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課程改革論文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課程改革論文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課程改革論文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需要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需要在實踐中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基於這樣的認識,《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課程在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和教學評價方面進行變革。

  學前教育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我國當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新建本科院校轉型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如何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對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傳統的學術型大學重視學科發展,強調知識的發現與創新,其發展核心是科研,應用技術型大學淡化學科,強化專業,強調課程發展,其發展的核心是教學。2014年6月22日,國務院頒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未來高等職業教育要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人才培養模式。《決定》還指出:為了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重要的環節就是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建立適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相關概念的界定

  目前,對於實踐能力的概念並無統一界定,國內外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認為實踐能力是指個體所具有的處理問題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品質,它一般由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構成。一般實踐能力泛指處理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通常包括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適應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專業實踐能力是指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專業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專業訓練能夠從事某種專業工作所需要的專門能力。[1]

  對於實踐能力的培養問題,是第二個需要明確的問題。實踐能力的核心是解決問題,它需要兩個必備的條件,即知識和實踐。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所說:“實踐能力是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即將思想及分析結果以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實施的智力,實踐性智力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2]”這說明,實踐能力的培養一要重視知識的學習,實踐能力是建立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的,是第一位的;二是重視知識的轉化。在理論學習之後,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需要透過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在真實情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來實現能力的獲得;三是實踐能力是後天習得的。透過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實踐體驗、反思總結,再如此迴圈反覆、逐步提升而獲得的。

  對於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探討,學者們也是看法不一。目前,關於幼兒園教師實踐能力最權威的解釋來自2012年教育部頒佈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了幼兒園教師的七項專業能力,即環境的創設與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能力、遊戲活動的支援與引導能力、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能力、激勵與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和反思與發展能力。然而,需要明確的兩點:一是這七項專業能力有些是在職前教育中培養的,有些則需要在職後工作中發展。二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職前的培養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健全職業課程體系,不可能依靠某一門課程去完成。但是某一門課程可以在某個領域、某個合適的時機培養學生的某些實踐能力。

  二、《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改革思路

  基於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等相關問題的認識,以及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認識,對《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改革如下:

  (一)明確《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的性質與作用

  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對合格幼兒園教師要求,科學制定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各課程在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它在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之間起著一種中介作用。《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學前教育學生提供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一般特點和各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等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同時運用相關知識觀察、分析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解決學前教育中有關兒童心理與行為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科學研究意識。

  (二)改革《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課程目標

  圍繞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基本理論,以及各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特徵的基本知識。

  (2)掌握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術。

  2.能力目標

  (1)運用學前兒童發展理論解決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相關問題能力。

  (2)運用觀察、實驗、測驗、社會調查等方法,培養探索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的能力及創新教育能力。

  (3)針對保教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不斷進行反思、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3.素質目標

  (1)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信任幼兒,樹立科學的兒童發展觀、教育觀。

  (三)重構教學內容,增大應用性知識的比重

  依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和幼兒園實際工作的需要,調整《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

  1.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在傳統的教學中存在基礎理論偏難、實驗資料過多、知識點零散和瑣碎等問題。依據幼兒園實際工作需要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精簡基礎理論,增加更多幼兒園和家庭教育中的案例,對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提煉和整合,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具體包括:

  (1)學前兒童心理學總論,包括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物件和任務、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學前教育領域熱點課題。

  (2)各年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徵和教養措施,主要分三個年齡段說明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0—1歲、1—3歲、3—6歲,然後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及行為問題的解決。

  (3)學前兒童認知的發展,包括學前兒童感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思維和言語的發展規律及特徵。

  (4)學前兒童情感及社會性發展,包括學前兒童情緒情感、意志、社會性的發展規律及特徵。

  (5)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包括學前兒童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徵發展與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發展規律及特徵。

  2.課程的重點、難點

  (1)課程的重點

  第一,各年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徵和教養措施;第二,學前兒童認知、情感、社會性和個性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第三,學生形成科學的兒童發展觀和教育觀。

  (2)課程難點

  第一,理解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理論知識;第二,運用兒童心理學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運用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初步的科研意識和能力;第四,培養一定的反思與發展能力。

  (四)探索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首先在於,把理論知識講精、講透,關鍵在於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實際問題的能力只能在實踐中形成。

  1.主要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以講授基本概念、理論知識為主,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及規律,樹立科學的兒童發展觀、教育觀,為形成學生實踐能力奠定理論基礎。講授法應貫穿整門課程的始終。

  (2)合作探究學習法。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合做針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理論及規律,透過課堂討論、自主學習等形式,讓學生交流、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理解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認知結構,形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驗實訓法。以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主,結合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包括課堂小實驗、課堂演示、觀摩錄影、發現學前兒童心理的特點及規律。

  (4)圖表、照片及作品分析法。該法輔助課堂講授、實驗實訓以及課堂討論法,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和理解兒童心理的發展性、動態性和主觀能動性。

  (5)案例分析法。該法是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常見方法,也是形成學前實踐能力的主要方法,應用在教學中,教師提供自編教學案例和幼兒園真實案例,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實踐能力,提供案例分析材料既有文字性案例,也有影視媒體展示典型影片。

  (6)全程教育實踐。課程的學習不僅僅侷限課堂教學,還應把課堂引入幼兒園和早教機構中,讓學生對學前兒童形成感性認識,學會觀察、瞭解兒童,解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為將來學生的職業生涯做準備。因此,在課程教學中,針對不同階段的教育實踐內容與要求,安排見習、實習,撰寫觀察報告、教學反思等。

  2.主要教育手段:黑板+現代手段

  當前,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和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和資訊資源的查詢者;教師不僅僅是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支援學生的主動探索,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資訊資源。[3]因此,在《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課程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錄影和網路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電子資訊資源庫,建立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文字資訊資源庫、聲像資訊資源庫,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建立健全評價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

  建立健全評價考核制度,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注重考核學生的學習結果,又注重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注重考核學生個人獨立思考、獨立表現,又注重小組合作;既注重實踐訓練,又注重價值體驗。筆試題型新穎,注重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查。總評=平時考核(40%)+期末考試(60%)的評價方式。平時考核包括考勤、書面作業(觀察報告、調查報告)、實踐訓練(小組案例談論、小組學生演示);期末考試指筆試測試,包括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課程改革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