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子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 新一代資訊科技下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論文

新一代資訊科技下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論文

新一代資訊科技下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論文

  【摘 要】本文分析新一代資訊科技下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四個主要方面的原因,針對當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應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適應新技術發展的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型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技能競賽促進專業建設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新一代資訊科技 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C-0115-03

  近年來,以智慧電子技術、嵌入式技術、物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電子資訊科技的出現和應用,進一步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職院校作為電子資訊類應用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肩負著重要使命,新一代資訊科技將給高職電子類專業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原因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兩個極端化。高職院校培養目標定位現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培養目標和本科院校雷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寬泛,在實施中受制於培養時間,培養的人才只是本科學生的“縮略版”。另一種是培養目標與培訓機構的短訓班類似。為了滿足企業的需求,出現嵌入式作業系統開發、Linux應用驅動、android方向等多種偏向軟體方面的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方向頻繁變動,所培養的人才像是“培訓班學員”。在實施中出現盲目引進企業技術與意見、對產業發展與轉型不瞭解、著重於眼前利益的現象,使得人才培養缺乏科學分析,難以獲得可持續性發展。

  (二)專業設定陳舊,人才培養手段落後。當前,以智慧產品、物聯網、嵌入式、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引起了IT產業的新變革,然而經過調研發現,許多院校的應用電子技術類專業方向與多年前相比沒有根本的變化與差異,專業方向的設定依然是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基礎硬體的維修維護能力上,未體現出對新一代資訊科技應用技能的掌握。這使得高職院校培養的應用電子技術類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後還需要再培訓後才能夠上崗。在人才就業市場上,硬體基礎技術人才供大於求,而軟硬體結合開發的新技術人才供不應求,這正好說明了現有的側重硬體的人才培養遠未能夠真正滿足社會資訊化發展的需求。

  (三)專業課程體系混亂,課程開設缺乏科學性。現有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只是簡單地照搬本科院校,甚至課程的深度、學時與本科院校一樣。課程體系長期無變化,依舊按照電子技術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公共課程安排教學。部分院校為了追求校企合作,片面地聽從企業人員建議,未經過科學論證就少開、增開、亂開課程,對課程名稱、學時、課程標準隨意變更,使得課程體系混亂。同時為了片面地強調工學結合,未經過系統化設計便匆匆實施,使得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未能取得預期效果。事實上,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低,以及只有短短兩年半的學習時間都要求我們需要去建立一個符合自身特點的'高職類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四)就業質量差,學生缺乏競爭力。在同質化教育下,高職院校培養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畢業後無法勝任電子技術的工作崗位,只能從事非對口專業的工作。而在電子資訊類崗位就業的畢業生在大型製造型企業的生產線上員工居多,擔任崗位較低的工作。製造生產加班嚴重,缺乏技術含量,工資低,使得學生就業易於變動。

  當前,高職電子資訊專業招生和就業難,很多人將其原因歸為在大環境下願意學習電子技術的學生減少,電子技術難學,學了電子技術不知道在哪裡就業等。但事實上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現有的高職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未能夠適應社會的新發展。在上述同質化的電子技術人才培養模式下,已經引起了嚴重的後果。一方面,簡單的電子產品生產、電器維修已經被中職和職高的畢業生佔據大部分崗位,由於薪資低勞動強度大,高職畢業生又不太願意從事這些崗位。另一方面,硬體應用開發、電子線路板設計、嵌入式底層開發等社會大量需求的新技術崗位,畢業生又因為知識欠缺,無法勝任。

  二、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意義

  隨著新一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社會對掌握新技術、新產品的人才需求有所增加,這就要求高校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合適的人才。高職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是電子資訊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專業之一,為資訊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智慧支援。以新技術、新產品為導向的職業崗位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崗位的發展需求。

  (一)高等職業教育要求人才培養模式要適應現代社會職業崗位的變化發展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都明確了高職院校必須堅持的辦學方針和培養目標,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職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緊密適用社會需求崗位,在人才培養方案上要和各用人單位崗位“無縫對接”。

  (二)“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的任務。“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當前發展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將企業的新知識、新技術及時引入課堂,保持教學內容的新鮮度。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在今後一個較長期的時間裡,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根據企業的工作內容和崗位需求來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要實現這個目標,只有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讓企業參與進來,由專家教授、工程師、管理人員共同開發人才培養計劃,使人才培養體系更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為今後能更好地勝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endprint

  (三)技能競賽是職業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檢驗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以技能競賽為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深化教學改革,有效形成“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好局面。在競賽過程中,以實際的專案為載體,形成“做中教、做中學、學中做,融教學做於一體”的共識。技能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專案設計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新一代資訊科技背景下的電子設計競賽、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創青春、“網際網路+”等各賽項為高職學院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養平臺。

  三、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途徑

  (一)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多元化的電子技術人才培養體系。電子技術涉及硬體設計以及軟體程式設計,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而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較差,自主學習能力差,學制時間短,這兩者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這一障礙造成高職院校在實際的電子技術人才培養中效果不理想。“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以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基礎,充分利用學院和行業企業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全面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透過學院與行業企業的多方聯動和長期合作,學生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與在企業的實際工作經歷有機結合起來。一般情況下,較多剛入校的高職學生職業規劃較為模糊,很多學生不知道要學什麼、該學什麼。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在大一學完一些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後,在大二第一學期安排學生去電子類相關的企業鍛鍊2個月。學生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經過在企業2個月的實習輪崗,對今後工作的一些基本情況有所瞭解,確定好今後要努力的專業方向。比如,企業在研發智慧家居的時候,實習的學生會對電路板製作、C程式設計、電路設計、微控制器技術、嵌入式技術等核心技能有所瞭解,學生能明白今後這些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會學有所用。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參加工作實踐中學到課堂中學不到的東西,並在工作實踐中接受職業訓練,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獲得工作經驗,為就業做好準備。許多高職學院都認識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重要性,積極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這種辦學模式,以培養適應行業企業發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二)建立適應新技術發展的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型課程體系。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專業,根據培養目標的定位,高職院校應根據當前新技術發展情況、學生生源質量、就業環境和當地經濟建設情況來構建基礎知識模組、通用技能模組和專業方向模組三位一體的立體化課程體系。基礎知識模組主要涵蓋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電路分析、資料手冊閱讀等基本知識,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這方面的課程有電路分析、類比電子技術、數位電子技術、電子裝配除錯、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等課程,學生透過學習完基礎知識後,初步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為學生後續學習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通用技能模組主要突出專業技能通用性、實用性,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這方面的課程有C程式設計、微控制器應用開發、智慧電子製作、電子產品檢測與維修技術等課程,學生在大二的第一學期就修完這些通用技能課程,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後續的專業方向。在新一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電子技術和智慧技術、物聯網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等高新技術高度融合為一體。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方向主要有電子產品及電氣裝置維修、智慧產品開發這兩個大方向。專業方向模組是學生透過學習前期專業基礎模組和通用技能模組後,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進行學習。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產品及電氣裝置維修方向的專業方向模組主要開設的課程有SMT裝置維護、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晶片級維修與資料恢復、機電維修、安防裝置裝調等課程;智慧產品開發方向的專業方向模組課程有STM32開發、Emwin圖形介面開發、Ucos作業系統應用開發、無線感測網路技術、嵌入式系統綜合專案實訓等課程。在通用技能模組和專業方向模組的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專案實訓課時比例為1∶1,做到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用理論知識指導專案的開展,在專案化實訓過程中深入掌握理論知識。另外,為體現專業的前沿性、先進性,不定時邀請企業的技術工程師、行業專家來校講座,介紹本專業新的工藝技術、新的發展方向,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

  (三)建立以專業技能競賽促進專業建設的長效機制。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和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為高職院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既提供了一個展示專業辦學水平的平臺,也為本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技能展示的平臺。透過技能競賽這個平臺,學校可以拓展視野,及時瞭解和跟進行業的發展動態,引領專業教師新技能的發展方向,促進專業的發展。另外,學生透過這個平臺,能找到自己今後專業技能努力的方向。堅持以技能競賽指導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以賽促改。技能競賽主要以當前主流的技術崗位能力為要求進行命題,主要考查學生在專業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對參賽選手的要求是真正的高技能、高素質。以技能大賽為契機,推動教學改革,在重視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同時,形成以新資訊科技下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崗位職業要求為行動導向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根據競賽的內容和方向,逐步開設新的專業課程,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近年來已開設晶片級維修與資料恢復、嵌入式系統、FPGA應用等新興的技術課程。改進單一的考試方式,學生可以透過競賽獲取學分,逐步擴大技能競賽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2.以賽促學。透過技能競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技能的激情,建立以創新工作室為載體的學習環境,選拔優秀的學生進入工作室學習和研究,通過歷年賽題實訓、專案孵化,培養學生的鑽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技能競賽的獎勵機制、執行機制和保障機制。促進技能大賽在專業教學中逐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建立有效的學習梯隊,透過老帶新的方式,將已有的專案進行逐級分解佈置。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研創工作室,大一學生以電路調試製作和C語言練習為主,大二開始進行微控制器和智慧電子的一些製作,大三開始做嵌入式開發相關的專案。

  3.以賽促教。教師在指導技能大賽的同時,有利於教師把握本專業教學的重點和發展方向。深入技能競賽專案,可以細化和規範教學環節,學習到很多實踐教學的方法,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逐步加強技能競賽指導在教師評優評先以及職稱晉升方面的優越性,提高教師深耕技能的積極性。職業教育是深入校企合作的,透過聘請企業、行業的工程師來校指導學生各類競賽,更加有利於建立一個服務於專業教學的“雙師型”團隊。

  【參考文獻】

  [1]朱強,姚屏,姚樹申,等.移動互聯時代下的高職電子資訊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開發研究[J].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14(11)

  [2]高霏霏.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分析[J].科技論壇,2016(10)

  [3]胡燦,鄧晨曦.淺談新形勢下高職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建設[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8)

【新一代資訊科技下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