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高祖本紀讀書筆記

高祖本紀讀書筆記

高祖本紀讀書筆記500字

  1.原來高祖劉邦是蛟龍附身其母之上而得!……司馬遷在《高祖本紀》的前半部分,對劉邦的“天子之兆”作了比較多的鋪敘,都帶著神話色彩。如何理解這些?自然是民間傳說裡的飾美之詞吧,帶著對成功者的仰望和崇拜。

  在楚漢之爭結束之後,劉邦曾大宴群臣,談及“吾所以得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認為雖然劉邦“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但是在攻城略地對待百姓降將方面,二人卻正好做得相反——劉邦仁、項羽暴。劉邦自己則認為:自己得蕭何、韓信、張良此三人傑而能用之,項羽得一范增而不能用,此項羽所以敗於己手。

  我覺得這兩個分析都是比較精到的,民心與用人,決定霸業成敗。而其實,劉邦的心計顯露在每一次交鋒裡,項羽的軍事才能也一次次被證明,睢水之戰,以三萬勝五十六萬啊!然,一人強終抵不過眾人圍。坦蕩蕩,終抵不過計謀深沉?或者說曲徑通幽總是更甚於一馬平川?我也糊塗了!

  東方,彎曲的智慧也許更勝一籌。

  2.酈食其,作為說客,被齊王田廣“烹”!——說客的宿命。此處更思張良鴻門宴之逃脫,神話一般的逃脫!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3.劉邦先入關中,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後,有一句話:“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鴻門宴後,有一句話:“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一弱一強,一得一失。對比如此鮮明。13歲的孩子都知道勸項羽莫屠城,項羽自己怎麼都想不到,身邊也沒人進諫!果真是失范增則失霸業。不過不過,陳平的'那一點離間計,雖值四萬斤黃金,卻也並不見得有多麼滴水不漏啊,奇謀之士范增怎麼就沒看破!扼腕嘆息……

  4.悲劇武將:章邯、英布、韓信。

  1)章邯為秦之大將,殺場浴血奮戰,朝廷裡天子卻已然被掌控,“有功亦誅,無功亦誅”,歸不得,孤立難存,降。“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英雄落淚,希望英雄相惜,項羽立其為雍王,不知是否算相惜。

  項羽“夜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時,章邯的沉痛悲涼不難想象,哪個將軍不珍惜自己的兵士!但是這一次的淚,只能獨自流!忍辱負重,仍與項羽共爭天下,劉邦“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這一離去,應當是毫無留戀含笑而去的,與城同亡,是將軍正義而悲壯的歸宿。

  2)英布:本驪山囚徒,受過黥刑。受項羽知遇之恩,經歷征戰,“常冠軍”,“立”為九江王。之後,似乎因為項羽用人之術不精的緣故,英布心有不平為沒有被“封”王之事。英布對於項羽的命令稍顯怠慢,項羽有所責備,兩人心生嫌隙。劉邦派說

  客隨何挑撥,於是叛楚歸漢。但直到垓下之戰,也就只是“立”為淮南王。後來異姓王遭到屠戮,英布或被逼或乘勢造反,被誅殺。忽然想到以“反骨”留名的魏延。

  心太高,而力不足,智不輔,便終落寞。

  3)韓信:雖然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他自身的實力絕對渾然天成。劉邦評價他“戰必勝,攻必取”, 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項羽失之,太過可惜。劉邦得之,亦如履薄冰。 自請立齊王,後封楚王,漢定天下後削權成淮陰侯。最後被呂后裝在麻袋裡,讓宮女用竹片戳死,奇恥大辱啊!

  驕傲一生,以胯下之辱始,以囊中之辱終,一聲嘆息。人生何其無常,何其不平,然後誰又能怎麼樣!

  5.盧綰:

  最不忍,這一句——“盧綰聞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這是一個始終追隨的人,只是帝王之威,容不下一絲疑懼。讓一生追隨,最終卻流落異鄉,化作一縷孤魂切切思鄉!

  6.自古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飛鳥盡,良弓折: 十一年“春,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謀反,廢遷蜀;復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東並荊王劉賈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擊之。立子長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擊布軍會甀,布走,令別將追之。”

  7.“太史公曰”。從夏之忠,弊野;商之敬,弊鬼;周之文,弊僿。“道若迴圈,終而復始”。這是司馬遷認為漢得以興的緣故:繼承了秦的統一大制,又改變了秦的暴政弊端。眼光長遠宏觀,並且深邃!

【高祖本紀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