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技> 動態能力視角下科技型企業發展機制研究論文

動態能力視角下科技型企業發展機制研究論文

動態能力視角下科技型企業發展機制研究論文

  [摘要]自從動態能力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被提出以來,逐漸成為戰略管理學界討論和研究的熱門話題。動態能力即是運用自身資源適應變化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的能力,對於科技型企業來說,由於科學技術更新換代較快,企業經營環境也在不斷變化,動態能力對其發展至關重要。科技型小微企業正在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趨勢而迅速發展,對就業和經濟發展都帶來了巨大促進作用。在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對動態能力的把握和提升,注重最佳化企業慣例,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升組織效果,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關鍵詞]動態能力;科技企業;小微企業;發展機制;體制創新

  1引言

  企業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給企業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挑戰,而最佳化管理體系,改善管理狀況成為企業提升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科技企業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壯大的,特別是在20世紀末,經濟全球化程序加快,國內外科技交流逐漸增加。近年來網際網路技術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推廣和普及為科技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科技企業的發展獲得了強大的動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民眾也日益重視科技的發展,追求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帶動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手段,科技企業的進步和發展逐漸從國家推動向國家引導、市場推動轉變。小微企業佔據市場主體數量的絕大多數,是市場活力的重要來源,在輕資產發展浪潮下,科技小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突現。科技型小微企業不但帶來了就業增長、經濟進步,更增加了市場活力,帶動和整合了國內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提升,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機制的研究對市場的完善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具有重要作用。動態能力理論隨著20世紀90年代市場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由於科學技術更新較快,時代性較強,技術創新速度越來越快,動態能力視角下的科技企業發展研究更顯緊迫。

  2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企業績效的改善和企業戰略管理的最佳化一直是企業管理學研究的熱門領域,國外市場經濟發展較早,因此對企業管理、公司戰略以及績效最佳化改善方面的研究較多。在戰略管理領域,外國專家學者大多利用理性分析和模型構建來量化解決企業管理戰略問題並提出績效改善方案。Porter在1980年構建了戰略位勢分析正規化;Nelson和Winter在1982年提出了企業管理演化論;1984年,Wernerfelt提出了企業資源理論,全面分析了企業生產經營的資源與環境;1995年,Brandenburger和Nalebuff進行了競爭互動博弈論分析,對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逐漸由外部環境轉移到內部資源中來;直到1995年,Teece提出了動態能力理論,引起了世界學術界的共鳴和探討,其認為動態能力主要是企業整合自身內外部資源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的能力。Eisenhardt和Martin在2000年提出企業需要使用資源來適應和匹配市場環境的變化,而企業的動態能力即是整合、獲取、最佳化和應用自身所掌握資源的能力。

  2.2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動態能力理論的研究起步較晚,是從21世紀初開始逐漸展開研究並日益深入的。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國外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所不同,因此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也不一樣,動態能力理論的實踐與運用也應該符合中國特色,我國學者開展了新的研究與嘗試。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系逐漸完善,企業戰略管理的層次和深度逐漸引起企業的重視,我國動態能力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也逐漸多樣化。羅仲偉等人在2014年透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了企業動態能力在科技創新與迭代中的重要作用,技術正規化的轉變與動態能力的把握對企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015年,唐孝文等人對動態能力視角下的戰略轉型過程機理進行了研究,認為動態能力貫穿企業戰略轉型的全過程,企業應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馬文甲等人在2016年針對動態能力對創新績效的調節作用進行了研究,指出企業應對不同的重點領域分配動態能力。

  3企業動態能力的重要性

  3.1動態能力有利於最佳化企業慣例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逐漸形成決策慣例,企業管理層的決策具有明顯的個人傾向,而個人的習慣往往會形成慣例,如高層管理人員往往會根據自身喜好來決定企業開會的週期、時間、地點等,企業的佈局和選址也往往在可選擇範圍內形成慣例。在生產過程中,發貨銷貨週期的確定與執行會形成慣例,長此以往,一旦企業經營形式發生變化,企業很難進行迅速調整。企業動態能力是重要的組織能力,是對企業整體能力的衡量,將會最佳化企業慣例,將企業慣例與快速變化的環境相互融合,使慣例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是嵌入組織程式或過程的可識別的具體慣例。科技型小微企業由於體量小,掌握的無形技術資產佔據主要地位,因此企業慣例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更加突出,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動態能力更能完善其操作性慣例與探索性慣例,推動科技型小微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3.2動態能力有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

  動態能力是衡量企業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標杆,是企業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競爭力有8個重要來源部分:專屬掌握的重要技術手段、軟硬體結合的互補資產、流動貨幣資產或變現能力、社會地位以及綜合資源帶來的信譽資產、科學治理結構和合理的組織模式形成的結構資產、所處的制度環境與社會環境、所處的市場地位與佔據的市場份額、對企業戰略和長遠發展的綜合掌握所形成的組織資產。這8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都與企業的動態能力有關,因為企業所面對的內外部環境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當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特別是發生巨大變化時,誰能更快速地適應變化並且儘快調整,誰就能佔據市場優勢,搶佔競爭制高點。科技型企業在細分領域往往趨同化,當科學技術資源無法成為實現競爭力的主要手段時,動態能力就成為考驗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3.3動態能力有利於提升組織效果

  由於企業的系統依賴性,很多科學的管理模式和執行機制無法被複制和模仿。如果不對企業的系統管理進行進一步最佳化,就無法改變企業協調工作和資源整合的對策。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系統之間相互依存緊密協作,僅僅改變其中的部分無法實現持續科學執行。企業的組織過程各個部分存在內在聯絡,複製一個單獨的組織過程要求整個系統都必須改變,組織間的聯絡方式也要發生變化,因此片面地模仿或複製一個成功的模式就難以達成效果。不同企業協調經濟活動的方式有明顯的不同,這些區別對於產品的開發成本、開發時間和產品質量有明顯的影響。企業協調工作的差異還會持續很長時間,這意味著企業往往具有帶有其特色的協調與整合資源的慣例,這些管理是其他企業難以學習和模仿的。企業的動態能力有助於企業的協調與整合,對企業內部的動態變化也能快速適應。

  3.4動態能力是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基石

  市場變化瞬息萬變,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將不斷調千千萬萬的企業執行。在市場變化過程中,適應市場的發展才能脫穎而出,在競爭中求得生存。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更新換代日益加快,社會進步日新月異,企業動態能力的提升逐漸成為科技企業應對市場變化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某一項科學技術在剛出現時可能是前沿尖端技術,可是當科技被迅速的複製和傳播,某一項技術成為流行技術並被同行業掌握和發展的時候,這一項科學技術就會很快走向衰落。特別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更新換代的週期越來越短。只有不斷提升動態能力才能使科技型企業在市場變化發展過程中找到立足之地。

  4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探索

  4.1重視無形資產的保護和開發

  對科技企業來說,無形資產是企業的.重要資產,企業掌握的科學技術才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關鍵。科技型企業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即能否擁有掌握核心競爭力、掌握前沿高階技術的人才。而人才是否會為這個企業服務,則取決於企業能否提供良好的人才發展空間。企業應該重視無形資產的開發和保護,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協作。科技企業中實際應用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企業發展需要協調科技人力資源特別是高階人才,進一步最佳化人才結構。科技企業的資產體量較大,但是有形資產不多,而無形資產的安全性和價值變動都較大,對企業的動態能力是極大的考驗。

  4.2提升企業決策的靈活性與科學性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靈活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決策,同時企業內部管理狀況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對內部的協調和最佳化也需要加以重視。企業決策的成敗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對於科技型企業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變化的週期都比較短,這就需要更加靈活的決策模式和思維動態。如果管理者思維僵化、瞻前顧後,本來掌握的優勢技術和競爭力就可能會被迅速淘汰,喪失原有的競爭優勢。企業的內部管理和外部決策既要保證科學性和有效性,又要儘量靈活,在動態能力視角下,企業透過對自身掌握資源的利用和創造,來靈活應對複雜變化的外部環境和局勢。

  4.3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機制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對科技企業來講同樣至關重要,而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需要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在市場中獲取利潤,因此企業經營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來設計和生產產品。對科學技術的研發也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展開,如果企業產品市場不受歡迎,那企業的產品拓展和所謂的創新也就失去了價值。小微企業儘管規模較小,但是經營靈活,可以吸收更多的科技人才來進行全面科技研發,創新靈感也可以進行較豐富地收集,只要面向市場開拓創新,就遲早可以在競爭中獲取優勢。

  4.4利用成果轉化平臺,加強交流互通

  隨著全社會研發投入的增加,高科技產業叢集的科研成果豐碩。但是如果沒有成果轉化平臺,那麼科技成果就淪為“花瓶”,無法為社會提供價值。產業成果轉化機制體制如智慧財產權評估、價值分析、交易、轉化、質押、投融資、運營、託管等,都對科技企業的創新和健康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成果轉化平臺需要提供專業性、多功能的服務,提供及時、準確的資訊,高效對接有關各方。科技型小微企業應立足自身實際,積極利用成果轉化平臺來分散市場變動帶來的風險,同時加強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推進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企業不僅可以在技術上相互交流,而且可以在產業合作、銷售渠道合作、生產合作等多方面進行,這樣既擴充套件知識、能力、經驗的交流,擴大了知識的溢位效應,又能夠在頻繁的競爭與合作中促進人力資源的流動,最佳化資源的配置。

  [參考文獻]

  [1]吳航.動態能力視角下企業創新績效提升機制研究:以戰略導向為調節[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

  [2]唐孝文,劉敦虎,肖進.動態能力視角下的戰略轉型過程機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5(01).

  [3]王虹,曾玉成,李蔚.營銷動態能力視角下組織與制度環境的共演模型——以浙江衛視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4]喬俊國.動態能力視角下高新技術企業成長機制研究[D].廣西工學院,2012.

  [5]陳應龍,李大元.動態能力視角下中小企業持續成長的機制[J].求索,2013(01).

【動態能力視角下科技型企業發展機制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