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實錄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實錄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實錄

  下面這篇《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實錄,是之前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一個課堂的寫照,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下。

  目標預設:

  1.領悟“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求學態度

  2.培養學生正確的尊師態度和學習態度

  3.感受宋濂的苦樂觀

  教學設想:

  1.教學構思:這篇文章字詞難度不大,除了一些重點詞句,其他都比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開篇提出“嗜學”,然後圍繞這個中心詞,層層展開,並採用對比法,點明求學應有的態度和精神。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然後,由字詞理解到內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主要貫穿朗讀,以朗讀帶動文章理解。

  2.教學方法:討論點撥法、質疑法、延伸拓展法

  3.課型:討論展示課

  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二、預習檢測

  1、預習檢測評價展現: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老師用小黑板展示)

  師:預習情況整體較好的是三組和五組。

  2、共性問題:(老師用小黑板展示檢測題)。

  ①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②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一名學生主動上臺展示:

  生:曾經跑到百里外,拿著經書向有知識的前輩請教。

  生:同住的'學生都穿著華麗的衣服,帶著紅帶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佩帶白玉做的玉環,左邊佩戴著刀,右邊佩戴著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仙。

  師:這位同學翻譯的很準確,但翻譯一定還是要落實到每一個字。同學們以後翻譯課文要儘量做到“信”、“達”“雅”標準修改自己的譯文。最重要的就是“信”,即準確,不漏字,也不隨便新增。

  3、老師指導點評,評出展示分2分。

  三、展現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小黑板)

  1.落實翻譯中的遺漏問題。

  2.領悟“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求學態度

  3.感受宋濂的苦樂觀

  四、討論展示環節

  師:同學們請看到導學練案的三道討論題。討論時間8分鐘,然後每三組展示同一問題,各組板書展示2分鐘,各組再派代表作口頭展示。

  討論1、結合相關情節,說話所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大家要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印證)

  討論2、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討論3、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為什麼?

  學生閱讀課文並進行思考、概括。

  學生群學,討論。老師在各組間檢視情況,簡單指導。

  學生在小組黑板前板書展示關鍵字。

  學生表現:

  三組學生:

  致書之難——“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從師之難——“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奔走之苦——“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生活之苦——“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縕袍敝衣處其間……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俸不若人也。”

  二組學生:

  無書之難——“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無師之難——遇到問題,只能到很遠的地方找老師問。“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條件之艱——“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縕袍敝衣”“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師板書:致書之艱、從師之難、求學之苦)

  師:本文主要從致書之艱、從師之難、求學之苦這三方面來講述了作者的求學生涯。作者講述這些的目的是勸勉馬生努力學習,這裡也有一篇《送東陽馬生序》比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勸勉效果更好。

  (小黑板出示:“貧困是一位良師,苦難乃一所名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良好的讀書條件並非人皆具備。期望馬生能珍惜年華,精心向學,終能成為吾國之棟樑之才。”)

  生甲:原文有具體的事例來寫自己的艱苦,而這篇短文空洞。

  生乙:自身經歷告訴對方,更能夠以情打動並說服馬生。

  師:為達到教導的目的,現身說法,循循善誘,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勵作用。因而從自己當年的求學經歷談起,委婉地說到馬生的好機遇,從而要求馬生專心用功讀書。

  師:請同學們接著展示第二個討論題。

  四組學生:好學,尊敬師長,值得推廣,不敢出言,不值得推廣

  五組學生:我贊同作者尊敬師長的高尚品質,但我更贊成學生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的態度,尊師並不是怕師,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更何況師生該多交流,以拓展知識面。

  六組學生:我覺得這種方式不完全可取,但老師也有錯的時候,我們應多與老師溝通,互補不足。

  師:老師也不是完人,也不是聖人,老師也有不對的地方,學生應予以指出。因為“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生齊聲:我更愛真理。

  師: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吧?那誰知道它是誰說的嗎?

  生齊聲:不知道。

  師:亞里士多德從17歲開始入師門,跟隨柏拉圖達20年之久。他對老師是很崇敬的,師徒二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還曾寫了一首詩讚美柏拉圖。然而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中,亞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堅決地批評老師的錯誤和缺點,在哲學思想的內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圖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於是有些人就指責他背叛了老師,亞里士多德對此回敬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師:請同學們接著展示第三個討論題。

  七組學生:可取,家貧嗜學,樂以忘憂是值得學習的。因為這種態度讓我們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讓我們有學好知識的保障,同時這也是中華傳統美德。

  八組學生:可取,因為對先達莊重嚴肅的態度寫得有聲有色,寫自己求教時的謙恭,遇到老師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復,人物神態躍然紙上。

  九組學生:不可取,對待學生應循循善誘,和藹地教導,以身作則,讓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也能學會對人友善。

  師:看來大家在這個問題上觀點還是很一致的。嚴師出高徒,大家為了學習成績好些,還是希望老師嚴格點,但同時又想輕鬆點的學習,有點矛盾呀,所以同學們到底怎麼做還要好好思考一下。

  師:現在請大家來說說之前預習時收取有關勤學的名言警句。

  生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生2: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生3: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生4:人生能有幾次博,此時不博何時博;

  生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生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生7:鐘不敲不鳴,人不學不靈。

  師:各人有自己的苦樂觀,宋濂以求學求知為樂,有些同舍生只是以吃得好穿得好為快樂,談談一個新時代中學生應具有怎樣的苦樂觀?為什麼?

  生1:苦與樂相互依存,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生2:把苦當作樂,就其樂無窮;

  生3:先有苦後有樂,有苦才有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師:正如韓愈所說:“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要有所成就,環境條件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勤奮、刻苦、勇於克服困難,自強不息。文中表現了宋濂少年時致書之艱、從師之難、求學之苦,但他同時認為“有足樂者”。

  師:人的內在精神追求甚於物質上的滿足。作者便是這樣。作者說“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對於所者來說這是一種樂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我們保持著一種純正的追求,就可以領略到做學問的趣味,生活才更具價值。

  師:學習這篇課文,大家有這麼多的感觸,其實,要想做成一件事,都會遇到重重困難,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拾級而上的過程,每上一個臺階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雖然苦,但因有勤和樂的相伴,最終會學有所成。這也是我對在座各位同學的期望和勉勵!

  五、堂清練習(5分鐘)完成練習案一。

  1 、文中太學學生條件優越卻“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的原因是什麼?

  2、作者是怎樣勸勉馬生勤奮學習的?

  3、第2節文字概括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生活艱難?

  4、寫出第2節文字中描寫同舍生衣飾的句子,並說說其何作用?

  以上就是《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實錄的全部內。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