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哲學> 《時間是哲學中永恆之謎》的閱讀題及答案

《時間是哲學中永恆之謎》的閱讀題及答案

《時間是哲學中永恆之謎》的閱讀題及答案

  時間是哲學中永恆之謎。什麼是時間?它意味著什麼?離開了人有時間麼?在中國人的意識裡,時間首先是與人的生死存亡聯絡在一起的。事物在變遷,生命在流逝,人生極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麼,有沒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去構造一個永恆不變的理念世界嗎?去皈依上帝相信靈魂永在嗎?

  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種執著於現實人生的實用理性,它拒絕作抽象思辨,也沒有狂熱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時間的永恆,而是把永恆和超越放在當下既得的時間中。在這種哲學背景下,個體生死之謎便被溶解在時間性的人際關係和人性情感之中。在儒家哲人看來,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覺中感覺到存在。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為存在本身畢竟在於生的意義。正因為“生”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對死亡就可以無所謂甚至不屑一顧。正因為“生”有意義和價值,就讓個體生命自然終結而無需恐懼哀傷,如果要哀傷,那哀傷的就並非死而是短促的生——時間大快,對生的價值和意義佔有和了解得太少,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

  生的意義既然只存在於人際關懷的現實群體中,那麼,追求個體靈魂的不朽或對感性時空的超越和捨棄,以投入無限實體的神的懷抱,便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如何可以賦予個體所佔有的短促的生存以密集的意義,如何在這稍縱即逝的短暫人生和感性現實本身中贏得永恆和不朽,才是應該努力追求的存在課題。一方面,是沉重地慨嘆著人生無常、生命短促,另方面則是嚴肅的歷史感和強烈的使命感。時間在這裡透過人的歷史而具有積澱了的情感感受意義,成了農依不捨,眷戀人生、執著現實的感性情感的糾纏物。時間情感化是華夏文藝和儒家美學的一個根本特徵,它是將世界予以內在化的最高層次。

  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通由人的情感的滲透,表達了對生的執著,對存在的領悟和對生成的感受。在這裡,時間是情感性的,它的綿延或頓挫,它的存在或消亡,是與情感性在一起的。如果時間沒有情感,那是機械的框架和恆等的蒼白;如果情感沒有時間,那是動物的本能和生命的虛無。只有期待(未來)、狀態(現在)、記憶(過去)集於一身的情感的時間,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在中國藝術中,無論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及時行樂,莫負年華也好;無論是“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濟世救民,建功立業也好;無論是化空間為時聞的中國建築、繪畫也好;或者是完全由心理的真實來支配和構造時空的中國戲曲也好,都通由時間的情感化而加重了生死感受和人生自覺的分量。它並沒有解決、也不可能解決生死問題,它只是不斷地透過情感而面對著它,品味著它。這樣,有關存在的哲學最終就在這人類化了的具有歷史積澱成果的流動著的情感本身。

  1.根據文意,下列關於“時間情感化”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關於時間情感化,在儒家看來,也只是與人的生死存亡聯絡在一起。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悟到了生死的意義,就明白了時間的意味。

  B.關於時間情感化,儒家認為應該努力追求在稍縱即逝的短暫人生和感性現實本身中贏得永恆和不朽,這樣,時間就具有了豐富的'情感感受意義。

  C.時間情感化是華夏文藝和儒家美學的一個根本特徵,它雖沒有解決、也不可能解決生死問題,但它卻是理解生死問題的最高層次。

  D.時間情感化加重了人生的生死感受和自覺的分量,形成了儒家獨特的美學,它體現在中國藝術的各個領域裡。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種執著於現實人生的實用理性,不去追求超越時間的永恆,他們信奉“朝聞道,夕死可矣”,坦然面對死亡,因為死不過是新生的開始。

  B.在儒家哲人的思想中,個體生命自然終結無需恐懼哀傷,如果要哀傷,也是哀傷生,因為人們對生的價值和意義佔有和了解得太少。

  C.“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孔子面對如何在這稍縱即逝的短暫人生和感性現實本身中贏得永恆和不朽的深沉感喟。

  D.在儒家有關存在的哲學中,時間的存在或消亡,是與情感聯絡在一起的,如果時間沒有情感,或是情感沒有時間,都是不可想象的。

  3.從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什麼是時間?”這是哲學中永恆之謎。儒家哲人的謎底是個體生死之謎被溶解在時間性的人際關係和人性情感之中。

  B.儒家先哲拒絕作抽象思辨,也沒有狂熱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時間的永恆,因而他們對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

  C.只有集過去、現在、未來於一身的情感的時間,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這也是人與動物的主要區別。高 考 資 源 網

  D.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不論是及時行樂、莫負年華的詠歎,還是濟世救民、建功立業的抒寫,都在時間的情感化中體現出生命主題的厚重。

  試題答案:

  1.B (A項“只是”絕對化,“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說少了。C,最高層次錯,原文是指透過藝術和美學把生命過程賦予了情感意義。D與原文不符,原文為“藝術加重了……分量”)

  2.A (“因為死不過是新生的開始”,對原文理解有誤。)

  3.B (“他們對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表述錯誤,文中有“執著於現實人生的實用理性”

【《時間是哲學中永恆之謎》的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