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高中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探究論文

高中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探究論文

高中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探究論文

  摘要:傳統的語文教學大多數只注重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學,造成了知識與生活、學習與應用的脫節。高中語文教學應該走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援引到課堂中去,把課堂內容延伸到生活中來,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一、高中語文要在生活中學

  (一)課文內容的生活化體驗

  1.回憶生活。在《祝福》一文裡,教師可針對開頭有關“祝福”的習俗描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當地過年有哪些風俗?有什麼禁忌?或者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所見過的乞討者是什麼樣的?你留意過他們的眼神嗎?他們和已經淪為乞討者的祥林嫂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果讓你來寫,你又會怎樣表達?

  2.再現生活。讓學生把課文編排成劇本進行表演,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筆者讓學生表演“祥林嫂向周圍人傾訴”這部分內容,同時讓其他學生評價其表演是否忠於原著,神態、動作、情感是否到位,這樣,評價的學生就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記憶,而扮演祥林嫂的學生在面對別人的不屑時,也對祥林嫂的痛苦有了更深層的感悟。

  (二)人物形象的符號化

  我們平時說某個人有點“阿Q精神”,就是在說他具有極強的自我安慰精神。現在我們聽到某人成了“祥林嫂”,那麼,這又是什麼意思呢?筆者引導學生思考:祥林嫂身上有什麼特點?學生總結得出:命運悲慘,訴苦不休。“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被學生符號化,也因此被學生牢牢記住。

  二、高中語文要到生活中去

  對文學作品進行解讀,需要緊靠當時的社會背景,如此才能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然而,好的作品,常讀常新。我們只有將作品的現實意義挖掘出來,讓它“活”在當下,學生才有可能對作品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一)“祥林嫂”的悲劇還在上演

  祥林嫂的死是封建禮教所致,在現代社會,女性的地位有了極大的提高,“祥林嫂”的悲劇是否還會發生?是不是還有人抱著“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態?筆者明確告訴學生:人要堅強,不僅要在經濟上獨立,更要在精神上獨立。這樣,才不至於在遭遇變故時,只能到處向人哭訴“我真傻,真的……”。

  (二)“看客”猶在

  祥林嫂的兒子阿毛被狼吃掉以後,她深受打擊,逢人便訴說她的痛苦。大家聽到後有什麼反應呢?筆者引導學生留意文中這幾個字眼:“特意”“滿足的去了”。他們哪裡是關心、同情祥林嫂,分明是以此為樂,以鑑賞別人的痛苦來填補自己精神的空虛。學生們均表示出了對“看客”的厭惡。筆者因此進一步追問:現實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人?學生斬釘截鐵地說有,並舉例答道:“當有人企圖輕生時,總有人只是為了看熱鬧,這些人,與《祝福》中的看客沒什麼不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筆者接著提問:“在作品中,當人們已經厭煩了祥林嫂的喋喋不休時,哪一個人曾對她真正表示過關心?又有哪一個真心幫助過她?沒有。當一個人感到痛苦的時候,當一個人想要找人傾訴的時候,如果有人真正關心一下她,或許她就不會走上絕路。此時,有學生舉手發言,說想起了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如果你身邊有人突然對你說一些奇怪的話,或者把他珍愛的東西送給你,暗示說他要去遠方,請你對他表示關心,讓他感到世間的溫暖。筆者馬上對此表示肯定,又給大家講了錢友忠的故事。錢友忠在34歲那年因病失去了光明,曾一度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想告別這個世界。但漸漸地,他發現了自己還有活下去的理由:親愛的妻子,可愛的兒子……他走出家門,參加了一系列的培訓……如今,錢友忠已經成為了一名傑出的自殺干預熱線接線員,他的工作是把那些即將踏入死亡之地的人,從生活的邊緣拉回來。他說那些企圖自殺的人,就像行走在黑暗中,他們需要一束光,他非常理解那種感受,他想成為那束光。“我們一個冷漠的眼神,或者一句噓寒問暖的話,都有可能對另外一個人產生極大的影響,希望每一個人都不要做冷漠的‘看客’。”最終,筆者以此話結束了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加深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也啟迪了學生感知生命、關心他人的思想品德。

  三、結語

  生活是語文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同時又是語文教學的落腳點。走生活化道路,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熱愛語文、運用語文,對學生感悟人生、探索生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中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探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