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廣告/媒體/文化/培訓/諮詢> 從翻譯倫理學角度探究公益廣告英漢互譯策略論文

從翻譯倫理學角度探究公益廣告英漢互譯策略論文

從翻譯倫理學角度探究公益廣告英漢互譯策略論文

  【摘 要】公益廣告是非盈利性的,是以為公眾謀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為目的而設計的廣告,用來宣傳某種道德風範、觀念或行為準則,以提醒警示民眾、普及某種知識等。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好的公益廣告不僅在本國流傳,還會傳播到世界各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觀和道德觀。本文基於翻譯倫理學的理論框架,透過對部分公益廣告英漢翻譯的分析,探究其英漢翻譯策略,為人們對公益廣告有更好理解,以及得到更廣泛傳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公益廣告;翻譯倫理學;英漢互譯;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261-02

  在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廣告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代廣告種類繁多,若以傳播媒介來分,可以分為電視廣告、網路廣告、報紙廣告、雜誌廣告、廣播廣告等。若以廣告的目的來劃分,可以分為商業廣告和非商業廣告,而公益廣告就是屬於非商業廣告的範疇。與商業廣告相比,公益廣告以宣揚有利於人類和社會的觀念為己任,以維護社會安定和人類的長遠利益為目的,具有觀念性、導向性、針對性、通俗性、說服性、藝術性的特點。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的發展,國內外交流日益繁多,公益廣告常常會在各國之間流傳,並翻譯成符合目的語國家文化的語言形式,這對我國公益廣告的翻譯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將在翻譯倫理學的理論指導下,透過分析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形式,探討公益廣告的翻譯策略,以期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一、翻譯倫理學

  法國文學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安託瓦納·貝爾曼(Antoine Berman)最先提出“翻譯倫理”的概念,美國解構主義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在翻譯中儲存原文里語言文化差異的“異化”主張。而國內學者呂俊根據哈貝馬斯的交往倫理學概念,首次提出了“翻譯倫理學”這一概念。翻譯倫理學以哈貝馬斯的交往倫理學為哲學基礎,以普遍語用學為語用原理,為翻譯研究帶來了新的闡釋視角,為具體的`翻譯實踐規定了合理的道德規範。

  普遍語用學有三個有效性原則,即斷言型的言語行為作為相互作用式的運用,要求陳述的真實性;規制式的言語行為作為相互作用式的運用,要求正確性或得體性;表白式的言語行為與自我表達運用相關,要求具有真誠性。這三個有效性原則在翻譯活動中體現為:第一,譯文要具有客觀性,能再現原文的意思;第二,要關注各主體間的對話關係,讓譯文恰當得體,具有可接受性;第三,在客觀性的基礎上處理原文,不曲解原文意圖。

  交往理性下的翻譯活動各主體要同時遵循上述原則要求,翻譯行為才能順利進行,達到對客觀事物的共同理解與認識,協調彼此的行動,使之具有更好的翻譯效果。翻譯倫理學的出現,為翻譯理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翻譯界提供了普遍適用的理論基礎,這些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公益廣告的翻譯。

  二、翻譯倫理學指導下的公益廣告翻譯策略探究

  公益廣告在國外起步較早,特別是電視公益廣告,最早出現在美國、法國等全國性電視網,後來一些國際性或全國性組織、機構開始釋出公益廣告。而一些大公司也將公益廣告與商業廣告結合,藉此宣傳公司形象。

  在我國,公益廣告近年來發展迅速,在汲取國外優秀公益廣告經驗的基礎上,也與中國特有的文化理念相結合,不僅在電視、廣播等媒體中頻繁出現,各大城市的公共場所等也十分常見,對於引領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勸說作用。

  為了在兩種文化間搭建合理的交流平臺,讓公益廣告起到呼籲或警示的作用,我們不僅要充分了解源語與目的語的文化,還要在翻譯過程中遵循翻譯倫理學的三個原則,找到合適的翻譯方法。

  (一)直譯。許多公共場所的公示語,或者帶有政治色彩的公益廣告,都可以直接翻譯,並保留原句的修辭和句型結構。例如,美國有一則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公益廣告,圖片上是一隻鳥的屍體,其腹中滿滿的垃圾暴露出來,畫面令人震撼。圖片旁邊寫著“If you dont pick it,they will.”中文翻譯為 “你不撿垃圾,它們會撿。”透過直譯,襯托了圖片的寓意,足以把源語的意願表達出來,確保了譯文的真實客觀性,也起到了警示人們保護環境的作用。

  再有,醫院、商場或者是學校都會有“小心地滑”的標誌,應用較為普遍的翻譯為“Caution!Wet floor”,此翻譯不僅把中文原句翻譯出來,使譯文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接受性,還在“caution”後面加入了感嘆號,加強了語氣,起到了更強烈的警示作用,體現了譯文的真誠性。

  (二)意譯。在譯者直譯會無法充分表達原意時,可以採用意譯的方法,一般是需要改變句式或修辭,傳達原文的含義和精髓。例如,“Help before its too late”是國外一條呼籲人們學習急救手段的公益廣告,而如果直譯為“在太遲之前去急救”,會讓人摸不著頭腦,所以譯者將它意譯為“不要等到太晚了才後悔,請接受急救訓練”。譯文保持了源語的客觀性,也在此基礎上補充了隱含資訊,將原意向人們表達清楚,使之具有普遍接受性。

  國外一條關愛自閉症兒童的公益廣告“The longer a child with autism goes without help,The harder they are to reach.”若將其直譯為“越久不幫助自閉症兒童,就越難以靠近他們。”這種表達方式不太符合漢語表達習慣,且沒有表現出自閉症兒童需要治療的資訊。若意譯為“自閉症的孩子越早接受治療,越容易走近她們。”則充分表現出原文呼籲給予自閉症兒童治療的主題,保證了譯文的客觀性和普遍接受性,傳達出廣告原文的真正含義。

  (三)資訊轉譯。有時,因為源語和目的語的文化差異較大,為了在這些差距較大的不同文化中實現接受者的相同反應,需要對譯文做一些調整,而資訊轉譯策略就是在翻譯時,將源語的資訊進行改寫,使之與目的語的文化背景或句式習慣相契合,產生相同效果。例如,在國外的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大多使用“priority seat”標識來提醒乘客為“老弱病殘孕”等行動不方便的人士讓座。而在國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同樣有為行動不便人士設立的專座,並帶有中英文標識。對“priority seat”的翻譯有“老弱病殘孕專座”“優先座”“禮讓座”,以及“愛心專座”。比起前面幾種翻譯,“愛心專座”的翻譯具有客觀性,且更符合中國人含蓄、內斂的特點,不僅照顧了行動不便人士的感受,也照顧到了讓座人的感受,因此這種表達也具有普遍接受性。同時,讓座的標語在理解上從義務層面轉變為美德層面,與英文原意對應,具有真誠性。

  三、結語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程序加快,與各國間的交流也日益加強,很多國外的優秀公益廣告也透過網路或電視、廣播等傳入中國。不管是漢語公益廣告的輸出,還是英語公益廣告的傳入,公益廣告翻譯的質量都將大大影響其在公眾間的傳播效果。

  公益廣告的翻譯質量,不僅能體現出翻譯人員的翻譯水平和素質,還會影響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形象。因此,翻譯人員應帶著負責任的態度,不在“小處”上隨便。

  而翻譯倫理學為公益廣告的英漢互譯提供了規範性指導,既有利於提高譯文的質量,讓公益廣告產生的效果更理想,也能為人們對公益廣告的理解和傳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進而在對外傳播公益廣告時,能更好地展示中國良好的文明形象。

  參考文獻:

  [1]Anthony Pym. Introduction: The Return to Eth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J].The Translator, 2001,7(2):129-138.

  [2]蔣磊.英漢文化差異與廣告的語用翻譯[J].中國翻譯,2002(5).

  [3]李韜放.電視公益廣告的特性[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7).

  [4]劉婷,李炎.翻譯倫理觀照下英語廣告語的漢譯[J].外語學刊,2016(2).

  [5]呂俊.跨越文化障礙——巴別塔的重建[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6]呂俊,侯向群.翻譯學:一個建構主義的視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 版社,2006,212-214.

  [7]申連雲.尊重差異——當代翻譯研究的倫理觀[J].中國翻譯,2008(2).

  [8]吳雲,潘敏.從翻譯倫理學看漢英廣告語翻譯[J].科技資訊,2009(1).

【從翻譯倫理學角度探究公益廣告英漢互譯策略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