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閱讀教學下國小語文課堂研究的論文

閱讀教學下國小語文課堂研究的論文

閱讀教學下小學語文課堂研究的論文

  一、師生互動,合作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為學生開闢一個交流的平臺,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與體會,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來共同分享閱讀的樂趣。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抽出一定的時間,供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將各自的閱讀體會和同學分享。例如,一個學生要推薦某本書給大家,他將他的閱讀感受講給大家,大家透過對他的閱讀感受產生興趣,這樣才能讓其他的學生願意去讀被推薦的書目。同時還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透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繼續保持長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養成長期閱讀的習慣,這樣就能夠保證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讀書重在悟讀

  教師的領讀與範讀是把學生帶進課文所設定的情境之中,讓學生走進課文所呈現的精神世界。教師引導學生動情地讀課文,用自己真實的感情品味語言,才能感受到語文課文所創設的魅力情境,所表達的豐富意蘊。在領讀時,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領悟,不要多考慮技巧,重點是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我在指導《鳥的天堂》中“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段的朗讀時,針對一些學生把“顫動”一詞作重音重讀強調的現象,作了引導:“同學們,剛才讀得不錯,不過請大家再讀讀這句話,想象一下,這是一幅怎樣的情境?是什麼在顫動?這樣重讀‘顫動’是否符合這樣的情境?”在學生想象到這一句話所表現出來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輕微的顫動”後,我又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請你們帶著這種感受邊想邊讀。”結果,很多學生不由自主地讀“顫動”前作了一個稍長的氣息停頓,再輕讀“顫動”,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性

  個性化閱讀並不是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臆斷,而是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基礎之上。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核心環節。因此,在教學中要實現個性化閱讀,首先必須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對文章的講讀式分析、填鴨式教學,而是將課堂的主體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為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和諧而融洽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才能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我們要深入落實新課標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從高高在上的教者、不容質疑的師者轉換成與學生平等的學習主體,與學生真正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要讓學生明白,自己並不是教師的附屬,而是與教師有著平等權利的共同參與者,是閱讀的主人,是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被動的追隨者。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參與到閱讀中來,不是教師要我們讀什麼,怎麼讀,而是我們需要讀什麼,應該怎麼讀。這樣學生才能以主體身份展開閱讀,才能真正地走進文字,與教師、文字進行積極的互動。為了保障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提高和教學方式進步,一定要建立相關的評價機制。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建立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考評機制,透過該考評的標準對教學活動進行評估,找出成功和不足,對於不足之處就要積極思考,做出轉變教學思路,調整或改變教學方式,來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進步,提升小學生語文知識閱讀和運用能力。

  四、增加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於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出了要求,不少於145萬字。對課外閱讀量的要求,為的是讓學生多讀,多感受生活。但多讀還不行,還應多寫,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小學生年齡小,正處於智力以及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對事物尚未形成整體與完整的感知能力,因此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應該下工夫。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應該選擇一些相對容易理解,故事性、趣味性比較強的閱讀材料,比如,《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同時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閱讀的材料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要逐漸適應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閱讀水平。簡單說來,閱讀材料選擇所應該依據的要求就是思想健康、內容與學科結合、適合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同時我們要與家長聯合起來,一起為學生制定具有個性化的閱讀計劃,這樣的課外閱讀才能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體現學生閱讀的個性化,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

  五、總結

  新課標下,關鍵在於觀念的更新,教法的創新,尤其是語文閱讀應與時俱進。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關注並積極加以改進,在教學實踐中大膽運用,突出學生的探究活動,注重閱讀方法訓練,強化學生學習過程,以新課標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思想來指導我們的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快樂閱讀、主體閱讀,充分發揮語文課堂的獨特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有效閱讀,提高閱讀質量。

【閱讀教學下國小語文課堂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