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戲劇表演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

戲劇表演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

戲劇表演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

  亞裡士多德在《詩學》中明確指出,人和動物的主要區別在於人善於模仿,並能在模仿的過程中獲得最初的知識。在使用的語文教材中,要想學生真正瞭解文章內容,實現與文字的對話,唯一的手段就是將學生融於其中。這裡所說的融於其中,是指學生將自己作為作者,結合作者的親身體會來感知文章,在字裡行間體味文章中的真情實感。以戲劇表演的形式使學生融於其中,是使學生在實踐中感知文字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可以將戲劇表演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後這三個部分。

  一、課前

  課前作為戲劇表演的準備階段,倘若教師和學生能做好充分的表演準備,那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前準備環節,要選取和設計良好的主題。目前使用的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除了劇本具有戲劇性之外,其他內容都需要進行戲劇化處理。此時,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深入地分析教材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表演形式,如此才能實現表演效益最大化。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的時候,不難發現,無論有沒有戲劇性,教材的組織結構大都是以人物為中心的,這為組織戲劇表演提供了方向。即以人物為中心,按照“開始→發展→衝突發生→高潮→衝突解決→結束”這一過程組織表演,如此可以使學生準確掌握某一篇文章的人物關係、事件發展經過,使學生清晰地認知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發展方向,為學生理解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此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在戲劇表演中,學生不可能是完全按照以上過程按部就班地進行表演的。因為所學的某些文章具有特殊性,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藉助以上過程來分析文章內容,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對以上過程進行恰當的刪減或增補,以此保證表演的可行性。

  二、課中

  戲劇表演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落實到匯入、新知講解和課堂總結這三個環節。一般情況下,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教師會選擇在匯入環節就使用戲劇表演法,因為在上課一開始使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為整堂課的開展創設和諧、熱鬧的氛圍。課中主要包括熱身、表演和結論這三個板塊:

  (1)熱身。在課堂教學的開始,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還停留在課間休息或上節課之中,這時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需要採取多樣化的熱身活動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其他地方吸引到課堂中來,以此保證學生的聽課效率。教師一般會以三到五分鐘為限,來開展諸如身體動作、遊戲、想象等簡單的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藉此將學生儘早地引入到課堂戲劇表演之中。

  (2)表演。表演作為戲劇表演的中心環節,學生在課前就需要對它的流程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然後根據文章內容認真揣摩不同角色的言行、神態甚至衣著打扮等,將這些結合起來才能深入地理解該角色,才能在表演中生動地呈現這些內容,如此文章中呆板的人物形象才能生動、直觀、有血有肉地得以呈現。而且,學生對人物的揣摩過程其實就是體會角色、理解作者的過程,學生表演角色其中就是與作者對話的過程。

  (3)結論。在這一板塊中,需要學生就自己對文章的心得體會和表演進行深入地解剖,分享自己學到了什麼、對文章學習有什麼心得感悟等。

  三、課後

  課後這一環節其實與結論板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學生就文章和表演進行總結。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對自己的引導進行反思,以此實現共同發展。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戲劇表演引導學生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品讀人物,體會文章,與作者對話,以表演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能力。

【戲劇表演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