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猴王出世教學後記

猴王出世教學後記

猴王出世教學後記

  在進行關於猴王出世的教學之後需要寫好相關的內容,那麼關於猴王出世的教學後記應該怎麼寫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猴王出世教學後記【1】

  《猴王出世》一課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很多學生雖未讀過《西遊記》但是透過電視劇、動畫片對《西遊記》中的故事甚為熟知。課前我預料到學生們可能對這篇課文不感興趣,蒐集了一些關於《西遊記》的寫作背景、思想內容等方面的資料,目的是想透過輔助材料激起學生閱讀《西遊記》的興趣。

  果然不出所料,學生們對課文不感興趣,加之本課是一篇古代的白話文,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學生讀起來有些拗口。於是,我決定讓學生多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文中的語言回答“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學生回答後,考慮到只有幾個孩子得到鍛鍊,我就讓全班同學運用、組合文中的語言將這個問題的答案寫出來,將文中的語言積澱轉化為學生的語感。

  從學生上交的答案看,有的學生能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有的學生只摘取文中幾個句子拼湊在一起。我在總結時,讀了一些寫得較好的答案,提倡同學們用概括性的語言回答問題,告訴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有時只要結合文中的一些詞句來回答就可以。

  這節課失敗之處是沒能激起學生閱讀《西遊記》的興趣,學生不熟悉古代白話文,理解起來有些吃力,還有時間不充分,沒有精心地備課。因此,我決定抽取一定的時間指派學生讀《西遊記》中的片段,師生共同點評、欣賞,寫讀書筆記,引領學生閱讀《西遊記》。

  猴王出世教學後記【2】

  在鎮中心校舉行的聯校聽課活動中,我選講了這篇課文,在於學生們喜歡文中人物孫悟空,可以在孩子們的愉快心情中展開教學。

  設計教學時,我的構思是這樣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先播放《西遊記》中的精彩畫面給學生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西遊記》裡的誰?很多學生都說喜歡孫悟空,從而引出課題《猴王出世》。我充分利用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設計了學法指導,繼續貫徹先疑後讀,邊讀邊想,課外延伸的原則。這一方面的構想是較成功的。

  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精練優美,節奏感強。教學時,我以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中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然後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我重點在於讓學生充分朗讀(個人讀,小組讀,全班齊讀),在朗讀中體會古代的白話文的語言特徵。還有,句段賞讀,讓學生一邊讀,讀出語氣,感悟美猴王的頑皮、活潑、勇敢、個性。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如,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可讓學生邊讀邊聯絡平時所感受的孫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想象後說一說,說後再讀,這樣,猴王形象就會在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來。

  教學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我沒有點撥學生說一說:石猴美猴王。沒讓學生感受這稱呼中微妙區別,並說說美猴王美在哪,學生也沒深入體會到:勇敢無畏,也是一種美。學生朗讀課文發音錯誤沒及時糾正,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部分學生放不開;沒有板書設計;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改進、努力提高自己!

  猴王出世教學後記【3】

  本組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專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是本組文章的教學重點。而《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學時,我以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中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然後圍繞“石猴 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接著再讀課文,以“這隻猴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為線索,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形象。最後,結合本組的口語交際“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組織學生演演猴王出世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在整個教學中,我認為有三處亮點:

  一、注意引導學生體味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如:“這句話是什麼描寫?”“透過抓住動作、語言的描寫,讀出了你心中猴王的形象,這是閱讀的好方法。”

  二、藉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

  動畫版的《西遊記》主題曲,電視劇石猴稱王的片斷,《西遊記》原著的圖片,每一次的引入,都能調動學生親近文字的興趣。

  三、巧設結語,感受文字的魅力。

  “一百個人讀西遊記,就有一百個孫悟空的形象,一百個人讀西遊記,就能演出一百個孫悟空的形象,這就是名著的魅力,經典的魅力,文字的魅力“作結語,使學生領悟的文字的魅力是動畫、電視劇無法承載的內涵。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解決“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這一教學的難點時,指導還不夠充分,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學生在讀悟文字時,顯得力不從心。

  另外,“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組織學生演演猴王出世的故事,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這一設計,本應該是最大的亮點,但由於教師的急功近利,在學生演不出來的時候,沒有馬上停止,反而又演一組,既浪費時間,又沒有好的示範效果。成為本堂課最大的敗筆。如果當時在“請一組同學表演”不成功後,適時媒體播放電視劇石猴稱王的片斷,再繼續進行“看看應該注意什麼?”的口語交際,相信一定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猴王出世教學後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