。在解決例1時,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得數,充分尊重了學生,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給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的機會。但當學生的思維呈現多樣性後,如何對這些演算法進行最佳化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豎式的兩種寫法沒有對錯之分,但無疑會有優劣之分。這時教師要有最佳化的意識,又要意識到最佳化的主體是學生,最佳化的過程是一個學生思考比較,體驗感悟的過程。在教學例1時,我不曾多說什麼,只是讓學生比較每種方法的優缺點,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去思考優劣。“你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這句話體現我對學生的尊重,這句話體現我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慢慢感知體會。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切身體會,從而發自內心的選擇出最佳方法。

  本節課連加連減的方法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只要計算不要出現錯誤一般學生都會列對豎式。不過,因為加法可以三個數相疊進行計算,因此也出現了連減三個數一起相疊的豎式。不過,這只是極個別的學生。從計算正確率來說,還有點讓人擔憂,以後還要強調計算時的細心和計算後的檢查!

  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第一個問題:教學機智的培養。

  在匯入時我讓學生觀察兩道豎式之間有什麼聯絡,因為我的問題問法模糊學生回答不出來,這是我應該及時調整問的方法說:“第一道算式的得數,和第二道算式中的加數有什麼關係”。這一問題的出現說明我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時的調控能力還有待於加強。

  第二個問題:計算課在鞏固練習時應加大訓練力度。

  由於我在教學豎式的不同方法時,比較每一種方法的優劣時用的時間過長導致學生鞏固練習的時間很少。而且我在和學生一起觀察連加豎式的時候,我經驗不足,在對於一些豎式上的小毛病,

  我沒有抓住這個教學機智,讓孩子去發現那些小毛病,因此在連減計算過程中,仍有這樣的小毛病存在。

  透過這次的教學,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後教學中,不僅要善於撲捉學生資源,更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同時在這次活動中我還學習到了同年組兩位教師身上的很多優點。上下車問題是典型的加減混合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兩位老師都根據這一問題創設情境作為新課匯入並展開更能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的理念。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都已經有了計算順序上、列豎式方面的學習經驗,所以榮老師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主要起引領的作用,這樣就能節約很多時間用在後面的鞏固練習上。事實證明在計算課上使用這種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而曾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將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在看、想、說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