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讀後感

《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讀後感

《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讀後感

  20世紀初,以張石川、鄭正秋等人為代表,中國湧現出了第一代導演,開拓了中國電影的荒原;時至今日,中國已經進入了第五、六代導演的交接時期。中國電影的發展可謂一路向上,每個年代都不乏國際性的經典之作;近年來,華語電影更是大放異彩,一次次進軍國際影壇並獲得不少優秀的成績。中國電影的光環越來越引人注目,但針對這些成果的文化研究則方興未艾,尤其是在港臺影片與大陸影片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上,文化研究亟待開發。 文化批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興起的一種文學研究形式,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用文化學方法來研究文學”。傑姆遜把文化研究看做一種願望,他在這個願望總結性地陳述了文化研究的一些關鍵:把文化研究看作探討社會普遍問題的特殊途徑;以及,透過文化研究凸現和回應當下社會的精神和文化問題。

  文化批評是“研究”和“批評”並重,兩者相輔相成以充分展現某種文化。 18世紀以來,文化批評的致力於矯正將社會經驗和美感經驗作為日常生活的基礎,我認為這一點對相當值得當代電影文化批評的重視。在這個高度商業化和物慾橫流的經濟時代的文化背景影響之下,電影的“商業片”成為一個高頻詞。商業片本身並沒有不好,好的商業片照樣具有深刻的文化啟迪意義,但是如果導演或者觀眾從商業片的觀者淪為商業片的奴隸,這個社會的精神文化將被摧殘,後果不堪設想。現在,十分高產的各類影片充斥著銀屏,以往堅定不移地尋找影片精神內涵的許多導演或多或少都有所動搖,而那些被商業片迷了眼的所謂的導演更不用說了。作為觀眾的人們就更容易迷失了,大家沉溺於電影,甚至藝術、舞蹈、文學中的虛假快樂及其世界觀無法自拔,忽視了真正的社會現實問題,文化批判正式一種救贖。

  這本書作者致力於探究華語電影的文化批評,是一部彙集了各地學者對華語電影經典研究的論文集。這些論文從各個角度剖析華語電影,發掘影像背後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同時也縱向地對當代華語電影和傳統文化和戲曲藝術形式的'關係進行了探討,還選取若干經典電影《霸王別姬》、《秋季打官司》、《黃飛鴻》等進行了個案解析。 作者還收錄了不少彼此若有共識卻又觀點相互衝突的論文,讀者能夠在排斥和認同之間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也是文化批判的價值意義之一。

  這些論文中,不論是畢克偉《“通俗劇”、五四傳統與中國電影》中提出的:中國電影方面的五四傳統的觀點;還是周蕾關於中國電影的女性主義色彩的見解;或是港臺電影與大陸電影形式內容差異和交錯的現象研究,都表現的是一種對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的挖掘,都在為電影這片葉尋一個文化的根。

【《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