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新一年級左右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新一年級左右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左右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 一年級上冊第60—61頁。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2、能力目標:透過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際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理解其相對性。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理解左右的相對性,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略)

  學具準備:投影儀、文具、文具圖片、課件。

  教學流程

  一、1、創設情境,感知左右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師:今天有很多老師來我們班聽課,讓我們一起來鼓掌歡迎他們!

  師:小朋友們剛才用什麼拍掌呢?

  師:請小朋友們看看自己的小手,想想哪隻手是左手,哪隻手是右手?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左右”(板書課題)

  師:知道這兩個字的小朋友請舉手,你舉的是哪隻手?

  師:你會用右手做哪些事?

  師:你的左手又會做什麼呢?

  師:你們的小手真能幹,左、右手要多鍛鍊,特別是左手,會使我們的小腦袋越變越聰明。看來,左手、右手真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們看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嗎?找找看。下面,小朋友們先在小組裡說一說。

  師:認識了這些好朋友,現在我們就用左右手活動活動,好嗎?我們一起來玩機器人的遊戲。老師做遙控器,同學們來做機器人。遙控器發出指令後,看哪個機器人做得又對又準。機器人準備好了嗎?開始!(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師:除了身體有左右之分外,你們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間互相說說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左邊有幾個同學?右邊有幾個同學?你在誰的左邊?在誰的右邊?

  (1)、擺一擺

  師:做完了遊戲,我們再來活動一下雙手。同桌合作,老師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師的口令擺放。“請你在桌上擺一塊橡皮,在橡皮的左邊擺一枝鉛筆,在橡皮的.右邊擺一個鉛筆盒,在鉛筆盒的左邊,橡皮的右邊擺一把尺子.”(同桌合作完成。螢幕出示擺放順序:鉛筆、橡皮、尺子、鉛筆盒、小刀。)

  師:擺在最左邊的是什麼?(生:擺在最左邊的是鉛筆。)

  師:擺在最右邊的是什麼?(生:擺在最右邊的是小刀。)

  (2)、數一數

  師:從左邊數,橡皮是第幾個?(生:第2個。)

  師:從右邊數,橡皮是第幾個?(生:第4個。)

  師:為什麼同一塊橡皮,排第幾都不一樣?(生:因為數的方向不一樣。一次是從左邊數,一次是從右邊數。)

  師:同樣東西,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師:看書填空

  (3)、找一找。(在投影儀上放一張老師的集體照。)

  師:找一找老師在哪個位置?

  (4)猜一猜。(在投影儀上分4行共放十張撲克牌,其中有一張是大王) 師:你能猜出哪一張是大王?

  3、聯絡生活實際,體驗“相對”左右

  (1)課件出示

  師:星期天,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邀他去玩,可他只記得小明家住在三樓的左邊,你們能告訴他小明家住在幾號房嗎?

  (生:小明家住在7號,因為三樓的左邊是7號。)

  (2)想一想

  師:剛才小朋友們幫小明解決了困難,那麼也請你們回答老師一個問題,我跟大家面對面站著,(教師舉起右手)老師舉起的是右手還是左手?

  師:請小朋友把右手舉起來,再想想老師舉起的到底是哪隻手呢?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

  教師舉著右手轉身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師:可是為什麼看上去和小朋友舉的手是相反呢?(生:因為老師和我們面對面。)

  師:同桌的同學都舉起右手,面對面看看,發現了什麼?(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師:對了,我們面對面站著,因為方向相對,舉的右手就會剛好相反。

  (3)師:老師想和小朋友舉手比賽,願意嗎?看誰舉得又對又快。(讓一學生說“左手、右手”,師生比賽舉手。)

  (4)(要求同桌同學面對面站)

  師:你見過別人握手嗎?(生:見過。)

  師:經常用哪隻手握呢?(生:右手。)

  師:對了,我們同別人握手時,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請你和對面的同學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鉤。

  (5)師:老師有個問題要請教聰明的小朋友,上樓梯應靠哪邊走?下樓梯呢?(螢幕演示同學們上下樓梯的情景。)

  問大家:他們都是靠右邊走嗎?當學生爭持不下時讓他們去體會:把教室中間走道當樓梯,(1)女孩子從後往前走為上樓梯,男孩子從前往後走為下樓梯。(2)指導學生舉著右手錶演:女孩子上樓後又順勢下樓,男孩下樓後又上樓。 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做走路的人為準。我們不僅上下樓梯時,而且平時在馬路上行走時,都要像這些小朋友一樣靠右走,一個接一個,不要擁擠,有秩序地走,以免發生事故。做一個講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4、實際運用,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做個遊戲,好嗎?請5個小朋友上來站隊表演。其餘小朋友當評委。(5個小朋友每人手上拿著數字卡片)

  師:你們5人分別說說自己的位置。

  師:他們說得對嗎?

  師:現在請5個小朋友按教師的要求站隊,1站在2的左邊、站在3的右邊,4站在最左邊,5站在最右邊。

  師:請小評委說說誰表現得最棒,給他們打打分。

  師:小評委和5個小朋友都表現得很出色。5個小朋友表演,其同學當小評委。

  五、全課總結,體驗成功。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

  師生共同交流

  六、運用所學知識組織下課

  師:準備下課,請左邊的小朋友起來,再請右邊的小朋友站起來,舉起你們的右手向聽課的老師揮揮手,說聲“謝謝!再見!”

  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實踐過程,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誤的遺憾。具體分析如下。

  1. 整節課洋溢著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標準》中特別提出了“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目標,我在這一方面作了積極的嘗試。本節課的宗旨是透過有趣的具體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上課前播放節奏輕快活潑的兒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因許多陌生的聽課老師帶來的緊張情緒,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另一方面,透過“喜歡聽的請舉手!”“你舉的是哪一隻手?”兩句話很隨意地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進入教學情境,從而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為提高教學效果做了很好的鋪墊。此後每個環節都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小遊戲,如:摸一摸、動作遊戲、對口令等,各個教學環節緊密聯絡,環環相扣,過度自然。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 留給學生廣闊的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遇到困難或出錯,如果教師直接給出答案,學生一聽就懂,一過就忘。本節課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努力使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我舉起右手,讓學生說一說我舉的是哪隻手,有的學生說左手,有的說右手,這時我並沒有立刻下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剛才用這隻手寫粉筆字。”“老師轉過身去,就和我們一樣了。”在思考與交流中,學生體驗到了左右的相對性,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又如:判斷客車轉彎時到底是向哪邊轉,由於與客車面對面,有些同學會判斷錯,我也沒有馬上下結論,而是提醒學生我們現在坐在哪裡?(坐在客車上)再讓他們討論交流,在討論中他們都想說服對方。最終統一了意見:判斷客車往哪邊轉,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車的人。

  3.為學生提供了在實踐中探索的機會。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當學生對“下樓梯時是靠左走還是靠右走”發生爭議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室外活動――爬樓梯。在備課時,我只準備在教室中間的過道上模仿上下樓梯,但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中,我感到學生對“左右相對性”的理解程度沒有到位,突然想到學生的教室在一樓,平時上下樓梯的機會不是很多,感覺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到真實的環境去體驗一下,並且進行這項活動並不是一件難事,所以臨時增加了這一個教學環節,結果表明這一環節的設定是對的,起到了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又如,我讓學生用橡皮、尺子、小刀等學習用具“擺一擺”,然後我問“從左(右)數橡皮是第幾個?”(數一數),“尺子的左(右)邊是什麼?”(說一說),這些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直接的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左右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左右的位置關係。

  4.有欠考慮之處。

  當學生得出“上、下樓梯都是靠右走”的結論時,我滲透了安全教育,但沒有因勢利導讓學生想想在馬路上應該怎麼走。這說明我的教學思路沒有拓寬,忽略了數學的生活性,缺乏“大數學”觀。

  在“小遊戲――我是小司機”這一環節,我要求同桌的同學互相配合,這樣雖然能運用新知,體會向左轉彎和向右轉彎的意義,但同桌的同學是同向的,左、右都相同,不能體現出左右的相對性,如果我讓1,3,5排的同學向後轉,與後一排的同學面對面,再讓面對面的兩個同學互相配合,這樣就更能加強學生對“相對時的左右”的理解。

  在“動作遊戲”這一環節裡,我喊口令速度稍快,只注意大部分同學的動作,忽視了反應較慢的學生,我也沒有仔細檢查較慢的學生是否做對動作,這說明我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中沒有很好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差異性,沒有把“面向全體”這一新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中。

  以上幾點不足都說明我駕馭課堂和處理教材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教學素質,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新一年級左右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