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秋思》課堂實錄素材

《秋思》課堂實錄素材

《秋思》課堂實錄素材

  【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藉助註釋等理解詩句的意思。

  2、揣摩關鍵詞句,在反覆誦讀、想象中完形詩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蘊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秋思情懷。

  3、能誦讀詩歌,自主積累描寫秋的詩句。

  【設計理念】

  秋風起,黃葉黃,鄉思深,愁滿懷。秋思已經轉化為文化的符號,已經成為古今文人吟詠不斷的命題。本詩詩句淺顯但詩境悠遠,詩蘊深刻。本課教學設計著力體現兩重 : 重誦讀品悟,重內化積澱。即透過反覆吟誦,想象補白。情景寫話、對比閱讀等策略豐盈詩歌意象,立足詩言,理解詩意,體悟詩境,從而觸控詩句背後的內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出示秋的演變的過程:

  甲骨文、小篆、隸書,推薦學生讀《漢字字源學》。

  2、在你眼裡,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那麼,在詩人張籍眼裡,秋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秋思》。

  3、指導讀題:

  秋天的思念是悠長的,把思讀得長一些。

  4、理解題意。

  二、初讀知意

  1、自由讀詩:

  按照平時讀課文的要求把詩讀正確、通順,注意停頓。

  2、檢查正音:

  特別注意讀準意萬重(chóng)。

  3、齊讀:

  讀出古詩的節奏。

  4、再讀一讀:

  試著聯絡註釋等方法,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

  過渡:洛陽曾經是繁華之地,可到了張籍的時候卻已是繁華不再。那到底是什麼勾起了客居異鄉的張籍的思鄉之情呢?

  三、入境悟情

  1、鄉愁生於秋風裡:

  ⑴ 指讀:

  洛陽城裡見秋風

  ⑵ 探究見字:

  ① 秋風看不見,或許那是一個早晨,也或許那是一個傍晚,詩人站在瑟瑟的秋風裡,他看見的是什麼呢?

  生敘述(大都敘述的是看到的景),師提醒,除了看見景外,還會看到什麼?

  ② 孩子們,詩人佇立在瑟瑟秋風裡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此時是他見不著的是什麼?

  ③ 相機閱讀詩人所寫的部分關於家鄉、親人的詩句:

  夜月紅柑樹,求鳳白藕花《送從弟戴玄往蘇州》

  骨肉待我歡,鄰人望我榮《南歸》

  ④ 讀著這些詩句,你體會到了什麼?

  兄弟之義、鄰里之情、骨肉之親。

  ⑤ 可是在這洛陽城裡,詩人見不到紅柑樹、白藕花,他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引讀:洛陽城裡見秋風。他見不到親人的歡聲笑語、鄉親的把酒言歡,他看到只有那____,引讀:洛陽城裡見秋風。

  ⑥ 體會見的意蘊。

  ⑦ 補充閱讀張籍的資料。

  ⑧ 這是怎麼樣的一種心情啊,這是怎麼樣的一種見啊?

  (悲傷的見;無奈的見;淒涼的見)

  2、鄉思寄寓家書中:

  ⑴ 秋風瑟瑟,鄉思絞碎了詩人的心,詩人難以回鄉,愁腸百結,他想寫一封家書,這是怎樣的一份家書呀?請你再細細讀後面的幾句詩,用筆在邊上寫寫你的體會。

  ⑵ 重點交流之一:

  意萬重。落筆之前,張籍會想到什麼? 假如你就是張籍,你會對親人、朋友寫些什麼呢?

  ⑶ 引導學生重點交流:又開封。

  3、鄉心仍在寂寞處:

  ⑴ 營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儘管帶走了家書,但留在詩人張籍心裡的還是孤獨與寂寞。

  ⑵ 回讀《秋思》。

  四、對比閱讀

  1、呈現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自讀思考:

  從中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從哪兒可以看出秋帶給詩人的是快樂?

  3、比較閱讀。

  五、積累延伸

  1、將《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2、收集與秋相關的古詩,辦一次秋的`詩會。

  【聽課小感】

  俞老師追尋的是一種詩意的課堂。他的語言功底可見一斑,特別是充滿詩意而又包含情感的教學語言,如磁鐵般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整堂課,俞老師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僅讀的形式多樣,而且讀的層次分明,讓學生真正走進了詩的意境,體會到詩人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也讓學生讀出了古詩所特有的韻味。

  其中,課堂上最大的亮點就是俞老師對見的處理。在這一教學環節中,他緊扣一個見字。引導學生說說詩人見到的是什麼?見不到的又是什麼?在一次次見與不見的對比中,以具體的景來感知內心的情,以有形的物來映襯無形的思。在一遍遍說話、朗讀中,將學生帶入了古詩的意境。我想,這就是俞老師詩意教學語言所帶來的獨特的魅力吧。

  可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或許是由於教師在課堂上過於投入了,在見這個渲染情境的教學環節上濃墨重彩,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以致於整堂課的教學時間遠遠地超過了四十分鐘。這,也算是這堂課給我留下的一點小小的遺憾吧。

【《秋思》課堂實錄素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