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詠華山教學實錄

詠華山教學實錄

詠華山教學實錄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寇準在與先生爬華山時情不自禁吟誦出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詠華山教學實錄,歡迎來參考!

  一、複習詞語,引導說話。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課,齊讀課題。

  2、出示詞語:宋代 寇準 登華山 七歲

  艱難 山頂 舉頭 回首

  情不自禁 吟誦

  連連點頭 稱讚

  字音:師:誰能讀準這些詞語?朗讀要求:讀正確,聲音響亮。

  指名讀,一二兩組、三四兩組比賽讀。開火車讀“稱讚”。

  字形:師:“宋代”的“代”是左右結構,需要注意什麼?

  生:“代”右邊不能多一撇!可以和“找”比較。

  3、引導說話。

  師:誰能選用其中的詞語來說話?其他同學聽聽他選用了那幾個詞語?

  生:他們艱難地爬上了山頂。(選用了艱難和山頂兩個詞語)

  生:寇準登華山時吟誦了一首詩。(選用了寇準和登華山三個詞語)

  【設計意圖:複習詞語從字音、字形、理解詞義三方面進行。透過指名讀、比賽讀、開火車讀等形式鞏固字音;指導學生再記憶容易錯的“代”字,在課堂上的稍加點撥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讓這個字的正確率得到很大提高;選詞說話既是理解詞語又是訓練說話,同時還起到過渡語的作用。】

  二、初讀古詩,激趣匯入。

  過渡:這就是寇準登上華山頂時吟誦的詩。

  1、出示古詩: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進,回首白雲低。

  師:誰想來讀讀這首古詩?其他同學聽他是否讀正確、讀流利了。

  生:指名讀,評價。自由讀。齊讀。

  【設計意圖:初讀這首古詩只要求朗讀正確流利就可以了,目的是在指名讀、自由讀和齊讀的形式中激發孩子們想學習和了解古詩的興趣,為下面理解古詩做好鋪墊。】

  2、過渡:同學們,想去看看華山嗎?

  展示華山的壯觀圖片,學生仔細觀看。

  3、師:華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指名說。

  三、學習課文,品讀古詩。

  1、 看圖一學習第二節第一句話。

  (1)師:這首詩是寇準和先生去登華山時所作。現在我們跟著寇準和先生一起來到了華山腳下。

  師:站在華山腳下向上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華山很高的樣子。

  生:山頂上的樹看起來很小。

  師:登山的路是一級一級的臺階,看起來怎麼樣?

  生:登山的路是歪歪扭扭的。(師:糾正用彎彎曲曲這個詞,體現用詞的準確性。)

  生:山路顯得很窄,走在上面會很害怕!

  師:老師查閱了資料,華山的東西南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只有這一條爬上山的路。而這唯一的路又是這樣的窄這樣的陡峭,走在上面會有什麼感覺?

  (2)對比理解。

  師:哪些同學爬過山?你爬的時候覺得怎樣?

  生:我爬過**山,爬到山頂,覺得很累。

  師:而華山2000多米高呢,差不多六百多層樓房才比得上一個華山高。這樣的山爬起來會很困難。

  (3)品讀第一句話。

  師:課文第二節的這句話寫出了華山爬起來很困難。

  出示小黑板:他們艱難的爬上山頂。請你自己讀一讀。

  生:自讀。指名讀。

  師:這麼高的山,很不容易爬。這句話中就有個詞,是說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個詞?

  生:就是“艱難”。

  師:指名讀這句話。齊讀。讀出“艱難”的語氣。

  【設計意圖:出示掛圖,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觀察跟著寇準和先生一起來到了華山腳下,談談所見所想,感悟華山之高。再結合自己爬我市的名山花果山的`親身經歷,體會爬華山的艱難,為接下來的朗讀做好了準備。】

  2、品讀“啊!華山真高哇!”

  師引讀:看圖和讀第一句話我們知道“華山真高哇!”

  誰能讀出華山的高來?

  生:指名讀。評價。

  生:自讀,男女生比賽讀。

  【設計意圖:透過看圖和讀第一句話學生初步感受華山的高。】

  3、看圖二,學習兩句話。

  (1)師:我們和寇準、先生一起爬上了山頂。站在華山頂上你看到了什麼?

  生:遠處和近處有很多的山。

  師:看圖,這些山有遠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連著一座,連綿起伏的可真多啊!不過這些山都在(生說自己的腳下)。看圖上得知遠遠近近的山都在寇準和先生的腳下,我們能看出華山很高!

  師 :什麼比華山高?

  生:藍天!

  師:你還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太陽離他們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

  師:你觀察真仔細!同學們伸出手來摸一摸。平時我們看太陽,離我們遠嗎?

  生:很遠!

  師:而現在太陽離寇準和先生很近,是因為什麼?

  生:這是因為他們站在了山頂上。

  師引說:這也說明了華山(很高!)

  師:你還看到了什麼?

  生:我還看到山上有很多樹,漫山遍野綠樹成陰,很漂亮!

  生:我看到了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

  師:(理解山腰時藉助簡筆畫),說說白雲像什麼?

  生:白雲像一條條絲帶,像棉花,像羽毛……很美麗!

  師:請小朋友把你所看到的連起來說一說。

  生:我們和寇準、先生一起爬上了山頂,看到遠處和近處有很多的山。這些山有高也有低,一座連著一座,連綿起伏的可真多啊!不過這些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像一條條美麗的絲帶,又像棉花,又像羽毛……

  山上有很多樹,漫山遍野綠樹成陰,抬頭就能看到太陽,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連藍藍的天空都離我們很近了,華山真高啊!

  【設計意圖:透過看圖,學生身臨其境地站在華山頂上,說說自己的所見所想,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藉助圖文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了。】

  (2)圖文對照,品讀兩句話。

  師:課文第二節有兩句話描寫華山的高大和美麗,請你找一找,自己讀一讀。

  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

  生:自讀這兩句話。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話?聽聽要讀好那些詞?(指名讀)

  生:“都”要讀重一點。

  師:誰來讀讀第二句話?看看誰讀得美。(指名讀)

  生:“飄著”讀得輕一點,覺得白雲很美!

  師:聽老師範讀,聽聽老師還有那些詞讀得好?好在哪裡?

  生:“那麼”讀得很輕。

  生:一二兩組和三四兩組比賽朗讀這兩句話。

  【設計意圖:在看圖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抓住幾個關鍵詞語“都”、 “飄著”、“那麼”,就已經把華山的高大美麗表達出來了。】

  4、再讀“啊!華山真高哇!”

  師:如果你現在就站在山頂上,看到這樣一幅情景,想說什麼?

  生:齊讀第二、三句:啊!華山真高啊!

  重點指導讀好“啊!”

  【設計意圖:再來朗讀這句話,讀好“啊!”,感情表達就很好了。】

  5、品讀古詩。

  師:小朋友們,站在華山頂上,小寇準和我們一樣感受到了華山的雄偉、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動,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吟誦了一首詩來讚美華山,就是《詠華山》。

  黑板出示: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1)同桌互相讀,說說從這首詩中你看出詩人是在華山的什麼位置吟詩的。

  生:詩人是在華山頂上吟誦了這首詩。

  師:你從那些詞看出來的?

  集體交流:“舉頭”、“回首”。引導學生看圖、動作演示理解。

  (2)師:從這兩個詞我們看出華山是那麼的高大!再讀這首詩,把華山的高大和美麗讀出來!

  生自讀,指名讀。比賽讀。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讀中說說從這首詩中看出詩人是在華山的什麼位置吟詩的, 同時理解了關鍵詞語“舉頭”、“回首”,再來朗讀和背誦古詩效果很好,學生就能朗讀出華山的高大和美麗了。】

  6、學習三、四兩節,培養大語文學習觀。

  (1)師:短短一首詩寫出了華山的雄偉、壯麗。這首詩受到了先生的誇獎。

  如果你是先生,你會怎樣稱讚寇準?

  生:齊讀這一自然段,理解“連連點頭” 。

  (2) 師:你們知道嗎?寇準寫出這樣的好詩當年才7歲。一個剛7歲的孩子,能脫口吟出這樣的好詩,全是他平時認真觀察認真學習的結果。我們小朋友也要像他那樣從小留心周圍的事物,認真觀察,在大語文中學習。

  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從先生對寇準的稱讚,聯想到這是他平時認真觀察認真學習的結果,引出對學生大語文學習觀的培養。】

  四、詩文對照,品讀感悟。

  1、師:寇準用這首詩來讚美華山,就叫作“詠”華山。

  2、師:課文第二節有兩句話,描寫了華山的高大美麗,就是這首《詠華山》的意思。讓我們開啟書,再去讀一讀這兩句話,記一記吧。

  生:指名讀,自讀。男女生比賽讀。

  生:自己練習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絡,達到對詩文理解感悟的螺旋式上升。可以從多角度地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綜合效應。】

  五、課外拓展,增強積累。

  1、師:華山是中國的名山之一,你還知道我國那些有名的山呢?

  生:我還知道泰山、五臺山、橫山、花果山、廬山……

  2、師:有一首描寫廬山的詩《題西林壁》,蘇軾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生朗讀《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小朋友們不僅書讀得好,而且學習了這麼多的課外知識。這也是一種語文學習的好方法!

  【設計意圖:課外拓展,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知識的積累,一方面也學到學習語文的好方法,這種大語文學習觀終身受用!】

  六、學習生字,積累漢字。

  1、出示:齊 與 ,指名找朋友。

  2、想想怎麼記住這兩個字,有什麼關鍵筆畫需要注意。

  3、指導書寫。師範寫、生描紅、臨寫 。

  4、反饋評價。

  七、作業設計:背誦課文。

【詠華山教學實錄】相關文章: