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寓言》教學課程反思

《寓言》教學課程反思

《寓言二則》教學課程反思

  第七單元第三篇課文是兩則寓言。寓言能透過一個內容簡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奧的道理。因此,課堂上如何結合“寓言”特點,讓學生學文體會道理很重要。

  在上課伊始,我出示課題——寓言,讓學生說說對寓言的瞭解,透過與神話傳說、童話的比較,引導學生了解寓言“小故事 大道理”的特點。

  在具體學習《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時,我基本採用相同模式。

  首先,在通讀全文、解決生字的基礎上,以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小故事”為題 ,讓學生根據插圖,用自己的話介紹故事的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課上,學生的概括存在一定的問題:語句太囉嗦、對故事概括不完整等,在我出示一些關鍵詞幫助引導後,內容基本概括完整。

  其次,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心理。如“巴望、天天、焦急”等讓學生從中體會種田人焦急的心情,抓住“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一句中“一天,兩天,三天”時間的疊加,讓學生體會時間的漫長,種田人的焦急,並結合課後“讀讀想想”,問學生“去掉句子中的‘好像’一詞可以嗎?”讓學生明白禾苗不是沒長,只是看不出來,從而更突出種田人焦急的心情;“筋疲力盡”一詞的理解,我讓學生學著種田人的動作“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裡拔”,讓學生體會辛苦,自然就能明白“筋疲力盡”的意思,比直接出示詞語意思更能讓學生記住。《守株待兔》中的“樂滋滋”、“要是每天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等,透過反覆地讀,讓學生體會到了人物白撿了一隻野兔後高興的心情,更看出他心存僥倖的內心。

  寓言中的道理的理解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反覆說教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我注重在理解課文時對寓意的'理解滲透,讓學生在課文中透過對關鍵詞句的體會和朗讀,認識到寓言中人物的愚蠢和可笑,再丟擲問題——“種田人可笑在什麼地方?”學生自由發言,我從旁引導,從而讓學生明白《揠苗助長》中種田人違反了植物的生長規律、《守株待兔》中種田人指望不勞而獲的可笑……

  總覺得,課堂缺憾還有很多:詞語找出來,但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練得還不夠,只是叫了一兩個讀,就齊讀了;在思維拓展時,我沒有事先準備事例,因而讓學生說說身邊類似的事例時,學生說不上來,有些冷場,課堂上只能跳過。

  看來,準備充分,貼近學生實情,抓住課堂的閃光點,是今後我的語文課堂努力的方向。

【《寓言》教學課程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