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古詩》的教學實錄

《古詩》的教學實錄

《古詩兩首》的教學實錄

  師:咱們準備好了?

  生:準備好了。

  師:上課吧!剛才背的一些送別詩,在動腦過程中,相信你們一定感受到了蘊含其中的真情。可以說自古重離別,可以記載流傳下來的作品,可以說不可勝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們,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讓我先來看一首詩,這就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生:(齊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這個詩題用現在的話怎麼說呢?

  生: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師:說的真好,在這裡有一個特殊的字是?

  生:之

  師:“之”是什麼意思呢?

  生:去。

  師:是去的意思,還可以說是到的意思。那孟浩然到廣陵去了,那誰來給他送別?

  生:李白。

  師:就是本詩的作者,唐朝大詩人李白。

  師:你們知道送別的地點在哪嗎?

  生:黃鶴樓。

  師:非常聰明的孩子。那我們先來看看“鶴”這個字。古人啊,將它這樣寫。我們都知道,右半部分是“鳥”過去呀,人們把長尾巴的鳥叫做“鳥”。我們大家看左半部分,有誰認識這紅色的字?(que隺)對了,猜猜什麼樣的鳥叫 que呢?大膽的猜。

  生:我覺得應該是(……)的意思

  師:太對了,那說到這,你對這個鶴字有什麼樣的印象啊?

  生:我覺得是既長又短。

  師:既長又短,好像有點不太合情理,是嗎?你的意思是什麼?

  生:左半部分(……)讓它尾巴很長,所以(……)

  師:它的尾巴應該是不長不短。從字形當中我們就好像感受到了它的美麗。它呀確實是一種讓人喜愛的鳥。它的鳴叫聲震九天,它的舞蹈雅緻翩翩,在咱們中國民間早就被定為仙鶴。黃鶴樓就留下了仙人乘鶴昇天的傳說。詩人最後還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就在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樓,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分別了,那我們再來自由的讀一讀詩題吧,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好,讓我們把書開啟。100頁,哪位同學願意給我們字正腔圓的讀讀這首詩?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不但字音準確,而且還頗有韻味。我們把這種韻味再來感受一下。

  (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第二句。

  生: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第三句。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最後——

  生: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富有韻味啊!就這樣,我們來自由的練讀這首詩吧。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好這首詩,那只是剛剛觸到它的表層,透過這些詩句,你都瞭解了哪些詩意呢?說說看,平時你都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理解詩意呢?

  生:我一般都用一句話中的重點詞和重點句來理解這句話。

  師:看樣子,從字的意思來理解這句話就好理解了。好辦法,你呢?

  生:還有先把不懂的字都翻譯成現代的話,然後再看這句話。

  師:不懂你怎麼翻譯啊?仔細的說。

  生:。

  師:好辦法。你呢?

  生:我理解詩句第一種方法就是查一下上下文,如果有註釋的話再看一下注釋。

  師:非常好。你還有?

  生:就是先把自己懂得,然後看一下,然後可以再聯想一下。

  師:他的意思聽出來了吧,誰能再說說,他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理解詩句的?

  生:(……)

  師:你的方法是他說的這樣嗎?是呀?其實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意思是說,是把會的先想一想,然後呢上下句聯絡聯絡,也許剛開始不懂的,一聯絡上下句就會了。非常好。有的時候,就讓我們來默讀這首詩,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詞語之間寫批註

  生:(自學)

  師:要不然咱們這樣吧,跟你前後左右的四個同學,小組把你不理解的一些地方互相問一問,也許,好不好?

  生:(……)

  師:再大點聲,讓我們都聽清楚

  生:煙花為什麼像煙霧一樣?

  師:哦,聽清楚她的問題了嗎?

  生:(……)

  師:你對自己能滿意嗎?她的問題是煙花為什麼是花,開的像煙霧一般。你怎麼理解?

  生:形容花開的繁茂。花很多,所以像煙霧。

  師:花太多,太繁茂了。這回你滿意了吧?其實對煙花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好了,別的組還有問題嗎?你們。

  生:我們沒有搞懂什麼叫天際流?

  師:這個剛才有的組討論過了,你們組討論的,你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生:天際流,流你應該知道吧。水都是可以流的,天際就是特別特別遠,天邊。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長江水都往天際那邊流了,一直流向了天邊。

  師:就是這個意思。不著急,你說的真好。還有問題,你有什麼問題?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的碧是什麼意思。

  師:哦。最後的同學能幫你解答。

  生:碧就是很藍的意思。

  師:有一個詞叫做碧綠,碧極了,綠極了。你說的意思有點發藍了,碧空就是……

  生:藍天。

  師:說的多好。好了,沒有問題了,是嗎?還有問題,你說。

  生:我不太明白西辭是什麼意思?

  師:你看看XX馬上就舉手了,來,請你說吧。

  生:因為黃鶴樓在西邊,然後人在東邊,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到廣陵,西辭的意思就是離開黃鶴樓到廣陵。

  師:你說的真好,孩子,你怎麼了解他們兩個的地理位置的呀?你怎麼知道的?說吧

  生:就是查了一些資料。

  師:他在學習之前就先查的.資料。真是個好習慣。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大家來看一下。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廣陵是哪裡?

  生:江蘇省現在的揚州市。

  師:江蘇省現在的揚州市。其實詩句裡面已經告訴我們了。

  生: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既然是之廣陵,又說是下揚州,看樣子這個廣陵就是……

  生:揚州。

  師:他們呀真的就像這位同學所說的這樣,在我國的長江流域,而黃鶴樓在?

  生:西。

  師:廣陵在?

  生:東。

  師:也就是西辭的意思應該怎麼說比較恰當呢?你再說一說。

  生:我覺得應該是離開西邊去東邊。

  師:哦,離開了西邊的黃鶴樓道別了。沒錯,此時的孟浩然就要沿長江自西向東順流而下。所以詩中還說道煙花三月下揚州。說到煙花,我們現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裡,還經常放,見過嗎?

  生:見過。

  師:詩中的煙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意思嗎?

  生:不是。

  師:我們從註釋當中也看到了。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千里鶯啼綠映紅。……春色滿園關不住。(播放課件)

  生:一枝紅杏出牆來。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兩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別了。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別詩誕生了,讓我們放聲讀吧!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呢?

  生:李白在黃鶴樓那塊送孟浩然去廣陵,第一句就是說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去揚州。煙花三月下揚州是說花開的很茂盛的時候,孟浩然要去揚州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只有一隻船在水中,遠方藍天就是沒了。

  師:只有一隻船在江上行駛,是嗎?一直到這隻船都沒有了,消失了。看不見了。

  生: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說,只能看見長江,遠看就是天連著江,所以說是天際流。

  師:江水都流向了天邊,是嗎?說的不錯。如果讓我們把這個分別記下來,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幾十個圖板。可是詩人李白用了多少筆墨呢?

  生:28個字。

  師:讓我們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領悟,透過這28個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了?用我們的心去感受。

  生:我感受到李白送孟浩然的時候那種依依不捨,還有那種憂愁的思想。

  師:感受得真好,孩子。你從哪裡感受到了這種依依不捨的深情呢?接著說吧。

  生:就是我是從後兩句詩感受到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還有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描寫的。

  師:故人,老朋友走了,常人都會感到捨不得。這位同學不僅感受到了,而且還給我們讀了出來。誰還想談談你的感受?

  生:我是從第一句和後兩句感受到的李白對孟浩然依依不捨的。因為,我覺得李白它船都消失了他還沒有走,他在想朋友是不是還能回來。

  師:都消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孩子們,古時的長江可以說是“千帆駛過”,但也不會只載一隻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卻只有那一艘船,孤帆遠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嗎?

  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對孟浩然感情很深,因為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視著他,想和他一起去揚州,一直陪伴著他,並沒有留意到身邊的船。

  師: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

  生:孟浩然。

  師: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遠影都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卻還長久的駐足,你在想什麼呀?

  生:我在想孟浩然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多麼想和他一起去揚州。

  師:多麼想和他一起去,帶著你的感受讀讀詩句好嗎?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說的好,讀的好。

  生:如果我是李白,我就想,孟浩然會不會去了不會再回來呢?他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你的感受都融入你的朗讀當中。你呢?

  生:我也想去。

  師:你都恨不得想去了。把你的感受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你還想說。

  生:如果我是李白,他要是一年半載不回來呢,是無比的思念。

  師:無比思念,說的真好。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的真好,孩子們,我們真的感受到你的思念。他們倆個人的感情有

  多深,讓我們看看李白寫的詩。誰來讀一讀?

  生: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師:而此時,看不到了故人的相貌,聽不見了知己的話語。看到,聽到的只是在天地間流淌的長江水。望著這滾滾的江水,你能感受到什麼?

  生:多願意和孟浩然一起去。

  生:多願意老朋友孟浩然趕緊回來呀!

  師:眼看帆去遠,心如江水流。孩子們,能把這種感受再讀出來嗎?

  生:(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他用自己的感受讀了這首詩。此時,我們真的能夠感受到李白多麼願意將自己的這番情意放逐江水,讓它泛舟遠去。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得真好,讓我們感動。我們看,全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裡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生:(女)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湧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著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故人要去的可是花團錦簇的……想到這,又有怎樣的感受?

  生:李白可能非常惋惜,這麼好的機會不能跟老朋友去那麼美的地方。他可能很惋惜。

  師:什麼時候也能像孟兄這樣飽覽壯麗的河山,那該多好!帶著嚮往的心情再來讀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是啊!與故人的深情使得這次分別帶著一種離愁。而內心帶著對這次遠行的嚮往,又使得這離愁帶著一絲愉快。使得這首詩既情意綿綿又雄渾開闊,無怪乎千古流傳啊!讓我們也帶著詩人那複雜的情感再次吟誦一遍。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如果你要知道這正值開元盛世,年輕的李白剛從屬地……相信你會對這首詩有更深的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感受。今天,我們先探討到這裡。請大家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怎樣步步走進古詩,層層感受到詩的內涵的呢?

  生:……

  師:古詩和其它文章一樣,也是有很多層次的。剛才,我們就試著鋪開了這首詩的意思層。從而,透過它的語言文字觸控到了它的情感。其實,古詩的層次還是很多的,因為它的內涵是很難窮盡的。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這首詩,想想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從中你又體會到了哪種情感。先請大家自己讀讀古詩,自己感受一番。

  生:(自由朗讀)

  師:能不能先和你旁邊的同學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師:經過咱們短暫的交流,咱們試著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

  師:這次分別不知下次什麼時候再相會。因此,這次分別——

  生:很悲傷。

  師:有一點悲傷,想必兩位詩人說了很多分別的話,喝了不少離別的酒。又端起這最後的一杯“勸君更盡一杯酒”這酒中包含著怎樣的話。

  生:老朋友,明年你一定要回來呀!

  師:哎呀!這酒中有的是一份期盼。

  生:我覺得這杯酒中還有一份思念。

  師:是啊!出使西域,張騫用了十三多年,蘇武用了十五年……。這酒中能不盛滿了一份思念嗎?

  生:這酒中還包含了詩人的悲傷,因為老朋友很可能就不會在回來了。

  師:事實真的是這樣,在這次分別後的兩年,王維就去世了。沒有想到這次分別真的是一次訣別。你還有怎樣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這杯酒中還有一份祝願。希望

  師:是呀!西出陽關荒漠絕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風兼雨。朋友保重啊!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願。千種語言,萬種情感匯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首詩寫出了每一個送別人的內心情感,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這首詩被收入《樂府》,作為送別歌曲廣為傳唱。也就叫《陽關三疊》

  師:讓我們在《陽關三疊》中再次吟誦這首詩。

  生:(讀詩)

  師:這首詩還有很多內涵。其實在古代交通不便,因此送別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意的方式。……人不同,事不同,景不同,表達的情意也不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感受到那暖暖的真情。

  生:謝謝老師!老師們辛苦了!老師們再見!

【《古詩》的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