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大類人才培養過程和目標探索與實踐研究論文

公共管理大類人才培養過程和目標探索與實踐研究論文

公共管理大類人才培養過程和目標探索與實踐研究論文

  20世紀80年代後期,北京大學提出了“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16字教學改革方針,即在低年級實施通識教育、高年級實施寬口徑專業教育,並於2001年正式開始實施“元培計劃”。當前已有多所高校實行了大類招生,大類招生培養漸成趨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開始在2011級182名學生進行大類招生培養,於2012年10月至12月進行了第一次大類分流,一志願分流率為82.12%。此後,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於2013年12月對2012級同學大類專業分流,分流率達到了95%。三年來,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在公共管理大類人才培養過程和目標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系統總結。

  一、探索公共管理大類人才培養過程要求創新實踐

  透過努力探索,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在創新過程的每一環節,都提出了明確的培養過程要求,即“三課(課程、課堂、課業)”培養要求。

  (一)完善學院課程組建設,逐步搭建公共管理課程群

  課程建設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學科、專業建設的基礎,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對建構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學院發展實際,經2013年12月13日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討論透過,自2013年12月16日起全院範圍內正式啟動課程組建設工作。為此,學院先後出臺了關於大類培養基礎課課程建設的資助及管理辦法,2013年關於加強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重點課程建設的意見,經全院公開報名、自主協商和演講競聘,2011年1月7日確定學院103門課程,含雙語課,課程程式碼不同但名稱相同的課程合併統的課程組建設清單,其中公共管理大類課9門,專業重點課15門、專業特色課79門,隨後,學院先後完成了12 1門課程簡介和教學大綱的撰寫工作,並要求透過分類、分層、分級管理,依據課程組組長崗位職責,透過教材、教案、教法、師生互動、案例分析等環節,完善每一門課程組的建設過程和推進機制,在全院範圍內互通有無,以公共管理學科為基礎逐步搭建學院課程群。

  (二)建立課堂教學效果交流機制,逐步提升教學水平

  課堂教學是大學生培養的中心環節。在課程組建設推進的同時,學院擬緊緊抓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一工作重心,逐步提升教學質量。

  1.溝通學院各系,篩選具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整理個人教學效果體會,準備交流。

  2.擬定於每年4月召開學院人才培養及課堂教學效果會,進行教學經驗效果交流。

  3.建立課堂教學效果定期檢查考核機制。擬經學院教指委透過,建立定期、定人、定系隨機聽課制度。

  4.定期開展院、系兩級校外名師交流活動,擬請教學名師進行不範教學和教學效果經驗交流;定期開展院、系兩級學院課題教學效果反饋活動,根據學生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完善。

  (三)建立課業檢查考核機制,逐步提高學習質量

  針對國內外以慕課、翻轉課堂等為代表的國內外教育方式深刻變化、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學現實情況,學院擬逐步建立每一門課程的課業檢查和考核機制,加強過程管理,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程度和學習效果。

  1.要求學生完成課堂筆記。擬經學院教指委透過,要求學生準備課程學習本,根據任課教師的安排記錄課堂教學內容。

  2.要求任課教師及時檢查課堂筆記,並作為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予以打分。

  3.要求各系定期檢查該系課程修讀同學的課堂筆記並整理彙報。

  二、探索公共管理大類人才培養系統目標創新實踐

  透過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探索,學院力圖實現“三協調”(知識、能力、素質三者協調發展)、“三協同”(通識教育與專業培養、課堂內外教學環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三者協同進行)的培養目標,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授課水平。

  (一)根據教育部2012年最新專業目錄調整院系設定

  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系有不同專業系、所合併而來。為理順學科發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關係,於2012年進行了全院人員調整,強調教師和學生共同以教育部專業設定為基礎,注重知識、能力、素質三者協調發展。

  1.根據“學科建院、專業建系”原則理順學科、專業、課程歸屬關係,據此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規範執行流程。區域經濟學科按照申報國家重點學科要求確立研究方向和建設重點,公共管理學科按照一級學科博士點申報要求完成學科佈局和建設重點,城市經濟與戰略管理交叉學科按照交叉學科博士點申報要求完成學科佈局和建設重點。

  2.根據教師本人意願,確立歸屬單位。根據學術成果和專業興趣申請職稱、崗位和研究生導師資格歸屬學科,學術委員會審議。根據教學業績和教學效果申請加入課程組、教學專案和人才培養各項工作,教學指導委員會審議。

  3.以專業和研究興趣為紐帶,以課題和科研平臺為依託建設開放多元的柔性科研團隊,如研究中心或研究所,設中心主任(所長)和副主任,便於開展學術交流和團隊培養。

  4.以“課程組”建設教學團隊,“課題組(平臺)”建設科研團隊,形成由學科帶頭人-學科方向建設負責人-後備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後備力量、專業建設負責人-專業專案負責人-專案組成員、專業建設負責人-課程組負責人-主講教師-授課教師等多種形式多元發展的學科建設梯隊,在全院範圍內實現兩大學科相互借力、優勢互補,穩定和支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發展。

  經過全院參與,順利將學院調整為行政管理系、土地資源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系、城市經濟管理系和區域經濟系,分別對應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區域經濟管理)等專業(方向)。

  (二)選拔行政管理國際班

  行政管理(國際)是學院特色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一環。學院高度重視該項工作,並經多次討論擬定了《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2013級行政管理國際班選拔辦法》。該辦法指出辦班的目的在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理論基礎紮實,熟悉國內國際公共管理理念、規則與實踐,具備良好理論基礎與較強的行政管理能力,適應國際化發展環境的高素質、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由於自2013年開始設班,根據招生工作需要,經和學校教務處協商,學院擬定了《致2013級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新生的一封信》,並隨錄取通知書發放到學院2013年錄取的新生手中。所要求的國際班學生報名資格如下:

  1.熱愛祖國,熱愛專業,有國際交流願望或出國深造意向。

  2.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達到一定水準,北京市口語測試成績在4分以上,或英語高考成績在110分以上,或具有IELTS,TOEFL,PETS等參考成績。

  3.家庭經濟條件較為寬裕,能夠負擔出國交換期間的基本生活費用。截至2013年8月10日共報名20人,經稽核符合考試條件19人。8月29日,由學院行政管理系負責,在學校外語系教師協助下,經集體抽籤、英語筆試、無領導小組面試等環節,選拔工作順利結束,最終確定錄取1 1人。

  由於行政管理國際班試點2013年首次舉辦,鑑於選拔標準、宣傳力度、報名過程、專業方向等因素,錄取人數不是很多。但本著公平公正、寧精勿濫和重點培養的原則,經學院討論並充分徵求行政管理系意見,決定不再進行補充錄取,即按1 1人單獨成班,精心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適應國際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複合型、應用型管理人才。2011年3月,根據國際班發展情況,又提出了在全校範圍內選拔9名同學補充到國際班的決定,隨學校大類分流時間表進行。

  (三)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2013年吐月,在學校教務處佈置推動下,學院開始修訂2009年人才培養方案。前後經過22次修改調整,最後定稿。學院2011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力圖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培養、課堂內外教學環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三者協同的教育思路,突出內涵式持續進步,強調經、管、文、理等學科間相互滲透,倡導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在培養方案修訂時堅持了倡導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最佳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推動國際化特色專業建設發展等原則,並建設國際班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的視窗;進一步開放辦學,突出教學內容的國際化,提高雙語(全英文)課程比重;鼓勵突破院系壁壘,推動複合型人才培養,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根據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實際情況,經和學校統計學院協商,並召開了包括全國公共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婁成武教授在內的學院專業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會,提出了修改意見。根據討論意見和教務處修改意見,最終擬定了學院2011版行政管理(國際班)、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區域經濟管等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

【公共管理大類人才培養過程和目標探索與實踐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