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擬行路難》課堂實錄

《擬行路難》課堂實錄

《擬行路難》課堂實錄

  導語:此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詩人拈出“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象作為比興,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抒發了寒門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備受壓抑的痛苦,比較偏於哀怨。以下小編整理的《擬行路難》課堂實錄,僅供參考!

  《擬行路難》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好!請坐!(站在講臺中央)唐代大詩人杜甫寫了一首詩送給好友李白,開頭四句是這樣的:“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在讚美李白才思敏捷、卓爾不群時,他提到了一個人:鮑參軍,即鮑照。李白的才情固然跟他的天賦、遊歷密不可分,但也離不開前輩詩人的滋養。正如牛頓所說:“我之所以能看得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生跟著讀。)鮑照正是李白的“巨人的肩膀”,他對李白的樂府詩創作影響非常之大。李白對鮑照也推崇備至,他認為和鮑照相交是“結交鳳與麟”。在他的眼中,鮑照就是馬中赤兔,人中翹楚,詩人中的詩人,千載罕見!(語調激昂。)鮑照者,何許人也!(語調放低。)竟然能同時得到唐朝兩位大詩人的青睞!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他的組詩《擬行路難》第四首。(板書)擬,是模仿的意思,《行路難》是古樂府題材,也就是說這首詩是學習《行路難》寫的樂府詩。上課之前,已經佈置大家預習了詩歌。在詩歌大意理解上,有哪些地方是不太清楚的,請大家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生1:“行嘆復坐愁”不好翻譯。

  師:好,這個地方的確不好理解。“行”是動詞,即走路;“復”是副詞,可翻譯為“又,再”;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不論是走路還是坐下來,詩人都在嘆氣發愁。還有沒有?

  生:(安靜。)

  師:看來,大家的預習效果比較好,在詩歌大意理解上沒多大問題。有句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有句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詠。”下面,請大家在下面自由朗讀詩歌,在朗讀的過程中,想想這首詩歌應該讀出一種什麼情感?語速,語調又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大聲,雜亂地讀。)

  師:(雙手展開,掌心向前,示意停下,擱置胸前。)好,停下來!有沒有同學毛遂自薦,為大家朗讀一下?

  生:(沉寂。)

  師:不要緊,要勇敢地站起來,為大家展示你甜美的嗓音。

  男生1:(舉手,眼神期待老師。)

  師:(面帶微笑,表情自然,聲音洪亮。)好!這位男生!

  男生1:(朗讀。)

  師:好,讀得怎麼樣呢?

  生:好。

  師:我當然知道他讀得好,好在哪裡呢?你可以在班上任選一個同學替你點評一下。(下講臺,走近男生1。)

  男生1:(環顧四周,帶著笑,選了一個男生。)

  男生2:(站起來,低頭看書,沉默。)

  師:想想平時老師怎麼點評的呀?

  生:(站著,抬頭看老師,沉默。)

  師:比如說,他的普通話怎樣?語速怎樣,語調怎樣?

  男生2:普通話很標準!

  師:嗯!普通話很標準,點評得不錯!就是有點抽象!(學生大笑。)

  生:(大笑。)

  男生2:(也笑,看老師,沉默。)我覺得他讀的聲音大了點。

  師:嗯!聲音大了點,應該放低沉點,也就是說語調應該低沉點。那麼語速呢?

  男生2:讀慢點。

  師:嗯!語速放慢點,語調放低點,很不錯!那你能不能具體說說哪些地方該慢,哪些地方該低呢?

  男生2:沒記住。(憨笑。)

  生:(笑。)

  師:(笑得多點)嗯,沒記住,很直率,很坦誠。你是宏觀把握,下次要微觀“記得住”。

  生:(笑)

  師:不要緊,我們回過頭來請他(男生1)說說他讀的時候是怎樣把握語速語調的?

  男生1:“各自東西南北流”讀慢點,讀低點。

  師:嗯!不錯!還有沒有?

  生:(在下面低聲跟著說。)

  師:這是第二句,同理,第四六八句要不要語調低點?語速慢點?

  生:要!

  師:對。(聲音低)兩位同學合作得非常好,請坐。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歌的語速語調應該是怎樣的?(PPT展示閱讀標記,教師講解。)整首詩語速要慢,語調要低,其中2468更慢更低,尤其在最後一個字要拖長聲音。第三句的“命”要讀重點,最後兩句,一升一降,情感要飽滿,對比鮮明點。下面,根據我們剛才的閱讀指導,我為大家讀一遍。

  生:(鼓掌!)

  師:(先面帶微笑,再收斂表情,放《江河水》二胡音訊,深情朗讀。)

  生:鼓掌!

  師:(恢復微笑。)下面,大家再次自由朗讀。

  生:(自由朗讀。)

  師:好,我們請一位女生,有主動的沒?

  生:(沉默)

  師:那我們推選一個吧。

  生:(鬨鬧。推薦女1)

  女生1:(深情朗誦。)

  生:鼓掌!

  師:(面帶笑容,沉默兩秒。)大家的掌聲已經說明了一切。朗誦地真是太好了。

  師:以她的朗讀為示範,大家一起朗讀。

  生:(深情朗讀。)

  師:剛才,我們說到這首詩歌應該讀出一種“悲憤苦悶”的情感,那麼,詩歌中直接表現這種情感的一個詞是哪個呢?

  生:愁。

  師:對,“愁”是詩眼。(板書“愁”)我們以前也學過關於“愁”的詩歌,不妨一起回憶一下。柳永的“寒蟬悽切……”(學生跟著讀,老師面帶笑容,聲音放低,嘴唇動。),像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裡面是透過意境的組合來表現依依不捨的離別之愁,後者是透過動作描寫來表現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愁。那麼,這首詩歌是怎樣來表現的呢?是意境,還是動作?

  生:動作。

  師:對!古人寫“愁”,大多不直接說,而是透過意境的渲染和外在的動作來表現。請大家在下面用筆劃出文中直接寫詩人動作的詞語。(等待30秒。)有哪些呀?

  師生:行嘆坐愁酌酒舉杯斷絕歌吞躑躅。下面,請大家用四個字概括這些動詞所在的詩句。先看第一處“行嘆復坐愁”,怎樣概括?

  生:行嘆坐愁。

  師:(思索。)恩,可以。我概括的是“行坐嘆愁”,哪個好?

  生:行坐嘆愁。

  師:真的嗎?(面帶笑容。)

  生:真的.。(笑。)

  師:那就用我的哦。我們再看第二句,“酌酒以自寬”,怎樣概括?

  生:(沉默。)

  師:(思索的樣子。)“酌酒”就是喝酒,喝酒是為了幹嘛呢?

  生:銷愁。

  師:嗯,“借酒銷愁愁更愁”(學生跟著讀。)所以,我們概括為?

  生:借酒銷愁。

  師:好,借酒銷愁。(板書)第三處“舉杯斷絕歌路難”,動詞是“舉杯”“歌”,舉杯就是喝酒,剛才概括了。“歌”指什麼呀?

  生:歌唱。(有學生回答)

  師:對,“歌”是歌唱,歌詠,吟詠的意思。連起來就是?(等待)

  生:歌詠抒愁。

  師:抒愁(思索),可以!我寫的是“悲歌斷愁”,是不是好點。

  生:(笑)是。

  師:那就用我的,好吧。

  生:(笑)好。

  師:好,我們看最後一句,“吞聲躑躅不敢言”,“吞聲”指什麼?

  生:沒有說出話。(有學生回答。)

  師:嗯,他想說的是什麼呢?

  生:愁。

  師:對!所以,我們可以概括為“吞聲咽愁”。大家思考一下,從“行坐嘆愁”到“吞聲咽愁”,“愁”的情感是不是一樣的?

  生:不是。

  師:程度有沒有變化?

  生:有。

  師:對,“愁”是在不斷流動變化的,“愁”的程度是不斷加深的,“愁”是具有層次感的。剛開始時,詩人不斷地寬慰自己:“一切都是命!這就是你的命!算了吧,別爭了!你何必行坐嘆愁呢?”可是,這種寬慰有用沒有?

  生:沒有。

  師:沒有。(聲音低沉)詩人想透過借酒消愁,結果是……

  生:(跟著讀)借酒消愁愁更愁。

  師:面對不幸和苦悶,他長歌當哭,想透過歌詠《行路難》來抒發內心的愁悶,可是,有用沒?

  生:沒有。

  師:終於,他發出了“心非木石豈無感”的吶喊!可最終,也只能吞聲咽愁。整個過程當中,詩人一直在隱忍著內心的悲憤和苦悶,情感波濤洶湧!

  生:(安靜)

  師:那麼,造成詩人“愁”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安靜。)

  師:我們請學號是8的同學回答吧。

  8號生:懷才不遇。

  師:嗯,懷才不遇,很不錯。請坐。“懷才不遇”的詩人很多,我們更深層思考,鮑照懷才不遇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生:(沉默)

  師:我們前面說柳永懷才不遇是因為他恃才傲物,導致龍顏大怒,你“且奉旨填詞“去吧!辛棄疾懷才不遇是因為奸臣當道,皇帝昏庸,南宋小朝廷苟且偏安!那麼,具體到鮑照呢?

  生:(沉默)

  師:這個問題有點難,要聯絡詩人當時生活的背景,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知人論世”。鮑照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選拔官員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板書),這種選官制度只看你的家庭出身,不看你的才情和品德,即使你才華橫溢,只要你出身低賤,你就不可能做到高官。而鮑照出身鄙野,家境貧寒,甚至要拿著鋤頭下地幹農活過日子,即使他29歲就寫下了《擬行路難》十八首,最終也只做了侍郎,幕僚這樣的小官。所以,造成鮑照愁的直接原因是懷才不遇,根源是門第低賤。詩人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抱負難以實現的原因呢?

  生:有。

  師:怎麼看出來的?

  生:命。

  師:命。(板書)對於這種命運,詩人的態度是怎樣的?

  生:(沉默)

  師:是屈服於命運嗎?

  生:是。

  師:怎麼看出來的?

  生:“人生亦有命”(部分學生。)

  師:只是一味的屈服命運嗎?有沒有不滿?有沒有反抗?

  生:有。

  師:哪裡看出來?

  生:“酌酒以自寬……“(混亂地背誦)

  師:對,從借酒消愁和悲歌斷愁可以看出來詩人對命運的反抗,可最終成功了沒有?

  生:沒有。

  師:哪句詩歌中看出來?

  生:吞聲躑躅不敢言。

  師:對。(板書:認命抗命認命)除此外,實際上,詩人在第一句中就含蓄地說出了造成不幸的命運的原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一句明明是寫“水”呀,怎麼會是寫“愁”呢?該怎麼理解?

  師:實際上,這句詩用的是“比興”的手法。所謂“興”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在《詩經》中最常見,比如《氓》裡面的“桑之未落…”(學生跟著背完),還有《關雎》裡面的“關關雎鳩…”(學生跟著背,很幸福的表情)。在這裡,表面是寫“水”,實際上是寫“水”的流向是地勢高低造成的,而“人”的命運是門第貴賤造成的。如果說“命”是直接道出愁的原因,那麼“水”則間接暗含著愁的原因,所以我們不妨再加一個“瀉水興愁”。(板書)

  師:在分析理解“愁”的基礎上,請大家再次齊聲朗讀詩歌,注意情感的把握。

  生:(齊讀,語調低沉,語速緩慢,情感壓抑。)

  師:讀完詩歌,我想,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鮑照,下面,請大家用幾個詞語或者幾句話說說詩人鮑照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樣的呢?好,第二排四位同學按順序說。

  生(甲):愁悶,悲慘,可憐。

  師:嗯,鮑照的確是可憐可嘆的,滿腹經綸,空懷一腔熱血,最終孤獨終老。很到位,請坐。

  生(乙):清醒。

  師:很不錯,很有深度。鮑照的確很清醒,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乙):他能夠意識到造成自己悲慘命運的根源。

  師:根源指什麼?

  生(乙):當時的選官制度只看你的出身,不看你的能力。

  師:嗯!說的太好了!還有嗎?

  生(乙):懦弱。

  師:脆弱,詩人情感的確很脆弱,只能借酒銷愁。

  生(乙):懦弱。

  師:哦!懦弱。(笑)我聽成脆弱了。

  生:(笑)

  師:懦弱。(思考樣)怎麼看出來的?

  生(乙):他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命運,卻終究沒法逃脫命運,連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聲都沒有勇氣。

  師:有道理!自古以來,文人大多都有點懦弱。或者說人都有懦弱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們往往也是脆弱的。請坐。

  生(丙):情感豐富。

  生:大笑。

  師:(帶笑,思索)情感豐富,有道理!如果詩人情感不豐富,情感不細膩,怎麼能寫出這麼美的詩呢?你們笑,是你們想多了。(笑)我懂他。

  生:(笑)

  生(丁):很瘦弱。

  生:(笑)

  師:嗯!你想象力不錯。我們可以想象,鮑照肯定是形銷骨立,在秋風中踽踽獨行。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請大家在紙上寫寫詩人在你心中的形象。

  生:(準備紙筆)

  師:(提示)詩人形象有外部形象和內部形象,外部形象有神情動作等,內部形象主要指詩人的內心品行和審美情趣等。其中,內部形象是最重要的,外部形象往往體現內部形象。蘇軾的外部形象是拄著竹杖,穿著草鞋,披著蓑衣,吟嘯徐行,它表達了詩人的曠達釋然。

  師:(放映《江河水》二胡,彌補“靜寂”的空白)

  生:(寫,大概四分鐘)

  師:我們請幾個同學念一下。

  生3:他在瑟瑟的秋風中喝醉了酒,倒在地上,就像一堆爛泥。他本想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怎奈出身低賤,縱使才華橫溢,也只能長歌當哭!鮑照,是讓人同情和憐憫的,同時又是讓人欽佩和敬仰的!他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生:(鼓掌)

  師:寫得太好了,有敘述有評論,有外部形象有內部形象。念得也非常好,情感飽滿。這說明,他真的是走進了鮑照。他是鮑照的知己。

  師:我也寫了幾段文字,一起來看一下。

  (一)他形容枯槁,神情憔悴,手持酒壺,醉眼迷離,踉踉蹌蹌地把瘦弱的身子拖在秋風中。他一直低頭嘆氣,卻猛地抬起頭,張開嘴巴,本欲仰天長嘯,卻終究飲恨吞聲,低下高貴的頭顱,他終於醉倒了。

   那時,西風正緊……

   (二)他天賦異稟,文采斐然,本欲汲汲功名,兼濟天下,只因門第低賤而抑鬱終生,落得個飲恨吞愁,歷史造成了他的悲劇,但正是他坎坷的命運,顛簸的人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文學財富。

  師:(小結)縱觀全詩,圍繞著突出一個“愁”字,瀉水興愁、行坐嘆愁、酌酒消愁、悲歌斷愁、不敢言愁更添愁,使得“愁”有流動感、有層次感,恰如其分地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但詩人卻沒有道破“愁”。正如沈德潛所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

  師:這首詩歌寫得好吧!

  生:好。

  師:那我們當場把它背下來吧。

  生:(自由背誦)

  師:好,請18號同學背一下。

  生18:(背誦)

  生:(掌聲)

  師:掌聲代表水平。我們分組背吧,中間兩組先背。

  生:(背誦)

  生:(掌聲)

  師:好,兩邊兩組。

  生:(背誦掌聲)

  師:哪組背得好呀?

  生:中間兩邊

  師:(微笑)不分伯仲哦。我們留一個課外作業,請大家蒐集關於“愁”的詩句。

【《擬行路難》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