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方興未艾,同時它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但無需諱言,當前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組活動流於形式,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是一種擺設;有的教師為急於完成教學進度,合作還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討論的問題缺乏挑戰性,不具備合作性;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學生顯得手忙腳亂,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以上問題的癥結所在實質就是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問題,為此我在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合理安排合作物件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出於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獲。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揮,那他們便會七嘴八舌,誰也不理會誰,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成立小組時給他們分好工顯得十分重要。如:可將班上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組3~6人為宜,再給每個小組成員分好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還有一名彙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情況在全班作出彙報。每個學生都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充實而有效的。教師每次組織小組合作時,也輕鬆了,不用擔心誰在小組裡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

  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在一定週期後,調換小組成員的角色,這次擔任小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彙報員,這次擔任操作員的下次去搞記錄,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瞭解,都能勝任,並明白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熟練掌握合作技能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未等其他學生髮言,就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於走了個形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時就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後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例如教學“4的加減法”,在分析為什麼“3+l=4”時,可安排一次小組討論。我旁觀了一個小組的合作:

  組長:“為什麼3+l會等於4呢?我們每個人先想一下吧!”

  約一分鐘後。

  組長:“你們想到了嗎?”(其中有兩個人點點頭,一個人沒說話,似乎還沒什麼思路。)“那麼A(沒說話的那個學生),你先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好嗎?”

  A:“是不是因為3和1可以組成4,所以3+l等於4呀!”

  “對呀!老師上節課講3的加減法就是這麼講的呀!”其他三個夥伴紛紛說,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許多。同時兩個沒有說過的組員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組長便請他們說。

  其中一位學生說:“可以用擺小棒,原來有3根小棒,又拿來1根,那現在是幾根?”組長連忙請操作員拿出小棒擺一擺,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l=4。

  另外一位又補充說:“3比4小1,那3加上一個1不就是4了嗎?”他的這個說法其他三位學生紛紛表示贊同,還直誇他聰明。

  討論結束,組長請記錄員將討論出的三種想法說一遍(算是整理)。

  在全班交流時,他們小組派出的彙報員很流利地說出了三種想法,贏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這時,教師再講解也是多餘的了。儘管組織這樣的小組討論有時花的時間會長些,但這樣很值,因為課堂是屬於所有孩子的,教師應該為每一個孩子著想。

  三、正確把握合作契機

  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於透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教師要合理選擇合作的契機,因為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則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材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有一定探索和討論的價值,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如引導學生合作討論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是長方形,為什麼10釐米=1分米,3012的積的十位上為什麼一定要寫0等等,就沒有合作學習的必要。

  另外,還要探究恰當的合作時機,如當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個人思考、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時,答案多樣性時,問題涉及面大,學生回答不全面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宜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比如在學習筆算加法時,透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之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加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如二年級上冊第58頁的第4題,可先讓學生看圖,然後問學生:“你能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小組同學聽,這時學生的解決方法有:34+3,44-1,53。透過這種交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思維方法,互相促進,形成互動的學習氛圍。再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後,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時,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一個人無法完成,這時,就可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四種物體的長度,一人記錄,兩個人測量,還有一個人監督測量並彙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的快樂。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小組討論。如學習“角的初步認識”例1時,對於水管的彎頭有的學生認為它是角,有的學生認為它是圓的不是角,對於這種情況,可讓小組開展討論“怎樣認識水管的彎頭的角”,透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四、科學運用評價機制

  新課標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在小組活動期間,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熱情是否高漲,思維是否活躍,交流是否投入,氣氛是否融洽。教師要進行巡視,瞭解學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廣度,合作學習是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比如說:小組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表揚。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

  如有的學生參與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髮言時聲音太大影響到了其他組的同學,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教師就應給以具體指導,教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你可以這樣說,我與你的觀點不同,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的精神,在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針對性的訓練,如在用小棒擺圖形時,把給每個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每組準備一份小棒,操作時教師注意觀察每個人的'表現,會發現有的小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在活動時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幾個組表現得很好,任務完成得很快,這時教師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讓學生進行討論,讓表現好的小組說一說他們是怎樣做的,從小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堅持只有小組團體成功,才能代表小組成員的個人成功,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使學生把個人的成功融入到團體的競爭中去,從而更加激發學生主動合作的熱情,從而達到共同提高。對小組學習的成果、精彩的反饋彙報,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與鼓勵。平時可以採取小組競爭,每課、每天、每週、每月評比,引入“基礎分”(是指學生以往學習成績的平均分)和“提高分”(是指學生測驗分數超過基礎分的程度),實行量化積分,充分激勵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維持長久的小組合作激情。

  五、充分發揮教師作用

  從表面上看,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更大的責任。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教師應該做些什麼呢?我認為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也不是去幹其他事情,而是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對小組的任務還不清楚時,教師要再耐心地向學生說明;小組討論的聲音過大時,教師可以抽取小組中的一人做噪音監督員;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討論一時受阻時,教師應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或為小組討論提供及時的點撥,使小組討論順利開展……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去,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程序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安排學生討論: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我們學過的這幾種形狀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由於這個問題與生活接近,學生討論得異常激烈。我也來到他們中間傾聽。發現有幾個小組在說到講臺桌上那個墨水盒時,都發生了爭論,有的認為那是正方體的,有的則認為那是長方體的。我特意觀察了一下那個墨水盒,原來,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側面則是一個長方形,嚴格來講它應是長方體。這個爭論的出現,說明還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確區別正方體和長方體。於是我立即決定將原定的下一個有趣的遊戲環節取消,改為再一次深入講解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別,其間運用讓學生觀察、觸控、比較等形式。最後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這墨水瓶是一個長方體!”教師及時從學生的討論中去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環節,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這才是教學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組彙報時,教師應先將多年來的口頭禪:“哪個同學願意來說一說”改為“哪個小組願意來說一說”,讓各小組成員們明白:他們是一個集體,成員之間應團結協作,共同鑽研。同時還可以嘗試設一個小組的意見為靶子,讓大家對他們的意見發表見解,那麼在團體參與的爭論中,學生就更容易發現差異,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

【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