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誦讀經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所在

誦讀經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所在

誦讀經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所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每天午讀時分,新興縣環城中學一年級教室裡傳來陣陣爽朗激昂的朗讀聲,聲聲入耳。如今,誦讀經典已然成為了新興縣不少中小學校貫徹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普遍做法。

  傳統文化在新興校園裡並沒止步於口頭,更踐行於日常生活中去,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學生透過實踐去理解文化內涵;以禪宗六祖文化的發源地為良機,感悟禪文化中為人處事之理;以傳統藝術形式,傳承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傳統文化浸潤心靈。為此,近日,南方日報新興視窗記者走進縣內中小學校深入瞭解其具體做法。

  書法、剪紙等成特色教學“首先由我來介紹一下今天表演的節目:第一個節目是戲曲演唱《說唱臉譜》……”隨著一陣字正腔圓而稚嫩的主持人聲音落地,一場承載著傳統文化的才藝表演在新興縣實驗小學“成長的韻律”小舞臺隆重登場。據瞭解,新興縣實驗小學小舞臺天天都上演節目,內容五花八門,其中不乏頌詩詞、奏古樂、唱民歌、演課本劇等傳統文化,在“宮商角徽羽,琴棋書畫唱”中讓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入眼,讓源遠流長的民族之音入耳,讓明禮誠信的民族精神入心。

  縣內不少中小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以及特色教學,也引入了書法、朗誦、剪紙等傳統文化藝術教學。縣環城中學將要開展剪紙課堂以及成立武術協會,“讓剪紙這種傳統工藝不至於流失,希望能在學生中發揚光大。”縣環城中學德育處主任梁一明說。

  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是包括新興縣實驗小學在內的不少縣內學校一貫做法。

  新興縣教育局副局長、縣實驗小學校長梁福慧表示,豐富的傳統文化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傳統民俗節日教育活動,開發其中蘊含的道德教育資源,並賦予時代教育主題,讓學生在活動中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蘊,旨在傳承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裡,以“又是一年重陽節,登高賞菊敬親人”為主題,縣實驗小學先由教師在課堂上,介紹重陽節的'來歷、相關詩句等,還讓學生親自踐行敬老的行動中去,“例如折千紙鶴來寄託對老人的祝福,用卡片、手抄報來詮釋對節日內涵的理解。”新興縣實驗小學二年級教師區冬杏介紹,2006年至今,學校共舉辦了約30場民俗節日文化展,包括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幾大節日。

  除了借力傳統節日進行教育,在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中,縣環城中學要求學生髮揮傳統文化美好品德,形成“日行一善”的良好習慣,“善舉無鉅細,幫同學掃地、為教師倒一杯熱水、教會同學一道數學題等等都屬於善舉。”縣環城中學德育處副主任符堪弟介紹,圍繞著“日行一善”,一系列的主題班會、登記活動、徵文比賽、評比活動等展開,“此活動開展不足半年時間,學校好人好事蔚然成風,不少同學之間以及對老師都表現得非常有禮貌。”

  評比激勵家長學生共同誦讀經典

  每天課餘時間,新興縣實驗小學的讀書長廊都會吸引不少學生,一排高度適中的小書架上不乏《水滸傳》等經典名著。“每天下午放學我都會來這裡看書,種類挺豐富的,內容簡單易懂。”四年級學生小彭告訴記者。

  為加強傳統文化進校園,《千字文》、《立德樹人》、《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作品成為不少學校推薦的重點讀物。對此,縣實驗小學加入了激勵機制,透過評比“閱讀之星”、“書香家庭”來激勵學生以及家長參與誦讀經典、瞭解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影響下,六年級學生家長羅先生只要有空就跟孩子一起品讀經典書籍,或者給孩子講《中華孝道故事》以及其他經典名著和歷史故事,並結合《立德樹人》裡面的小故事,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羅先生欣慰地發現,“孩子漸漸懂得尊師重道的道理,對老師有恭敬之心,開始懂得孝順長輩,為父母端茶倒水,主動幫忙做家務了。”

  對於抓好經典誦讀,縣環城中學也有其獨特的辦法,“透過抓好‘三個一’學習讀書工程。”符堪弟介紹,學生每天背誦一句優秀傳統經典語句或古詩詞;科任教師每週講解一句經典名言或一個故事;班主任每週檢查一次學生讀背經典情況。同時,每天利用午讀10分鐘,初一誦讀《弟子規》,初二誦讀《三字經》,透過有步驟地反覆誦讀和理解感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每天誦讀的《弟子規》中,最讓環城中學初三學生小娜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一句,“以前的我是同學們眼中的‘壞學生’,好玩懶學,父母的話根本聽不進去,但當我理解了這句話時,頓時覺得羞愧。”慢慢地,小娜在行動以及思想上開始有所改變,“現在父母說的話,我會耐心地聽並接受教育。”

  《六祖壇經》成薰陶學生範本

  借禪宗六祖文化的天然優勢,新興縣環城中學透過引導學生對禪文化的理解,定期帶領學生參觀國恩寺深刻感受禪文化內涵,透過對《六祖壇經》的講解,引導學生感悟其中的道理,從而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當中除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惠能偈“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外,《六祖壇經》能引起不少中學生共鳴的還有“迷時師度,悟了自度”一句,“當迷惑不解時,有老師提點引導,當自己悟透道理時,就自己來解決,這對我們來說特別有用。”一名學生小張告訴記者。

  在環城中學的風雨活動室裡,一排長長宣傳欄上,滿滿地載著《六祖壇經》,“鑑於中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將《六祖壇經》放於明顯位置,便於學生的閱讀以及感悟其中道理。”縣環城中學副校長董紅霞告訴記者。

  教室裡、草坪上、走廊中、停車場處……走在縣環城中學校園,傳統文化無處不在,諸如“程門立雪”的故事分享,經常吸引著不少停車的學生駐足品讀。

  同樣注重氛圍營造的縣實驗小學,在學生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地方,在學生常經過的路上,圖文並茂述說著為人傳頌的小故事、羅列著百家姓、記載著簡單漢字的演變。一條古色古香的讀書長廊出口處“今日儒雅少年,明日謙謙君子”,“這就是我們的培養目標,讓學生與經典為伍,以聖人為師,從名人名言中悟出常理常德。”區冬杏說。

【誦讀經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所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