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五年級科學下冊單元複習資料

五年級科學下冊單元複習資料

五年級科學下冊單元複習資料

  第一單元《沉和浮》複習資料

  1、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係。如:一塊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還是沉的。

  2、大小相同的物體,越(重)越容易(沉),越(輕)越容易(浮);輕重相同的物體,體積越(小)越容易(沉),體積越(大)越容易(浮)。

  3、潛水艇是透過改變(自身的重量)來控制沉浮的。

  4、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

  5、一塊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辦法讓它浮起來嗎?(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6、鐵塊在水中是沉的,輪船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為輪船好像一個很大的鐵碗,它的體積比鐵塊大得多,排開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過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狀後,(排開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把泡沫塑膠塊等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泡沫塑膠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9、放在水面上的物體,都會受到水的浮力。當物體靜止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於)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0、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的水量)有關,排開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1、馬鈴薯在濃的鹽水、糖水等液體裡都能浮起來。因為馬鈴薯比同體積的濃鹽水輕,所以上浮。

  12、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同體積的水的重量有關。物體比相同體積的水重,下沉;比相同體積的水輕,上浮。

  13、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與同體積的液體的重量有關。物體比相同體積的液體重,下沉;比相同體積的液體輕,上浮。

  14、在水中上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

  15、測量液體輕重的儀器叫作(比重計)。

  第二單元《熱》複習資料

  1、當我們感到冷時,我們可以透過(運動)、(多穿衣服)、(吃熱的食物)、(靠近熱源)等方法來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產生熱量,為什麼它能讓我們的身體熱起來?

  答:衣服本身不能產生熱量,但它能減緩身體向空氣散發熱量的速度,起來保暖的作用。

  3、裝有熱水的塑膠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因為相同重量的熱水和冷水相比,熱水的體積要大,相同體積的熱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裝有冷水的塑膠袋放入熱水中,這袋冷水先(下沉),然後會(上浮)

  4、要明顯地觀察到水由冷變熱時體積的變化,利用一個燒瓶裝滿冷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把瓶子放到熱水中,水變熱時水位上升;把瓶子放入冷水中,水變冷時水位下降,這種水體積的變化叫做熱脹冷縮。但水在4攝氏度以下時正好相反,是熱縮冷脹。

  其它的液體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以裝液體的瓶子都不會裝滿。

  5、空氣的熱脹冷縮我們用一瓶口裝有氣球的瓶子來研究空氣的變化,將瓶子放入熱水裡時,氣球鼓起來了。放入冷水中時,氣球癟下來了,說明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空氣比水的熱脹冷縮的變化要明顯。

  解釋熱脹現象:A、常見的'物體都有微粒組成的。B、這些微粒是不停運動的。C、微粒運動的速度和範圍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強烈和擴大。

  6、金屬的熱脹冷縮銅球在加熱後不能穿過鐵環,冷卻後能穿過鐵環,說明銅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鋼條加熱後會變長加粗、鐵軌鋪設時分段並留有縫隙、鐵橋架在滾軸上,都說明大多數金屬都有這樣的性質。銻、鎵、鉍等金屬正好與大多數相反,是熱縮冷脹。

  7、熱是怎樣傳遞的觀察熱的傳遞,用酒精燈一端加熱粘有火柴的鐵絲及塗有蠟的圓盤來研究,發現熱在傳遞時由熱源為起點,由熱的一端向冷的一端傳遞或由熱的物體向冷的物體傳遞。離熱源越遠,熱傳遞的時間越長。

  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熱傳遞。

  8、傳熱比賽一般來說,金屬的傳熱能力強於非金屬,透過金屬和非金屬物質的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熱量的傳遞。

  銅鋁鋼傳熱效能比較:銅>鋁>鋼

  9、設計製做一個保溫杯。製作保溫杯:(1)、隔絕空氣與水相接觸,設計一個用熱的不良導體制用的蓋子。(2)、用熱的不良導體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製成一個杯套。

  棉衣棉被作為熱的不良導體,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減緩熱量的傳遞速度。冷櫃斷電蓋棉被是減緩空氣中的熱量向冷櫃傳遞。

  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複習資料

  一、時間在流逝:我們可以用有規律或有節奏的活動來估計時間,如數心跳、有節奏地敲桌子等。時間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平時覺得時間有快慢是(我們的感覺)在起作用。心情愉快時,感覺時間過得(快);心情焦急、煩燥時,感覺時間過得(慢)。

  二、太陽鍾:在時鐘還沒發明之前,人們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天)。我們古時把一天(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為現在(兩小時)。

  三、用水來測量時間:古代的水鐘有受水型和洩水型兩種,都是根據水量的變化製成的,受水型是根據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洩水型是根據水量的減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在滴漏實驗時,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狀態往下流時,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隨著水量的減少速度變慢。容器中水越少,則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四、我的水鍾:將兩個塑膠瓶去頭去底進行組合,就可以製成一個簡易水鍾。設計製作的一般步驟為:

  1、先選擇製作水鐘的型別(受水型還是洩水型)

  2、確定總水量,

  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樣。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總水量保持不變。)洩水型(使水流成水滴)

  4、測出一分鐘的水量。

  5、推測出其餘十分鐘的水量。

  五、機械擺鐘:擺鐘的擺一分鐘(擺動60次),每分鐘擺動的次數(相同)。一條細繩,上端固定,下端掛一個小重物,就組成一個簡易的擺。擺在擺的過程中(方向不變)、(速度不變),(幅度越來越小)。

  六、擺的研究:不同的擺自由擺動時的快慢是(不一樣)的。我們透過(擺錘的重量)、(擺動的幅度)、(擺繩的長度)來研究,發現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與(擺錘的重量)、(擺動的幅度)無關。擺繩(越長),速度(越慢)。擺繩(越短),速度(越快)。

  七、做一個鐘擺:在不改變擺繩長度的前提下,擺錘的長度發生變化,發現擺錘越長,速度越慢,得出結論,擺的速度與擺的長度(擺繩加擺錘的長度)有關。擺越長,速度越慢。在擺錘最下面懸掛一個重物,發現掛了重物的擺比不掛重物的擺速度要慢。都掛了重物的擺在比較時發現:擺的速度與重物的位置有關,重物越往下,擺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擺的速度變快。我們要調整一個擺的擺動速度只需要調整重物的位置變可以了。由慢變快,重物上移,由快變慢,重物下移。

  八、製作一個一分鐘的計時器:計時器的組成:齒輪控制器、支軸、長針短針、擺錘、齒輪、垂體。齒輪控制器由擺來控制、齒輪由垂體來控制。設計一個分鐘的計時器,可以製成水鍾、擺鐘等。

【五年級科學下冊單元複習資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