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小學教育> 淺析農村中國小教育改革現狀

淺析農村中國小教育改革現狀

淺析農村中小學教育改革現狀

  1、中美學生考上大學後學習態度的不同,折射出我們的教育評價制度的偏差。

  美國學生為了能從大學畢業,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

  雖然素質教育的開展到處是轟轟烈烈、雖然我們也在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然而又有多少教師和學生能夠真正擺脫應試教育的魔爪。因為各級部門或組織評價學校、教師乃至於學生仍然是把教學質量放在首位,而本來能夠真實的反映教師、學生實際的東西也被蒙上了“成績第一”的面紗。

  但是在我們中小學教學過程中由於受高考這根指揮棒的影響,不少人過多的致力於揣摩考試方向、題目,而忽視了教育教學中某些學科最應該突顯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東西。農村中小學更是普遍出現了硬背作文範文、死記數學定義的作法。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教學應該變“考什麼教什麼”為“教什麼考什麼”(現有的考試製度中,像語文學科完全與教學過程脫離,使師生感到平常的學習可有可無與不可捉摸),應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中對“識記”“掌握”“理解”“應用”等不同層面的不同要求。實實在在的把學生解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同時我們對人才的評價是“讀了多久的書”而不是“學了多少知識”。所以我們的大學應該嚴把出口關,讓他們就象對待高考一樣對待大學畢業考試,建立制度讓不合格的大學生們再學習,再深造。

  2、由中美學生向老師發問的目的、解題方法、受教育方式的不同折射出我們的教育模式的滯後。

  在課堂上,美國學生為了裝懂故意向老師發問,中國學生則為裝懂而不向老師提出問題。

  這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固有的思想——雖有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諄諄教誨,但真正的又有幾人願意在他人的面前暴露自己的無知與缺點呢?我們的基礎教育恰好擔負改變這一不良思維模式的重任,從小就應教育培養學生“好問、敢問、會問”的能力。

  美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中國學生受教育的方式是“填鴨”。

  農村教育模式的轉化非一朝一夕之事。農村中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牧羊人”難尋,誰能“放羊”?農村中小學生所處家庭及社會環境還不具備“放羊”的條件,隨時還會存在很多“狼”(安全問題、社會的`不良現象等),誰敢“放羊”?真正要實現改變,必須切實加快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對現有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構建一個符合“放羊”的環境。

  如果老師給出同一道題目:“現在是12點整,時針和分針剛好重合在一起。請問,要經過多少時間時針和分針才能再次重合?”老師的話音剛落,美國學生的反應是不約而同地撥動腕上的手錶,用這種其實很聰明的“笨辦法”,看時針和分針什麼時候才能再次重合。而在場的所有中國學生肯定立即拿出筆和紙,列出一大串公式並開始計算。

  這些提醒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注重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我們的課程改革未落到實處,科技課程、藝體課程流於形式,我們的學生“讀死書、死讀書”。這也許正是我們國家為什麼多年沒有出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才的癥結所在吧。

  我們應紮實上好資訊科技、綜合實踐活動等課,讓所有的學生能真正在“樂中學,玩中學”。應加強對現有資源(圖書,錄音機、電視機、電腦等多種現代媒體)的合理利用,應進一步搞好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如我校研究的課題《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就提出了語文活動的3種模式——“課堂常活動、課下小活動、課外大活動”)。從而把課堂變成學生演練的舞臺、把教材開發為活動的劇本、把校園裝點成師生的樂園。

  3、由中美學生對待零用錢的獲取、旅遊費用的得來方式的不同觀點折射出我們的教育脫離了社會實際。

  美國學生的父母說:“我們不得不通知你,你這個月的零用錢已經超出預算了!去,把車庫打掃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園裡的草割了,我們就可以再給你一些錢花。”中國學生的父母說:“零花錢用完了嗎?沒錢了就自己到書房的抽屜裡去取。”美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已經攢夠錢了,我要去旅遊了!”中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要去旅遊了,請你給一筆錢。”

  我們的學生過分的依賴父母、缺乏勞動體驗過程,心目中沒有正確的勞與酬的概念。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應實實在在的開展勞動教育,讓他們走進社群、走進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家長一要讓子女從小樹立“勞動光榮”“多勞多得、不勞不得”“沒有免費的午餐”等理念,二要培養子女正確的消費觀念。力爭讓他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給自足”,變“伸手索取”為“勞動獲取”。

  4、父母看待中小學生結交女朋友的不同態度,折射出我們教育觀念落後。

  美國學生把女孩子帶回家,自豪地對父母說:“這是我的女朋友!”中國學生面對拿著自己已被撬鎖的日記本且氣急敗壞的父母,心虛地說:“我沒有早戀。”

  雖然新課改把生命的起源、兩性知識等納入了教學的範疇,然而在封建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山區農村,我們對一些敏感話題採取的對策大多還是“堵”而不是“疏”。教師不能大張旗鼓的教、家長不會正正確確的引導、學生不能明明白白的學,到頭來還是“月朦朧、鳥朦朧、今朝人朦朧”。為此,農村中小學的《青春》《生物》的教學過程的監控就尤為重要,相關活動應紮實開展,切不可流於形式。

  總之,農村中小學必須從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著手,努力構建出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要注意與家長的溝通;要培養好學生的多種能力。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

【淺析農村中國小教育改革現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