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手工DIY> 中班手工區域觀察記錄

中班手工區域觀察記錄

中班手工區域觀察記錄

  導語:在活動中教師的引導及參與讓幼兒更加有興趣參與到活動中,並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中班手工區域觀察記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班手工區域觀察記錄

  觀察目的: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觀察物件:玩“娃娃家” 的五位幼兒,尹可欣、王若語、餘子星、付梓坤。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10:50一11:20

  觀察地點: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動區

  觀察實錄:

  今天是尹可欣、王若語、餘子星、付梓坤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後,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 “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原來是尹可欣和王若語小朋友都爭著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分配好角色了,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可欣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語也說:“我也喜歡媽媽, 當寶寶不好玩。”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馬上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麼說是幸福的一家呢?家裡有些什麼人?”一旁的“爸爸”餘子星說:“有爸爸、媽媽和哥哥。” “哥哥”坤坤也在一邊補充道:“家裡還有寶寶呀!”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裡,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角色的小朋友說:“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語說:“老師提個建議,今天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遊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角色,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寶寶’當的好?可以嗎?”透過調節和勸說,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了。)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裡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

  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幹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角色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著當“媽媽”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角色。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己分配。其實孩子們對於角色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裡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 的角色,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並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麼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遊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角色的規則,並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角色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剋制自己,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願、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中班手工區域觀察記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