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100以內數的認識》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100以內數的認識》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100以內數的認識》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具體的操作與比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引導學生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表達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3.透過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教學難點: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詞語間的差別,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詞語來描述數的大小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籃球、排球、網球各一個,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情境創設。

  1.教師拿出三個球:籃球、排球、網球擺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2.哪個球最大?哪個球最小?哪兩個球大小比較接近?

  3.你會填詞成句嗎?課件出示:

  (1)籃球比網球大( )。

  (2)籃球比排球大( )。

  引導學生得出:大一些和大得多

  4.反過來說我們還可以怎麼說?引導學生得出:小一些和小得多。

  (二)點明課題。

  師:球的大小我們是可以透過觀察比出來的,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進行比較,這節課我們就比較兩個數的多與少。

  【設計意圖:透過具體的.情境引入和學科整合,讓學生初步感知對大小的不同描述,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具體感知

  (一)師生合作:認識多得多、多一些。

  1.課件呈現黃球的瓶子: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黃球。(10個)

  2.呈現藍球的瓶子。

  (1)讓學生猜一猜:藍球大約有多少個,並讓學生說一說是怎麼猜的。引導學生可以用10個黃色球為標準。

  (2)課件演示:帶著學生一起數出藍球:一個一個地數。(15個)

  3.呈現紅球的瓶子。

  (1)讓學生估一估:紅球大概有多少個。

  (2)學生說說自己估計的結果與方法。可能會出現以10個或15個為標準進行估計的。

  (3)師生一起數紅球:10個10個地數。(58個)

  【設計意圖:藉助三種顏色分明的球,透過數一數、猜一猜與估一估,使學生了解估數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4.觀察比較。

  (1)提出問題:哪種球最多?哪種球最少?你是怎麼比較的?引導學生說出:58>15>10。

  (2)教師質疑:

  ①從剛才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知道:紅球比黃球多,藍球也比黃球多(板書:紅球比黃球多,藍球比黃球多)。讓學生齊讀一遍。問問學生讀好之後有沒有什麼想法?如果沒有學生提出,教師提出質疑:那你們想一想:如果我們只用一個“多”字來描述,你覺得合適嗎?為什麼?

  ②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引導學生去發現,可能學生會說出:紅球比黃球多很多,而藍球比黃球只多幾個;或者紅球與黃球相差的要比藍球與黃球相差要大得多,如果都只用一個“多”字,描述得不準確。

  (3)引發思考: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將這兩種“多”加以區分,讓這兩句話描述得更準確些呢?引導學生在第一句話後面加上“得多”,在第二句話後面加上“一些”。

  5.應用驗證:

  ①教師將板書補充完整,讓學生齊讀一遍,這時,再讓學生說一說:加了這兩個字有沒有好處?有什麼好處?

  ②如果我們把裡面的紅球與藍球比呢?我們可以說成:紅球比藍球多( )。

  【設計意圖:透過教師啟發、質疑與引導,層層剖析,幫助學生理解“多得多”與“多一些”的區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自主探究:認識少得多與少一些。

  1.填一填:(課件直接呈現)

  ①黃球比藍球( );

  ②黃球比紅球( );

  2.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填?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加以引導。

  3.那如果是藍球與紅球相比呢?我們應該怎麼說?為什麼?

  三、提煉新知,建構模型

  1.教師:那你們認為:什麼時候該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什麼時候用“多一些或少一些”呢?

  2.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給予幫助,適時提煉。讓學生明白:這個要根據實際情況,如果兩個數相差較大時,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兩個數相差不大時,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自主學習,利用前面所知、所感,順勢感知:多得多與多一些。並透過歸納小結,形成整體認識。】

  四、實際操練,應用感知

  (一)反饋練習。

  1.說一說:呈現P43頁的“做一做”。讓學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來說一句話。先同桌互相說一說,再請代表說一說。

  2.判一判:P45頁的第4題。讓學生直接在書上畫“√”。做好後,教師請學生彙報,同桌互相檢查正誤。

  【設計意圖:透過正反兩方面的練習,既是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

  (二)數學遊戲。

  1.課件呈現P45的數學遊戲,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2.教師帶著一名學生先示範一次,教師拿67跟小棒讓學生猜。可以用“多了、少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提示語提醒學生。學生猜中之後,師生共同數小棒驗證。

  3.同桌互玩:一學生寫一個數,讓另一個學生猜,完成後,角色互換。

  【設計意圖:透過這個遊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加深學生對數的大小的體會,同時感受“區間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鞏固練習。

  請將下面這些數分分家:

  96、8、53、14、42、43、47、54、56、59、11、89、45、92、10、99

  讓學生將這些數分別填入相應的集合圈內:比50少得多、比50少一些、比50多得多、比50多一些。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利用大小分明的數,讓學生利用所學進行簡單的分類與整理,在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滲透集合思想。】

  (四)拓展練習。

  在黑板上用卡片擺出一列數:13、42、54、56、89、98

  1.教師利用大螢幕出示提示語,讓學生憑提示語取走數字卡片。

  (1)比50少得多;

  (2)比50少一些;

  2.出示提示語:比50多一些。

  (1)引出問題:到底是54還是56呢?學生無法判定。

  (2)再給出兩條提示語:

  ①更接近50。你會選選個數?

  ②更接近60。你會選擇哪個?

  3.出示提示語:比50多得多。

  (1)引出問題:現在剩下的兩個數:87和98都比50多得多。

  (2)教師將分別寫有提示語的兩張小紙條發給兩個學生看,這兩個學生根據提示取下卡片,舉著卡片面向學生站在講臺上。

  (3)猜一猜:老師給這兩個同學的紙條上分別寫了什麼?只要學生說得正確,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

  (4)當學生猜出紙條上的提示語,教師要立刻出示答案:

  ①90少一些;②比90多一些。

  【設計意圖:透過這個練習的由易到難的梯度設計,讓學生自主地將本課與以前所學的知識綜合起來解決問題,達到鞏固與提高的目的。】

  五、全課小結,課外延伸

  (一)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四位朋友,誰能說說他們是誰啊?

  (二)拓展延伸。

  1.師:生活中除了比較數的大小,以及多少以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課前我們在比三個球的大小時,就用到了“大得多,大一些”。

  2.師:我們再想一想,生活還有什麼也可以這樣拿來比的?(高、矮;輕、重;貴、便宜;長、短……)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貼近生活實際的事物,在他們描述身邊事物之間的關係時,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100以內數的認識》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