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螳螂捕蟬課堂實錄

螳螂捕蟬課堂實錄

螳螂捕蟬課堂實錄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後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並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不善於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係,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複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感受故事起因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齊讀課題)春秋時期,吳國的吳王準備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但吳王不聽勸阻並下了個死命令。大臣們為何反對?吳王又下了什麼死命令呢?請開啟課本,自己讀第一小節。(學生讀完後交流。)

  師:其他諸侯國乘吳國出兵之機攻打吳國,就是——“乘虛而入”(齊讀),後果將——“不堪設想”面臨國破家亡的危險呀!吳王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書上用了一個詞,說吳王——“固執”

  (引讀:吳王固執地說“……”)

  二、感知並複述故事“螳螂捕蟬”。

  師:可有一個侍奉吳王的少年尋找機會給吳王講了“螳螂捕蟬”的故事,就讓固執的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想聽“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嗎?請你們邊聽邊看邊想後,也來講講這個故事。

  師邊講述邊板書: 黃雀 → 螳螂捕蟬

  ↑

  少年

  生:(同桌相互講述“螳螂捕蟬”的故事)

  (讓學生同桌相互複述故事,做到了讓學生人人開口說話。)

  師:哪位同學願意把這一故事概括地講給大家聽?

  生①:故事主要講了蟬邊叫邊喝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它的身後;螳螂要去捕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身後,黃雀要去啄食螳螂,卻不知“我”在它身後。

  師:概括得真簡練。

  生②:肥頭肥腦的蟬美滋滋地喝著露水,可沒顧到身後有隻螳螂想吃它;螳螂舞著小鐮刀要去抓蟬,可沒顧到身後有隻黃雀想吃它;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可沒顧到身後有位少年拿著彈弓在瞄準它。

  三、理解課文

  師:和文章的表達有所不同,富有創新!少年透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麼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生:是這句話: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齊讀)

  師:它們“眼前的利益“是什麼?“隱伏的禍患”又是什麼呢?出示:

  眼前的利益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生:(自學課文後分小小組討論)

  師:讀懂了嗎?能說說你們是怎樣理解這些問題的?

  生:蟬眼前的利益是露水,隱伏的禍患是螳螂要捕食它。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蟬,隱伏的禍患是黃雀要啄食它。黃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隱伏的禍患是少年拿著彈弓要打它。

  師:“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從哪裡看出來它們專注於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Article/List/List_4183.shtml請你們找出描寫它們的語句好好讀讀,身臨其境地去體會一下他們各自的想法。

  (生交流時選取其中一個來說,並把它的想法透過朗讀聲反映出來。指名讀——齊讀)

  生①:蟬可能會想:今天的露水真甜哪,我真有口福。(讀)

  生②:螳螂可能會這樣想:蟬又大又肥,今天我可以美美地吃頓早餐了。(讀)

  生③:黃雀可能會這麼想:哼,等螳螂捕了蟬,我再吃它,來個一舉兩得。(讀)

  師:誰有本事把這個故事連起來,把它們的想法都透過你的朗讀體現出來?(指名讀——齊讀)

  師:大家的想象真豐富!面對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的蟬、螳螂和黃雀,你想對其中的一個說些什麼呢?

  生①:蟬啊,快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你保住了性命,今後清甜的露水有你喝的!

  生③:螳螂螳螂,別捕蟬了,你身後有黃雀呢!如果再不離開,性命就難保哇!

  生④:黃雀,你別太得意了,你身後的少年正用彈弓在瞄準你呢!你要大難臨頭了!

  生⑤:蟬、螳螂、黃雀,你們一定要看看身後是否隱伏著禍患。要記住,自然界中可是弱肉強食的啊!

  (薩特說過: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不要去刻意追求“標準答案”,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本課時教學中,充分體現老師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張揚。圍繞你想對蟬、螳螂、黃雀它們說些什麼等發散性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做到了讓學生個個動腦,讓學生各抒己見。對學生的體悟,只要是合理的,教師都給予肯定。)

  師:你們說得都很合理。看來你們已經領悟了其中的道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就是——“……”(齊讀)

  師:同學們已經領悟了“螳螂捕蟬”這一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吳王明白了嗎?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生①:吳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是從“你講得太有道理了”看出來的。

  生②:從“恍然大悟”也可以看出。“恍然大悟”就是一下子明白的意思。

  師:吳王明白了什麼?能聯絡第一小節講具體嗎?

  生③:“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是結果。從這一結果中,也可以看出吳王已經明白道理了。

  師:同學們結合課文,理解得很全面。

  四、分析人物特點,返顧課文

  師:少年達到了勸說吳王的目的,但是吳王為什麼沒有處死他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的2-12小節,回顧當時的情景,深入體會一下。

  (學生交流)

  五、選擇不同方式,表現課文

  師:同學們對課文基本理解了。要表現課文內容,你們認為可採用哪些方式?

  生①:分角色朗讀課文。

  生②:表演課本劇。

  生③:複述課文。

  師:你喜歡哪種方式呢?請大家自由選擇,然後分表演組、分角色朗讀組和複述組,

  分別排練課本劇、練讀課文和講述故事,等會兒分組彙報學習結果。

  (學生分組準備、彙報及師生評價略)

  (在要求學生表現課文內容時,教師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請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鼓勵學生分“表演組”、“分角色朗讀組”、“複述組”等合作學習。個性化學習,為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提供了可能。)

  板書: 黃雀 → 螳螂捕蟬

  ↑不要只顧眼前利益

  少年

  簡析:在本課時教學中,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點,定位準確、科學;教材處理大膽重組,不拘泥於面面俱到;教學過程重視學生參與,關注知識生成;教學評價充滿情感,注重激勵,體現了多元化。在本課時教學中,教者抓住“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提出問題:蟬、螳螂、黃雀,它們眼前的利益是什麼?隱伏的禍患是什麼?點撥學生透過表格提示讀課文、小組討論議問題、發揮想象練說話等方式解決問題,理解課文,領悟寓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沒有作繁瑣的分析,滔滔不絕的講解,而是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螳螂捕蟬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