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讀《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心得體會

讀《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心得體會

讀《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心得體會範文

  葉讕教授的《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引發了我的思考。讓我對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做法有了重新認識。我經常問自己,“這樣做,費心費力,我們要讓孩子們學會什麼?”

  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一文中指出:“使學生努力學會不斷地、從不同方面豐富自己的經驗世界,努力學會實現個人的經驗世界與社會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溝通和富有創造性的轉換;逐漸完成個人精神世界對社會共有精神財富具有個性化和創生性的佔有;充分發揮人類創造的文化、科學對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價值。”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主體性教育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我們已經開始重視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與潛在能力,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按照事先預設的教學環節完成課堂教學過程,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與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如何重新全面地認識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現個性的舞臺?

  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一文中的幾段文字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透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互動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

  “教育中的師生關係不能以“人”與“物”在實踐中的主、客體關係模式來認識,否則,就會陷入把“一方”當作“物”來操作的危險,而是應該以“人”與“人”之間在實踐中的交往、即主體間性的模式來認識。”

  “要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關係,就要把師生的教學活動當作有機整體,而不是將“教”與“學”各作一方來處理。”

  課堂教學,人的先天素質是不能夠改變的,但人的第二天性或第二素質卻是可塑的。作為教師必須懂得如何對人進行施教,懂得如何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在課堂上獲得落實,以完成自己所肩負的使命。

  《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一文從三方面要求和幫助教師實現改革的目標,

  一是加強課前“教學設計”的研究力度,使教師在設計中就有“結構”意識和形成“彈性化”方案,思考師生活動的合理配置與目標,用新的設計去支撐新教學過程的構建。要求教師對自己設計的方案、思路、目標、過程在課前就嫻熟於心。

  第二,在上課時,教師要學會傾聽,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學生身上,要學會及時作出合適的應答,透過多向互動作用,推進教學過程。

  三是加強課後的反思與研究,以“積極”、“有效”、“高質量”為標準,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真實體驗來進行。

  我讀了這篇文章以後,覺得能夠促進我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更好地去探究,開拓新的課堂教學過程,所以推薦給大家。與這篇文章同一層面的還有《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建議大家不防一起看一看。

【讀《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